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古称钱塘,由于地处钱塘江入海口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杭州的历史始终与气象紧密相关。温润的气候给杭州带来了繁荣和兴盛,频繁的气象灾害也给杭州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杭州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史。 经历了5000多年的风雨洗礼,杭州气象创造了多项全国甚至世界之最,形成了独特的气象历史文化,也在中国气象科技史上留下了鲜明的杭州印记。 我国最早的女性气象仪器发明家为清代钱塘人黄履 黄履(1796—1870),字颖卿,浙江仁和人。清代钱塘人陈文述在《西泠闺咏》中介绍女科学家黄履“做寒暑表,与学见者迥别。”她是我国最早的女性气象仪器发明家,她还是我国第一个女摄影光学家,她发明的千里眼镜匣,目前收藏在杭州高氏相机博物馆。 黄履发明的寒暑表至今已无留存,据中国物理学史家王锦光研究,黄履发明的寒暑表应是装有水银的液体温度计。 千里眼镜匣 我国最早的航空气象台为笕桥中央 航空学校气象台 1931年12月,南京军政部航空学校迁至杭州笕桥,1932年9月,航校扩编并更名为国民政府中央航空学校。为飞行训练需要,中央航空学校设立气象组。1934年经航空署批准设立气象台,气象台(在原气象组基础上组建)有测候员1人、通讯员2人、绘图员1人、机务士1人,以后又增加测候员4人。 1934年4月3日,笕桥中央航校校长毛邦初致信竺可桢:“敝校气象台自成立以来,装置设备俱采最新式,在国内尚不多见……”,由此可见,这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化水平最高的航空气象台。航校气象台承担日常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球测风以及不定期的飞机高空探测,为航校飞行训练提供航站、航线气象情报服务。 1936年10月,经竺可桢推荐,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选派德国柏林大学气象学博士刘衍淮到中央航空学校任航空气象学教官并兼任航校气象台台长。1937年8月15日,日军轰炸笕桥机场,气象台办公室被震毁,气象台人员随航校西迁昆明巫家坝,改名为昆明空军军官学校,设气象训练班和气象台。1946年6月,气象台随航校迁回笕桥。 笕桥航空学校校景鸟瞰(约1933年)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