瑶山遗址是良渚文化早期 重要的祭坛墓葬复合遗址 是迄今等级最高 出土玉器数量最多 器类最为丰富 制作最为精美 最具影响力的良渚文化墓地之一 距离瑶山遗址首次发掘已过三十余年 来吧,听听考古一线大咖 怎么把“老黄历”翻出“新花样” 瑶山 瑶山的三次发掘 瑶山遗址位于良渚遗址群东北角,经1987、1996-1998、2017年多次发掘,在遗址顶部揭露一座形态规整的良渚时期祭坛遗址,以及叠压其上的13座良渚文化高等级贵族墓葬。 瑶山遗址位置分布图 1987年瑶山遗址的发现离不开一位大功臣。5月1日,当地村民说瑶山山顶挖出了玉器,引发疯狂盗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年轻技工马竹山得知后,第一时间向当地乡政府报告情况,公安和相关部门迅速入驻,才有效制止盗掘现象。考古执照紧急下达后,瑶山的抢救性发掘工作正式开始。从5月7号到6月4号,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完成十余座墓葬的发掘和清理,其中过程可以想见繁重艰辛。 1987年现场收缴的盗掘良渚玉器 1987年瑶山发掘现场 1996-1998年瑶山遗址为什么会再发掘?直接的原因是此时瑶山西边盗掘屡禁不止,需开展抢救性发掘。瑶山西边采集的玉石器还具有典型的良渚文化早期特征,如不出榫的锥形器、琮式管等,瑶山西边还有良渚文化时期墓葬。 1996-1998年瑶山再发掘平面图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瑶山祭坛有内外三重土色,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遗址到底是怎么堆起来的?如果有一条探沟能够深入到祭坛的核心部位,这个问题应当马上就可以得到解决。1996-1998年瑶山发掘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瑶山遗址的范围也得到了基本解决。 2017年为配合良渚古城申遗和遗址公园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进行了清理发掘,尤其对东部进行了全面积揭露,修订了两个新认识:原先祭坛遗迹最里面一重的红土台,实际上是风化较甚的山体生土;东部的范围还要向东延伸约20米,这样整体祭坛遗迹的主体成为长方形。 当然,关于可能具有观象测年作用的祭坛与墓葬的关系,三种可能都有,最大的可能还是祭坛与王陵级墓葬复合遗址。 2017年瑶山核心部位的揭露 瑶山遗址营建示意图 瑶山与早期良渚 对于瑶山年代的认识,1989年中村慎一先生发表《中国新时期时代玉琮》一文,中村先生把瑶山M9和张陵山M4的玉琮并列放置在整个玉琮分期的第一期,也就是良渚文化分期的第一期。随着瑶山发掘资料整理的开始,良渚遗址群庙前遗址第一期晚段的圈足盘特征,与湖州毗山崧泽文化晚期圈足盘,也就是庙前第一期早段的圈足盘完全可以衔接,庙前第一期晚段圈足盘而与瑶山M9圈足盘完全一致。根据对随葬陶器组合和玉器种类形态特征的研究判断,基本可以确认瑶山墓葬的主体年代为良渚早期阶段,也就是距今5300年或稍晚左右。 庙前与瑶山遗址圈足盘器型对比 当然,瑶山M9镯式琮或琮式镯,确实具有良渚文化早期特征,但如果把一同出土的琮式管放大看,就是典型的良渚玉琮形制。从这个角度看,在以瑶山9号墓为代表的阶段,良渚的玉琮跟其它主要成组玉礼器的种类和图像都已经一步到位地设计完成了。 瑶山M9出土玉器图 基于目前的考古证据,我们可以尝试推测早期良渚的社会形态:在北边以瑶山为代表,到西边以吴家埠为代表,到南边以北村和官井头为代表,到东边一直可以拓展到临平遗址群,差不多在超过距今5000年之前,有这么一大波精英人群,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分布在以后的良渚古城四周,准备进行千年大计的都邑和水利设施营建工程。 良渚遗址群遗址点分布图 葬仪中的礼制、图像和社会结构 瑶山遗址核心区共有13座良渚文化高等级贵族墓地,分成东西向的南北两行排列,根据出土遗物推测,南行均为男性,北行均是女性。随葬器物编号755件(组),以单件计共2537件,其中玉器编号共679件(组),玉器以单件计2459件。规范严谨的葬仪系统已经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制度和观念信仰。 良渚文化随葬品类型图 根据相对年代的早晚以及随葬玉器的关联性,瑶山遗址核心区的墓葬可以分为三组。西边以M10为代表,中部是独立的M7,东边则以M12为核心。 瑶山遗址墓葬分组 从图像学的角度解读,还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信息: 龙首与兽面 瑶山M1葬式最大的特点是在棺盖上放置了一个龙首纹玉镯,在耳朵部位之外刻了一对“犄角形”的图案,而这种“犄角形”的图案在瑶山M12玉琮的截面上也有所表示。同样地,眼睛的图案也存在从龙首纹向兽面纹发展的情况,瑶山M4出土的玉璜恰好构建了从龙首纹到兽面纹中间的桥梁。从图像结构上看,龙首与兽面之间关联度非常大,由此可以推测龙首纹和兽面纹并非分属两套信仰体系。 瑶山M2:17圆牌龙首纹的演变示意 带盖玉柱形器Mini 带盖玉柱形器通常出土于头部位置,至今功能成谜。玉隧孔珠在崧泽晚期往往是作为耳饰出现,但在瑶山M5中发现有隧孔珠和小圆牌的特殊组合形式。同样地,在海宁小兜里M3中,也发现有隧孔珠和玉管的组合关系。如果把它们放大的话,就和带盖玉柱形器非常一致,就好像是个迷你版而已。 带盖玉柱形器及其迷你版 瓣形饰Plus 在瑶山M11和M14中出土有大量椭圆形的带缝纫孔的玉片,一般称为瓣形饰。而椭圆形玉件的加工成本极高,这么耗工耗时的产物究竟会象征着什么?反山M14的玉蝉样式与其接近,这些椭圆形的玉件会不会是简化版玉蝉的造型呢?在肖家屋脊6号瓮棺里就发现了这样的成组玉蝉,甚至在上海博物馆所藏西周晚期的芮伯启壶里也能看到成组成串的蝉,良渚瓣形玉器很可能就是蝉的简化。 瓣形饰与蝉 良渚“神树” 良渚玉琮是萨满式宗教多层宇宙观的模型,玉琮四角四直槽的二方连续图像,玉琮的射孔,说明它是一个旋转着的模型。反山M12豪华权杖置放在玉琮的射孔中,这类外表高地错落旋转的权杖,同发现的错落旋转图像的柱形器一样,极可能就是良渚文化的“神树”。 良渚玉琮与豪华权杖 神秘的“鸟形” 瑶山M11出土的玉璜顶部有一个类似“鸟形”的结构。从考古出土的证据看,这种结构的持续时间很长、影响范围广泛。它到底是飞鸟的象征,还是其他的特别的符号?仍需要继续讨论。 玉璜的“鸟形”结构 神像的整体展开法 瑶山M9玉琮的兽面纹有点特殊,其下肢的描绘跟我们平常所见的蹲在那里的神像是有点区别,它是支撑着的,而平常神像所采用的蹲踞式,这样的动物姿势并不会出现在现实世界,其姿势值得关注。另外,设计者在设计图像的时候,采用的是整体展开法,用两个侧面来体现一个正面。神像肯定是各种动物元素构成的一个复合图像,至少上面我们可以看到龙、猪、鸟、虎的影子,它的姿势以及图像所组成的结构都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和思考。
神像的整体展开法 图像闭环系统 瑶山M7出土的玉钺很完整,它上面的玉瑁跟下面的玉镦都刻满了花纹。玉瑁跟玉镦在图像的视角上是上下颠倒的,意思是什么?其实玉瑁是可以正看的,但是下面的玉镦得倒过来看,那么它的整个图像,按照现在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闭环系统。 瑶山的13个高等级墓葬分为两排,根据随葬品组合的不同,可以推断北排是女性,男排是男性。那么不同性别的墓主人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社会关系?有些人认为是配偶关系,也有些认为不一定。由于良渚大墓人骨DNA的保存问题,标准答案可能不一定会有,但从民族志的资料当中或许也能得到一些启发。中国国家博物馆宋兆麟先生在研究云南永宁纳西族的葬俗时发现,家族墓地的排列座次井然有序,“男女分为两列,女子居右,男子在左。不同辈分的人也加以区别,老辈在上边,中辈在中间,少辈在下边”,这反映出成员间的血缘关系,也反映出每个成员在家族中的地位。瑶山的情况或许也与此吻合。 瑶山墓葬整体示意图 致敬与展望 瑶山历次发掘跨度长达三十年,正是有无数考古前辈与同仁为瑶山考古工作付出辛勤劳动和心血,瑶山的壮阔辉煌才能得到充分彰显,在此谨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谢意! 1987年的瑶山 1996年张忠培先生在瑶山工地与考古人员合影 1999年方向明在吴家埠工作站绘制瑶山出土玉器 瑶山 《瑶山》荣誉证书 瑶山考古发掘暂告段落,研究和保护利用仍如火如荼。崭新的瑶山遗址公园已正式对外开放。《瑶山》最新修订版也即将与大家见面,对原版M12采集品部分纰漏以及扫描变形的线图都做了修订。另主讲人的新书《王陵和祭坛——瑶山遗址》也即将面世。敬请期待! 《瑶山》最新修订版 《王陵和祭坛——瑶山遗址》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