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禹杭履迹
 
宋高宗杀害岳飞且不肯迎回宋钦宗,可他却不完全是昏君
来源:宋史研究资讯微信公众号  作者:唐山  日期:2022-02-07

宋代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君主专制是一个逆淘汰的体制,君主必然会与奸臣走到一起。专制帝王的极端自私,与奸臣的极端自私,最能心心相印。所以志在恢复中原、人格高尚的岳飞反而被怀疑,好色的韩世忠、贪财的张俊、专权的秦桧反而得重用。

作者丨唐山全文共 10876 字,阅读大约需要 28 分钟

微信图片_20220207100956.jpg

民间绘画《岳飞冤魂诉秦桧》中的场景。画中两点有误:其一,岳飞是被毒死的(一说是拉肋之刑,即猛击胸肋),而非被斩首;其二,真正要杀岳飞的是宋高宗,秦桧并非元凶。在历史书写下,冤杀岳飞一事成评价宋高宗的中心,遮蔽了宋高宗的其他侧面。






高宗忘父兄之怨,忍宗社之羞,屈膝称臣于骄虏,而无愧怍之色;虐杀功臣,遂其猜防,而无不忍之心;倚任奸人,尽逐患难之亲臣,而无宽假之度。孱弱以偷一隅之安,幸存以享湖山之乐。惉(音如沾,意为敝败)滞残疆,耻辱不恤,如此其甚者,求一念超出于利害而不可得。


这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宋论》中给宋高宗赵构的定评,文辞朗朗上口,数百年来引为不刊之论,却少有人注意到:
其一,金句引用不全,下面还有“由此言之,恬淡与名利之途者,其未足以与于道,不仅寻丈之间也”,显然是借宋高宗骂明末士大夫,未必是对宋高宗的公允评价。
其二,明代士大夫鄙夷南宋,以为毫无气节,可南宋享国祚152年,南明仅18年。两相比较,谁应羞愧?
明末士大夫喜坐而论道,临事不忘党争,或彼此倾轧,或高蹈风尘,于天下家国绝无一益。在泛伦理语境下,学者们忽略了可操作性,只以善恶曲直论人,遂从“知世论人”,转向豪言壮语的竞逐。可人人言宋高宗之非,谁知宋高宗之是?
宋高宗胆怯、昏庸、虚伪,对金人屈膝、冤杀岳飞二事尤其不可翻案,可宋高宗还有另一面。
在恤民、兼听、俭朴、慈悲等方面,宋高宗的表现不亚于历代贤君。北宋旧制,御膳日进120品,钦宗减至40品,宋高宗“又加裁省,其后早晚共止一羊,不过数品而已”。韩世忠贡腌鲟鱼,宋高宗说:“朕艰难之际,不厌菲食,卿当立功报朕。至于进贡口味,非爱君之实也。”
宋高宗此论并非逢场作戏,而是确有天性淡薄、爱生的因素。局面稳定后,宋高宗依然表示:“朕常日不甚御肉,多食蔬菜。近日颇杂以豆腐为羹,亦可食也。水陆之珍,并陈于前,不过一饱,何所复求?过杀生命,诚为不仁,朕实不忍。”
历代帝王都要大兴土木、修建皇宫,南宋皇宫却很寒酸。宋高宗执政前期,宫中称得上大殿的建筑仅一座,年久失修,一度改在射殿听政,射殿“极卑陋,茅屋才三楹,侍臣行列,巾裹触栋宇”。执政后期,也只有两座大殿。宋高宗禅让后,所居竟是秦桧旧宅。南宋六帝均薄葬,棺椁距地面不足一尺。
一日,宋高宗见宫中有空地,下令种10余竿竹。宰相赵鼎看到后,指责内官说:你们忘了宋徽宗建艮岳而亡国的事?宋高宗第二天称赞赵鼎:“卿能防微杜渐如此,可谓尽忠尔。”

微信图片_20220207100959.jpg

有南宋第一宰相之称的赵鼎,坚决主战,有中兴之功,但也私下结党。后在秦桧的谗言下,屡遭贬官,绝食而死。
宋高宗为宋徽宗服丧时,宫中椅子均换成白色,有人以为是檀木所制,张婕妤大笑:后宫用胭脂、肥皂多,皇上都要批评,谁敢用檀木做椅子?
在恤民上,宋高宗格外大方,除举子仓(育婴机构)、漏泽院(安葬贫民的公墓)、惠民药局(对民众医药救济)、居养院(收养老人)、安济府(养民之贫病者)等,金兵围临安,政府免费给市民送粮,因商业停摆,打工者无收入,政府代付房租。宋末词人周密曾感慨说:“民生何其幸与。”
作为专制者,宋高宗与明清极端专制的帝王们比,显然更开明。历史不完全在进步,在某些方面,它也会退步。深入了解宋高宗,无疑是有价值的,而上海古籍出版社新推出的、何忠礼先生的《宋高宗新论》,堪称此方面研究的佳作。

微信图片_20220207101002.jpg

何忠礼,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宋史专家,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

▌宋高宗为什么执意求和

没有“靖康之变”,赵构就不可能成为宋高宗。
在宋徽宗的31个儿子中,赵构排名第9,母亲韦氏出身低微,使他基本丧失继位资格。宋朝最忌皇子干政,皇子们皆沉浸于艺能,以示无野心。赵构不仅擅文艺,且习武有成,“挽弓至一石五斗”,相当于200磅的劲弓(在今天也算神力,150磅弓可射杀300公斤左右的野兽)。

微信图片_20220207101009.jpg

《宋高宗新论》何忠礼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金兵第一次包围汴梁(1126年)时,19岁的赵构被哥哥宋钦宗派到金营谈判,实为当人质,因表现从容,金人以为他不是真正的皇子,将其放回。8个月后,赵构又被宋钦宗派到北方去谈判,幸半路被知相州的汪伯彦劝住,留在当地招募军队。
两次外派均把赵构当成弃子,可能引发了赵构对宋钦宗的恶感。后南宋与金达成和议,赵构始终不肯迎回宋钦宗。宋钦宗在金国又待了15年,直到病逝。
赵构后来杜撰了“泥马渡康王”传说,即赵构被金兵所追时,夜宿磁州(今属河北省邯郸市)崔府君庙,梦中神人叫醒他,告知金兵将至,庙外已备有马匹。赵构骑马过江后,才知此马是崔府君庙中泥塑马。

微信图片_20220207101012.jpg

《宋高宗坐像轴》局部,原藏故宫南薰殿,现收藏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崔府君是道教的一个小神,本属淫祠,编造这个故事,或与赵构母亲韦氏崇道有关。李纲推荐宗泽当开封府尹时,赵构不以为然地说:“宗泽在磁州时,每下令,必称崔府君。”李纲解释说:古人用权术,也常假借神仙。赵构才勉强同意。
可见,此时赵构并不认为崔府君是自己的保护神,两件事可能改变了他的想法。

微信图片_20220207101015.jpg

以“泥马渡康王”为题材的传统年画。崔府君究竟是谁,说法甚众,一般称府君姓崔名子玉,南宋时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东汉的崔瑗,也有人传为北魏的崔浩。
其一是金兵第二次攻击汴梁时,宋钦宗派人找赵构,拜他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要他“速领兵入卫”,赵构不仅没带兵前去,还自称天下兵马大元帅。此时他可能已经有当皇帝的想法。
其二是汴梁陷落后,皇子都被金人掳到北方,赵构成唯一的漏网者,得以继位。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五日,杭州发生“苗刘兵变”,军阀苗傅、刘正彦借口太监谋反,劫持了赵构。赵构被迫退位,让自己年仅3岁的儿子赵旉当皇帝。在吕颐浩、韩世忠、刘光世等“勤王”下,赵构于四月一日夺回帝位。“苗刘兵变”被平定的当年,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病死,赵构此后再未生育,接班人问题成了敏感话题。后来岳飞被杀,亦与此相关。
赵构原本多疑,登基后,“常以戎服侍左右”,即平日也穿铠甲。王夫之说:“宋氏之以猜防待武臣,其来也夙矣。高宗之见废于苗、刘而益疑,其情易见矣。”

微信图片_20220207101018.jpg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他的《宋论》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苗刘兵变”后的当年冬天,赵构在浙江宁波又遭卫队叛乱,皇后吴氏从容地对搜捕者撒了个谎,赵构才侥幸没被活捉。
由此可见,南宋建国初期,赵构称帝的合法性基础脆弱,未被广泛接受。编造“泥马渡康王”的传奇,是为证明自己“天命所归”。
在当时,对赵构威胁最大的是两种人,一是金人,一是武人。
金人志在灭宋,是外部威胁。建炎三年(1129年)10月,金军第三次南下,金军统帅宗弼(即金兀术)直击赵构,赵构无奈,只好逃到海上,整整4个月,除短期停靠在章安县(今浙江台州临海),其他时间都在船上听政。宗弼不肯放弃,入海又追了300余里。幸亏金兵船队遇上大风雨,又遭南宋海军拦截,赵构才得以逃脱。
武人志在割据,是内部威胁。名臣季陵曾对宋高宗说:“今天下不可谓无兵,若刘光世、韩世忠、张俊者,各率诸将,同心而谋,协力而行,何所往而不克?然兵柄既分,其情易睽。各招亡命,以张军势,各效小劳,以报主恩。胜不相逊,败不相救。大敌一至,人自为谋,其能成功哉?”
此外,连年战争让南宋经济陷入绝境。“军费、皇室费、官吏俸禄已耗去了财政总支出的十分之八九以上”,开支“月长岁滋,如江河下流,愈远愈阔,其滛(通淫)未堤障也”。
在淮南、京西等战区,“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价,贱于犬豕”。绍兴元年(1131年),监察御史韩璜说:

自江西至湖南,无问郡县与村落,极目灰烬,所至破残,十室九空。询其所以,皆缘金人未到,而溃散之兵先之。金人既去,而袭逐之师继至。官兵、盗贼劫掠一同,城市、乡村搜索殆遍。盗贼既退,疮痍未苏,官吏不务安集,而更加刻剥。

受战争影响,民众税赋空前沉重。据时人记:“税米一斛有输及五六斛,税钱一千有输及七八千者。”“今日天下既失其半,又四川财赋不归朝廷。计朝廷岁用数千万,皆取于东南刻骨髓民不聊生。养兵之外,又有奉使无益之费。不识国家何所办哉?”
1130年,杨么在洞庭湖起义,宋廷一度失去财税重地湖广的支持,“自是官兵俸给日竭”。
在有限资源下,想一举解决两方面危机,只能与金媾和。可不论赵构提出怎样优惠的条件,金人一概予以拒绝。

微信图片_20220207101023.jpg

▌秦桧不是金朝奸细

秦桧被重用,不仅因为主和,而是他找到了主和的办法。
秦桧出身科举,早年得大儒胡安国、游定夫赞赏,升迁较快,“靖康之变”前已任太学学正。金兵第一次包围汴梁时,秦桧坚决主战,对金人提出的和谈条件,他态度强硬,建议:“一言金人要请无厌,乞止许燕山一路;二言金人狙诈,守御不可缓;三乞集百官详议,择其当者载之誓书;四乞馆金使于外,不可令入门及引上殿。”未被宋钦宗采纳。
汴梁陷落后,金人欲立张邦昌为帝,宋朝大臣多不敢出声,秦桧却站出来反对,引起金人注意,被掳到北方,据出使金朝的南宋使者说,秦桧在北方“策蹇衣褐,有憔悴色,盖被执而训童蒙,以给朝夕。亦犹苏武食窖中毡雪,赖以活其命”,成了小学老师。
南宋使者洪皓被金朝扣留15年,他曾上书宋高宗,称赞秦桧:“桧身陷敌区,乃心系王室,忠孝之节,久而不渝,虽苏武不能过之忠臣。”
逃回南宋后,秦桧突然成了主和派。因为在金朝期间,秦桧得金国皇帝吴乞买的堂弟挞懒(即完颜昌)欣赏,在其军中帮办文书,发现金朝最高统治者之间意见不统一,宗弼、宗翰(即粘罕)主战,挞懒主和。随着宗翰去世,挞懒权倾一时。
秦桧逃回前,一度很犹豫,便和熟悉的金国人透露了自己的想法,熟人建议他直接告诉挞懒,秦桧不敢。熟人说:“如今挞懒当政,如果他答应你,你死也无憾,如果不告诉他,万一被逮回来,再说什么都没用了。”于是,秦桧告知挞懒,挞懒说:好多契丹人逃回后,被自己族人所疑,反而被杀,如果你能说服南宋人相信你,你就回去吧,不用考虑我的想法。
秦桧回到南宋后,果然有人怀疑:被掳到南方的人太多了,为什么你能回来?而且连家眷、财产都带回来了?
秦桧与挞懒的密切关系,让宋高宗看到了和谈成功的曙光,高兴地说:“桧忠朴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盖闻二帝、母后消息,而又得一佳士也。”秦桧也很自信,称只需几个月,便能改变局面。
没想到,挞懒在与宗弼争权中落败被杀,金国主战派又把持了政局,秦桧的和谈工作无法推进,引起宋高宗不满,表示:“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又桧言臣为相,数月可使耸动天下,今无闻。”
宋高宗前一句是刻意曲解秦桧的话,秦桧所说的南北指河南、河北,宋高宗这么说,是为讨好南宋的主战派,他真正想说的是后半句。秦桧不久被罢相,可写诏书前,竟无大臣肯代笔,因“当时秦所引皆是好人,而立朝无过,人皆不平”。
几年后,宋高宗再次任命秦桧为相,解释说:“朕记卿初自金归,尝对朕言:‘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遂首建讲和之议。朕心固已判然,而梗于众论,久而方决。今南北罢兵六年矣,天下无事,果如卿言。”
秦桧担心宋高宗反悔。说:“臣亦恐未便,望陛下更思三日,容臣别奏。”意思是您也冷静一下,3天后再商量。3天后,宋高宗表示仍要议和,秦桧要再等3天。3天后,宋高宗还没改主意,秦桧才草拟和议。真正主持和议的是宋高宗,不是秦桧,此时宗弼因几次进兵江南受挫,也倾向于议和。
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此后双方实现了20年和平。南宋付出巨大代价,金朝也将宋高宗的母亲韦氏送还,还送回了宋徽宗的遗体。
元朝时,妖僧杨琏真迦盗了南宋诸帝的墓,发现宋徽宗的棺材中无遗体,只有一段烂木头。“金俗火葬,不尚棺椁”,即火化后打碎骨殖,埋入土中,所以金朝也找不到宋徽宗的遗体,只好用木头冒充。当年金朝送还时,南宋大臣建议开棺验尸,宋高宗为避免节外生枝,装没听见。

▌疑心太重,自毁长城

绍兴和议是一次屈辱性的和议。此前(1134年到1141年),岳飞在北伐中取得巨大成功,战争局势渐对南宋有利。在此背景下,和议是否还有必要?为何和议后一年,宋高宗竟杀了岳飞?
在岳飞的孙子岳珂编的《鄂国金佗稡编》中,提出:秦桧是金朝奸细,宗弼(金兀术)和他私下通信,要求必杀岳飞,才能和谈。
此说可能有误。清代史学大家赵翼曾说:“《岳飞传》谓兀术以书与桧曰:‘汝日以和请,而(岳)飞方主用兵,不杀飞,和议不可成。’此则《鄂国金佗稡编》等书附会之词。”秦桧有可能私通挞懒,而宗弼是挞懒的政敌,二人不大可能联系。
在对金作战中,韩世忠的功劳更大,威胁也更大。宗弼应更恨韩世忠和吴玠、吴璘,二人都曾完败宗弼,几乎将其杀死,为什么宗弼不以杀他们作为谈判条件呢?

微信图片_20220207101028.jpg

在《中兴四将图》中,岳飞(图中右侧)的形象如此。有学者认为,岳飞不是武将打扮,而装扮如文臣,可能也说明了宋朝“重文抑武”的特色。岳飞书法学苏轼,但“还我河山”四字可能不出自他手,或是后人集苏轼的字而成,或集岳飞其他书帖中的字而成。
受种种因素影响,“岳飞之死”渐成学术上的禁忌话题,似乎钩沉真相便是“翻案”。本书作者认为,此案是翻不了的,学术研究应进一步推进。在“岳飞之死”中,至少有两点值得思考。
首先,只靠岳飞的军队不足以收复失地。
从《宋史·岳飞传》看,岳飞北伐屡战屡胜,但主要对手是战斗力不强的伪齐军。从《金史·宗弼传》看,南宋军队与金军作战,很难取胜。面对岳家军冲击,宗弼的战略是步步后退,将其吸引到便于骑兵作战的平原,然后坚守开封,坐等金军主力,再围歼岳家军。果如此,岳飞撤兵,势在必然。

微信图片_20220207101037.jpg

后来岳飞标准像与《中兴四将图》上的模样有较大区别。
岳珂在写作中,存美化先人的心态,夸大了岳飞的战绩。明代学者全祖望指出,岳珂有文采、学识渊博,但结党营私、搜刮民众,是“小人”,所记不可尽信。史学家邓广铭在《岳飞传》中也指出,岳珂在著述时,竟称岳飞出身书香翰墨之家(实为贫农),并臆造了朱仙镇大捷等。
终宋之世,岳飞在武将中的地位一直在韩世忠、张俊等人之下。宋理宗时,建昭勋崇德阁,绘二十三功臣像,韩世忠、张俊皆在其中,并无岳飞,只是民间将岳飞视为第一。
其次,岳飞屡次抗上,宋高宗早有杀心。
岳飞个性强,屡次违背宋高宗意志。
绍兴六年(1136年)四月,岳飞母亲姚氏卒于军,“不俟报,乃解官而去”,上庐山丁母忧。高宗让他回来,“主管军马,措置边事,不得辞免”。反复下令,岳飞才“奉诏归屯”。
第二年三月,宋高宗为夺刘光世兵权,同意将其部属划归岳飞统领,成功后又食言,拒绝划归,岳飞再度辞职,上庐山为母守墓。高宗派人召他回归,岳飞不听。宋高宗让李若虚、王贵等人去说服,表示如果岳飞不回来,就惩罚李若虚、王贵等。李若虚反复劝说岳飞无效,生气地说:“相公欲反耶?且相公河北一农夫耳,受天子之委任,付以兵权。相公谓可与朝廷相抗乎?公若坚执不从,若虚等受刑而死,何负于公?”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岳飞还是在山上又待了6天。
岳飞回归后,赵构虽然安慰一番,但明确表示:“犯吾法者,惟有剑。”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与金和议完成后,宋高宗终于能腾出手来收诸将之权。名义上,三大将都被提拔为枢密使副(相当于副宰相),但都必须到中枢办公,离开自己的军队。韩世忠、张俊二话不说,主动交权,立刻去杭州上班,岳飞却行动迟缓,到杭州后,不乏怨言。

微信图片_20220207101041.jpg

朱仙镇年画中的韩世忠(左)与岳飞,韩世忠被认为是“南宋中兴第一名将”,但民间更推重岳飞。
当时诸将不仅手握军权,还在驻地拥有一定行政权,加上军队经商,几成独立王国。
岳飞便在“鄂渚置酒库,日售数百缗。襄阳置通货场,利复不费”。一次,高宗对秦桧说:“闻飞军中有钱二千万缗,昨遣人问之,飞对所有之数,盖十之九。人言固不妄也。”
韩世忠军也如此,曾一次捐出“钱百万贯、米九十万石、酒库十五(所)”。张俊所占土地,每年收租米就达六十万斛,家中财富太多,“每千两(银)铸一球,目为没奈何”,意思是太重,小偷都偷不走。明代学者陆深说:“一隅偏安而有此,宋安得复兴耶?”
收兵权是宋高宗当时的核心政策,岳飞是唯一敢挑战它的大将。
宋高宗此前几次调岳飞的军队离开驻地作战,均遇行动迟缓的问题。岳飞被调离后,岳家军不服接管者,集体鼓噪,要求调回岳飞,宋高宗误认为岳飞借旧部谋反。
据南宋张戒在《默记》记,岳飞的参谋薛弼曾对张戒说:我能够活到现在,真是老天爷保佑。绍兴七年(1137年)秋天,薛弼随岳飞入朝,岳飞此前得谍报,称金人把宋钦宗立的太子赵谌带到汴梁,可能想立他为伪皇帝,这样宋高宗就失去了当皇帝正统性。岳飞建议宋高宗速立太子,宋高宗不客气地回答道:“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薛弼见岳飞“面如死灰”。
岳飞退下后,薛弼见宋高宗震怒,辩解说:“臣虽在其幕中,然初不与闻。昨至九江,但见飞习小楷,凡密奏,皆飞自书耳。”张戒感叹说:“嗟夫!鹏(岳飞)为大将,而越职及此,取死宜哉。”
出于忠君观念,时人不敢指责宋高宗,只好将杀岳飞之责推到秦桧头上。其实,南宋人虽视秦桧为奸臣,但指责的只是他专权,很少有人批评他杀了岳飞。对于岳飞被流放的家人,秦桧“还是日赈钱米以活其命”。漳州地方官写信给秦桧,进谗言说:“叛逆之后,不应存留,乞绝其所给,使尽残年。”被秦桧拒绝,还将信札“付岳氏知面已”。

微信图片_20220207101046.jpg

▌竟与秦桧共天下


秦桧第二次担任宰相后,独任17年。朱熹曾说:“高宗所恶之人,秦引而用之,亦无如之何。高宗所欲用之人,秦皆摈去之。举朝无非秦之人,高宗更动不得。”本书作者认为此论与秦桧死后,宋高宗赵构对侍卫大臣杨存中说“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一样,都是“无根之谈”。不过,朱熹的话也折射出“秦桧专制”的实情。
宋高宗多疑且勤政,曾连制定军事战略、指挥作战等,都亲力亲为。专信秦桧前,“所用相凡十人,执政三十三人,然皆不久而去,规模数易”,如此精神,为什么后来竟被秦桧蒙蔽,听任其大肆扶持党羽?
除了秦桧老谋深算、行事低调外,本书作者认为:韦太后是宋高宗的最大短板,被秦桧巧妙地加以利用。
靖康之变后,韦太后被掳到北方15年,成金国王室的妃子,还生了两个孩子,这段屈辱的经历成皇家隐私。韦太后回归南宋后,宋高宗刻意掩盖。
一是篡改韦太后的年龄。韦太后被掳时38岁,南宋官方却添上10岁,成48岁,这样从生理角度看,不太可能在金国生两子,从而将金国的相关言论一律视为造谣污蔑。
二是灭口。此前宋徽宗的第21女赵多富(即柔福帝姬)辗转回到南宋,一度被宋高宗封为福国长公主,但韦太后回归后,坚称赵多富是假冒的公主,宋高宗遂将赵多富杖杀于大理寺。其实,赵多富可能是真公主,只是了解韦太后的隐私而已。
名臣洪皓出使金朝,因拒绝投降伪齐,被扣留15年,回归时,宋高宗称赞他说:“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可四年后,却以“作欺世飞语”之罪名,贬至濠州团练副使,安置到边远的英州(今属广东英德),9年后才允许回来,但洪皓没出广东,便病死了。根本原因在于,洪皓在金朝便与韦太后相熟,亦知其隐私。
金人本有意送回更多被掳宗室,但宋高宗并无迎回之意,很可能是怕回归者泄露韦太后的隐私。
宋高宗必须为韦太后掩饰,又不能和秦桧明说,双方只能靠默契。秦桧打着帮宋高宗遮掩的名义,得以大兴文字狱,肆意贬斥知情者。其中许多行为未必是宋高宗的本意,但君主专制的特点是公权与私权不分、权力与义务不对等。任何一个小漏洞,都可能被利用。
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第一人张九成,以“鼓唱浮言”被贬官,右迪功郎安诚也因“讪谤罪”被贬官,而随韦太后自北方归来的华州观察使、提举佑神观白锷以“指斥乘舆”和“谤讪朝廷”等罪名被处死。
宋人言论相对自由,私家著史繁荣。绍兴十四年(1141年)四月,秦桧以防止有人借修史诽谤朝廷为由,奏请高宗禁止私人撰史。
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又有王庶之子王之奇和王之荀、叶三省、杨炜、袁求四大狱,“皆坐谤讪”。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底,秦桧去世前,感到生命无多,向大理寺下达了一份包括张浚、李光、胡寅、洪皓,以及吕颐浩之子吕摭、赵鼎之子赵汾、王庶之子王之奇和王之荀等在内,共53人的名单,命大理寺罗织罪名,作出判决。幸亏秦桧及时病死,大理寺未予执行。
对于秦桧的倒行逆施,宋高宗却予以“理解之同情”,秦桧病危时,高宗前往探望,“亦为之挥涕,就解红帕赐桧拭泪”。次日,秦桧被封为建康郡王、少傅、观文殿大学士,秦桧的养子秦熺也被任命为少师。
秦桧死后第二天,宋高宗说:“秦桧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说完,“伤悼久之”。
宋代君主与士大夫共天下,本是好事,可君主专制是一个逆淘汰的体制,君主必然会与奸臣走到一起。专制帝王的极端自私,与奸臣的极端自私,最能心心相印。所以志在恢复中原、人格高尚的岳飞被怀疑,好色的韩世忠、贪财的张俊、专权的秦桧得重用。
宋高宗唯恐手下无私心,韩世忠曾想买新治县官田(官员不得买官田),宋高宗听说后,立刻赐予官田,还说:“卿遇敌必克,克且无扰。闻卿买新淦田为子孙计。今以赐卿,聊以旌卿之忠。”所以这片田庄的名字改成“旌忠”。显然,宋高宗旌的是私忠,而非公忠。
朱熹曾说:“诸将骄横,张(俊)与韩(世忠)较与高宗密,故二人得全。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而韩世忠破胆矣。”

微信图片_20220207101050.jpg

大儒朱熹虽厌恶秦桧,但执着于对武将的偏见,也不太认可岳飞。
宋高宗是一个重视道德修养的人。宋代以文儒治国,设经筵制度,请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当讲师,给皇帝讲经籍。两宋之交,战乱不已,经筵长期停办,在宋高宗要求下,才得以恢复。他曾说:“人主之德,莫大于仁。仁之一字,非尧舜能当。”可就是这么一个重视仁义道德的皇帝,依然无法超越人性的幽暗,宋高宗始终无法与岳飞建立亲密关系,与秦桧等奸佞之人相处,反而更放松。

▌被忽略的南宋,被忽略的宋高宗


宋代“积贫积弱”,南宋比北宋更差。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刻板印象。
两宋确实拙于外战,但文化灿烂、经济发达、科技进步、人才辈出,特别是在近世转型中,形成了对斯文的尊重。明代著名文学家宋濂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而南宋尤强于北宋。






其一,程朱理学定型于南宋,此外还有湖湘学、蜀学、心学、永嘉学派、浙东事功学、永康学派等。
其二,教育发达,两宋书院共397所,南宋占310所,是北宋的三倍多。其三,史学空前繁荣,出现李心传、李焘、郑樵、王应麟、胡三省、洪皓等名家。其四,艺术繁荣,《全宋词》中南宋作家计646人,占74%。其五,科技发达,宋代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在南宋都有更大进步和更广泛应用。其六,民族精神更强,与北宋速亡不同,南宋独力抵抗蒙古铁骑45年,堪称军事奇迹。
人类史上不乏强国,但没有永远的强国。对后人来说,强国所创造的功业往往没有意义,毕竟物质文明会消逝,开疆拓土会丢掉,科技先进会转向落后,财富遍地会转为贫穷……倒是造成的裂痕,可能世代相传。怎样将当下的富强转成文化资本,泽被后世,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而南宋之后,中国再无魏晋南北朝式的持续性大分裂,恰好说明,南宋找到了自己的转化方案。
以此看宋高宗,会有更新的认识。






其一,宋高宗是中国古代帝王中,真正实行禅让的第一人。此前虽有禅让的传说,但往往是武力威胁下,被迫的举动。

其二,宋高宗是历代开国帝王中,评价最低的人。
缺乏民族气节是宋高宗之短,有慈悲之心是宋高宗之长。刘光世、岳飞等率领的南宋军队大胜伪齐军后,将俘虏“并行处斩”,宋高宗知道后,下旨表示:“中原之民,皆吾赤子,迫于暴虐之故,来犯王师,自非交锋,何忍轻戮?”
对于俘虏的金兵,宋高宗也认为:“彼虽夷狄,亦人也。比引见所招捉到金人,朕亦悉贷死,送诸军役使。盖首恶止完颜亮一人耳。若概杀之,则不胜其多,朕不忍为也。”
宋高宗能有如此超然认识,因为他以东汉中兴为榜样,视汉光武帝为偶像。宋高宗曾说:“自昔中兴之君,惟汉光武可以为法。”宋高宗推崇汉光武帝的“柔术治国”,所以面对金人的强势,宋高宗又常常放弃中兴的想法,推诿道:“中兴自有天命,光武以数千破寻、邑百万,岂人力所能乎?朕在宫中,声色之奉,未尝经心,只是静坐内省,求所以合天意者。”
这种“静坐内省”克敌法,被后人讥为“名为受命中兴全功,实行苟且立国之政”,但宋高宗也有宋高宗的难处:缺乏将才,李纲忠诚主战,却没战争才能。宋高宗曾公开讽刺主战派张浚:张浚的战略我太知道了,不仅我知道,天下人都知道,就是怎么也赢不了。后来宋孝宗重用张浚,发动隆兴北伐,结果惨败。
宋高宗寿至81岁,中国历史上共有皇帝四百多人,超80岁的仅5人。56岁时,宋高宗将皇位内禅给宋孝宗,生命最后的25年,都在悠游中度过。值得一提的是,宋高宗主动恢复了宋太祖的正统——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以后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子孙,有夺权之嫌。宋高宗特意找赵匡胤的后裔继位,将皇权还归正脉。
赵构死后,应予怎样的庙号,曾有争议。宋高宗的皇后吴氏不认可“高宗”,比拟于唐朝,高宗的皇后是武则天,吴氏不愿引起不佳联想。悬置一个月,最终还是定为“高宗”,至于原因,无人解释,吴氏怎么看,史亦无载。

微信图片_20220207101055.jpg

宋高宗虽内禅于宋孝宗,但并没完全放权,重大决策之前,宋孝宗都会亲自咨询宋高宗,群臣也按时参见宋高宗。宋高宗去世后不到一年,宋孝宗便把皇位内禅给宋光宗。
宋高宗的内禅有现实考虑,但除传说外,此前没有一个皇帝肯在壮年时主动放弃权力,宋高宗开了先河,足以垂范后世。
宋高宗是一个复杂人物,却被历史书写成胆小怕事、内心阴暗、荒淫无耻的昏君。南宋中期以降,理学一脉把持修史权,相关学者全力推销义理史观。凡不合义理标准的,均被彻底否定。宋高宗虽一度崇洛学(二程为代表)、贬王学(即王安石的新学),但在具体实践中,又不能不放弃只会空谈的洛学,沿用重实干的王学,遂被理学家厌恶。
义理史观是一种单向度的历史评判方式,它将复杂的历史简单化,只问个人道德,不看客观原因,一切都被纳入“君子与小人”的二分法中,且有很强的门户之见。比如张浚的许多行为堪称“小人”,但他是理学大师张栻的父亲,张栻又和朱熹关系密切,所以张浚就被内定成“君子”,而同样主战的韩侂胄,因反对理学,被内定成“小人”。
义理史观的偏狭,与泛政治化、非黑即白的原始思维相推涨,通过评书、戏剧、小说等方式,在民间广泛传播,则真实的南宋与真实的宋高宗均被遮蔽,而其中可能有益的历史经验,亦被遮蔽。这才是所有悲剧中最大的一个。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2024-10-21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杭州古城门之艮山门 2024-10-17
西湖风俗|重阳登高与赏菊 2024-10-16
湘音汇|贺知章遒劲而温润的书法艺术 2024-10-11
日卖三四万个煎饺!杭州鼓楼老街,除了那抹香气,还有更硬核的…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