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李嵩《观灯图》· 过了除夕就迎来元宵,闹元宵观灯是中国人必备的节目,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千年前杭州城里与元宵观灯有关的龙兴寺的一些事。 [ 祥符寺九曲观灯 ]
[宋]苏轼纱笼擎烛迎门入,银叶烧香见客邀。金鼎转丹光吐夜,宝珠穿蚁闹连宵。 苏轼的一首《祥符寺九曲观灯》诗,告诉我们,当年杭州人元宵观灯的地址——祥符寺。 龙兴、祥符、戒坛实为一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初名发心院,为杭州城内佛寺之最早者。隋易名众善寺,唐贞观年间(627-649)赐额,唐神龙元年(705)改名中兴寺,后又改名龙兴寺。北宋大中祥符间改名祥符寺,其广九里。南宋时分为祥符、戒坛、龙兴三寺。寺内旧有一座铁塔,大小四座石塔。当年祥符寺外的祥符桥与留用至今的戒坛寺巷都是因寺而得名。 · 现今的戒坛寺巷 · 龙兴寺不仅是杭州城内第一座大型寺院,还出过很多名人。其中余杭径山禅寺的开山祖师法钦,就曾作过龙兴寺的住持。 法钦俗姓朱氏(714—792)法钦(714—792)俗姓朱氏,吴郡昆山人,唐代高僧,二十二岁那年赴京赶考,路过丹阳,敬仰鹤林寺元素禅师之名,前去拜访,就此削发出家,一心事佛。唐天宝元年(742)云游至径山。大历三年(768),唐代宗请法钦进京,赐“国一禅师”之号。大历四年(769),法钦上奏,力求回径山,在径山重建寺庙,赐名“径山禅寺”。后在龙兴寺作住持三年,贞元八年(792) 壬申十二月二十八日,法钦病逝于寺内,享年七十九岁,僧腊(受戒年岁)五十年。圆寂后,弟子们遵照遗嘱,把他葬在龙兴寺西南的庭园空地里,丞相李吉甫撰写塔铭。贞元九年,德宗又追谥“贞元大觉禅师”之号,并命其塔名为“天中”。元和十年(815),宪宗又赐丰碑,以颂扬法钦的丰迹。法钦著有《唐僧诗》三卷。 · 龙兴寺“举舍利会”图 · 龙兴寺经幢始建唐开成二年(837)正月一日,其后有五代后梁乾化五年(915)、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南宋淳祐八年(1248)、明崇祯丙子年(1626)、清顺治乙未年(1655)修幢诸记。 宋时,龙兴寺经幢所在地原本有个好听的名字“同德坊”,但老百姓更喜欢称这条坊巷为“灯芯巷”,巷子里产灯芯,一到元宵节,这里便成了城里最亮堂的地方。家家户户门前挂起了各式各样的彩灯。 龙兴寺旧址现仍留有一座经幢。经幢上刻有唐代著名书法家胡季良所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字迹清晰,书法精良。 五代吴越时期,钱王笃信佛教,更是大力重视佛寺的建立。后梁乾化五年(915)重修经幢,现幢身仍题有“梁乾化五年五月八日,头陀僧处道重修建,内有舍利五十四颗,琉璃瓶盛”, · 钱王井修缮前后的状况 · 《十国春秋》载:宝正六年(931)武肃王立“戒坛院”,又凿井九十九眼。 王鞏的《随手杂录》就曾记载:“ 钱王有外国所献颇眩伽宝,其方尺餘,其状如水晶,云可厌十里火殃,乃置於 龙兴寺佛髻中”,传为十宝之一。 《十国春秋》也载钱忠懿王妃孙氏太真尝以一物施龙兴寺,形如朽木箸,寺僧未之珍也。偶示舶上波斯人,曰:“此日本龙蕊簪”。传为十宝之二。 清代吴锡麟诗云:门外走桥人逐伴,幢前访古客谁邀。僧将十宝夸斯地,我亦千金视此宵。 虽然今天十宝都已不存,但龙兴寺经幢还留在原地,是我们重点保护的国宝。如今被古人视为千金的元宵之夜,不仅灯芯巷会亮,整个杭州城都是灯火辉煌。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