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自古英雄出少年, 视死如归赴国难。 
“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这是当年中央航空学校刻在石碑上校训,每次看到都会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位于现杭州笕桥军用机场内。它的建立缘起于孙中山先生的倡议。1910年,孙中山就曾提出“航空救国”主张,鼓励青年学习航空技术,提倡开办飞机制造公司,发展航空事业。 

▲笕桥航校原大门 1930年,国民党政府开始积极建立航空组织,推动航空业的发展。蒋介石择址杭州笕桥,决定利用杭州笕桥原有前清旧兵营和校场,将原中央军校航空班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 
▲原笕桥机场平面图 
▲原航校塔台 1931年春,校舍和机场等建成。当时东部为机场等军事设施区,有弹油库、机修厂、飞机制造厂等建筑和设施,西部为教学生活区域,有运动场、办公楼、学生宿舍、别墅群等建筑和设施。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原大门 
▲中杭厂的员工宿舍 抗战初期笕桥机场是空战的主战场,机场上空就曾爆发了著名的“八·一四”空战,歼灭敌机6架,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创造了中国空战史上空前的光辉战绩。笕桥中央航校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空军培训基地,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空军人才,被誉为“中国空军的摇篮”。 
▲中国第一代飞行员,他们身份显赫,平均年龄23岁,从毕业到牺牲仅半年,共击落日军战斗机轰炸机1167架,最后几乎全部殉国。 
▲林桓 
▲张锡祜 当年有一大批出身名门的热血青年进入笕桥中央航校,他们有林徽因的三弟林桓,俞大维的儿子俞扬和,张伯苓的儿子张锡祜等人,在抗战中几乎都在二十出头的年纪以身殉国了。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爱国热情同样也激励着另一位热血青年,他的身影也曾出现在笕桥机场,他就是吴越国王第三十三世孙、新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 
杭州对于钱学森来说,不仅是他祖先的经略之地,也是他的家乡。位于上城区小营巷街道的方谷圆2号,就曾是他生长的地方。1934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交大毕业,在交通大学读的是铁道机械工程专业。此时受“九一八事变”影响,钱学森渐渐有了“航空救国”的志向,1935年考取了清华大学航空专业留美公费生。在清华大学进修了一年后,他被安排到杭州笕桥机场实习。 
▲钱学森 笕桥机场的实习经历给了钱学森不小的影响,从铁道机械工程专业转向了航空专业,可以说改变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从此决定投身航空事业。在笕桥,他不仅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飞机,而且认识了帮助他赴美留学并对他学业产生深刻影响的王助教授。 
▲王助在笕桥中央飞机制造厂 王助,字禹朋。1909年,年仅16岁的王助被清朝大臣选中到英国留学,1915年9月,转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获得航空硕士学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航空工程学位。1917年,王助被聘为波音飞机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他设计出乙型水上飞机,一下卖出50架,使波音飞机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就在王助成为波音公司的顶梁柱的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使他无法忍受。作为总工程师的他竟然无法进入测试场地对自己设计的飞机进行测试!王助忍无可忍,于1918年2月回国,后出任中国航空公司总工程师,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正规飞机制造厂-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倡议与筹建中美合作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抗日战争期间,组建了中国航空研究院,亲自参与研制成多种竹木复合结构的飞机部件。是中国近代航空工业主要的奠基人之一。 

▲笕桥飞机制造中杭厂生产车间内外景 在中杭厂工作期间,王助结识了当时作为实习生来到中杭厂实习的钱学森,王助很快发现了钱学森的才华,并毫无保留地教授他各种航空知识。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就读于王助当年求学的麻省理工学院,数十年后,钱学森成为了中国火箭科学之父。 
▲1947年钱学森与王助教授的合影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醒村别墅群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