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特别关注
 
心学大师王阳明与万松书院
来源:《予梦西湖湖梦予——心学大师王阳明与杭州》  作者:黄卓娅  日期:2021-12-31

与阳明先生有关的,现在杭州尚存的,就不得不提万松书院了。

微信图片_20211231100931.jpg

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由浙江右参政周木在万松岭宋报恩寺遗址上改建,因白居易《夜归》之“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句意而得名。书院三面环山,西有留月崖、芙蓉岩、圭峰、石匣泉,奇石嶙峋,古藤虬结,环境幽静;地理位置绝佳,左襟钱江,右带西湖,俯视万家,清丽静穆,得天独厚。

阳明先生在他的《嘉靖辛酉重修万松书院记》也提到过这段历史:

微信图片_20211231100935.jpg

王阳明

阳明在记文中阐释了“书院之设”在于“明人伦”,而非“驰骛于记诵辞章,而功利得丧分惑其心”的科举之业,强调“明伦之外无学矣”,他强调书院要以“明五伦”为教学宗旨的理论,而“五伦”就是“以其言伦则为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而三才之道尽此矣”。

2002年,万松书院重建时立碑重刻了此文,全共741个字,新碑立于由义斋庑廊右端,供游客游览鉴赏。碑为太湖石材质,高158厘米,宽86厘米;碑座103厘米,宽35厘米,共741字。

“万松书院在浙省南门外,当湖山之间。弘治初,参政周君近仁因废寺之址而改为之,庙貌规制略如学宫,延孔氏之裔以奉祀。近年以来,有司相继葺理,地益以胜,然亦止为游观之所,而讲道未备也。

明朝初期,统治者提倡科举,注重官学,各地虽然都设有书院,但都不为统治者所重视。万松书院自创办20余年后,经正德、嘉靖两次大规模维修、扩建,各方面才得以有序发展。例如正德十六年(1521),侍御巡按唐凤仪等人主持重修万松书院,这是书院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维修。维修包括增建了学生的宿舍、加固了原有的教学建筑。重修历时近1年,重修后成为了杭州规模最大的书院。

之后的嘉靖四年(1525),御史潘仿来杭,为“尽取”浙省人才,遂请万潮总负责,知事严纲“董其役”,知府陈力、推官陈篪等“相协经理”,在原址上“增修”万松书院,然后“抡彦选俊,肄习其间,以倡列郡之士”。这次整修,得益于御史潘仿的提倡和重视,后又扩建楼居宿舍共36楹,又添置祭田若干,完备祭祀器具,招收省内外优秀学子逾百名。

清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赐“浙水敷文”额,因此更名为“敷文书院”。万松书院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清康熙、乾隆两帝屡次御驾亲临,政治地位颇高。雍正十一年(1733),被赐为省城书院。

此后的明清时期,万松书院以完备的祭田祭器、完备的学规章程、丰厚的藏书而位居杭城四大书院(即万松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之首,学生遍及全省十一府,造就了无数人才;同时也是明清时期省级学府,是专门用于培养浙省科举人才的官办学校,故而有引领杭城书院教育之风尚的作用。

监察御史潘景哲,名仿,信奉阳明学;提学佥事万汝信,名潮,阳明弟子。嘉靖时期,潘仿和万汝信着手大力重修万松书院之际,王阳明因父丧守服在家,潘景哲特地延请其来万松讲学。(具体是否前来,尚待进一步考证和史料证明)王分别为书院和浙江贡院撰写了《嘉靖辛酉重修万松书院记》,对书院教育有重大影响。

微信图片_20211231100938.jpg

重修万松书院碑

在碑记中,王阳明自问自答道:

“自国都至于郡咸建庙学,群士之秀,专官列职而教育之。其于学校之制,可谓详且备矣。而名区胜地,往往复有书院之设,何者?”

自本朝开国以来,从京城到地方,都有庙学,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专门供职于教育方面,学校制度也算得上完备了。而在一些地方,往往仍旧有书院设立,这是什么原因呢?现在的教育制度还有哪些不足呢?

而当时的科举制度,“士皆驰骛于记诵辞章,而功利得丧分惑其心,于是师之所教,弟子之所学者,遂不复知有明伦之意矣。”

世人都已死记硬背,为了功名利禄而丧失了做学问本身的心性,于是导致弟子们都不再清楚和知晓明伦的含义。

王阳明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明人伦,“古圣贤之学,明伦而已”。人伦明于上,民亲于下,家齐国治而天下平矣。是故明伦之外无学矣。

阳明先生对科举制度弊端揭露一针见血、非常到位,也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他提倡民间自由兴办书院,发展学术研究,而不局限于官办正统府学,无疑给学术界带来了一股清晰的学术之风。




相关内容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5-01-23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2025-01-23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三)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2025-01-2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