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十,古人以“十”为完备,作一个里程碑。 19日,由杭州市社科联(院)主办的宋韵文化讲座,迎来了第十期,这极具纪念意义的一期讲什么?后世公认的“南宋最有作为皇帝”——宋孝宗。 上午10点,浙江省社科院文化所所长王宇研究员,以《乾坤独御:孝宗与道学士大夫》为题,在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讲。他通过“深受肯定的个人品德”“毁誉参半的恢复北伐”“诟病丛生的乾纲独断”和“半信半疑的道学应对”四个篇章,还原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喜揽权、多猜忌的宋孝宗,形象生动鲜活。 王宇首先阐释了何为“道学”? 道学,是儒家传统学说。 “早在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学术界繁荣期,涌现出了司马光的朔学、‘二程’程颢和程颐的洛学、苏轼苏辙的蜀学、张载的关学,这些学问在当时政坛上属于同一个大阵营,他们的学术传承至南宋,其中发展最好的是‘二程’理学,代表人物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陈亮……” 王宇说,这些名流在宋孝宗执政时期,尚未发生学术分化,均为道学。“但复杂的是,这些人都是官僚士大夫,在朝廷上形成统一的政治主张,采取协调的政治行动,从而结成皇权难以辖制、乃至损坏君臣权力平衡的强力集团。” 宋孝宗对道学的态度也明显呈“两面性”:一方面,他根据实际政绩褒奖拔擢了一些道学士大夫;另一方面,对道学士大夫在朝政大局中日益活跃保持高度警惕,又默许朝廷中对道学的批评言论。 这种矛盾的态度,也让道学士大夫们对宋孝宗既敬仰,又埋怨,同样“爱恨交加”。朱熹就曾用“乾坤归独御,日月要重光”一语评价宋孝宗:“日月要重光”表示孝宗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乾坤归独御”则意味着孝宗认为只有不断加强皇权,乾纲独断,才能实现“日月重光”的政治目标。 微言大义间,表达了道学士大夫们高度认同“日月要重光”,对宋孝宗事父至孝、 澄清吏治、俭朴自奉、勤政明察、改革军政的个人品德高度肯定,这种敬仰在孝宗为高宗素服守孝27个月之际达到了顶峰;而对他的“乾坤归独御”,过于强烈的独裁风格、信任道学士大夫的政敌近习(宦官等)的用人方式十分不满。 这种矛盾,在宋孝宗执政伊始就存在,当时道学士大夫们对他的“恢复北伐”持褒贬不一的态度,认为毁誉参半。 宋孝宗作为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的继承者,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他继任后,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一定程度上“重武轻文”……在孝宗隆兴元年,宋孝宗就授意枢密使张浚北伐,但受太上皇高宗的牵制,实力尚且不足、内政积弊丛生,最终大败而归,被迫与金人签订了“隆兴议和”。此后孝宗对北伐的困难与自身的实力不足缺乏正确认识,在乾道年间常有企图轻率北伐、密谋恢复的想法和举动,这招致了道学士大夫的批判。 但最让道学士大夫们“脑壳疼”的是——宋孝宗诟病丛生的乾纲独断。他信用近习、屡易宰相、内批直降的做法,遭到了道学士大夫们的严厉批评。 “事实上,随着道学运动在孝宗朝异军突起,风靡朝野,孝宗与道学士大夫关系是——麻秆打狼两头怕,因此产生了半信半疑的道学应对。”王宇说,孝宗本人思想倾向于佛老,醉心于诗词文章,而对道学形而上的理性思辨没有兴趣。而道学士大夫又有特立独行的行为模式,如朱熹,所到任官之处,无不引起喧嚣和骚动,这让孝宗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发现这些道学士大夫不是唯利是图的小人,作为官员,他们锐意改革,兴利除弊,虽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和风波,但这有利于巩固孝宗的统治。在道学士大夫力量比较微弱、受到士大夫群体主流排斥时,孝宗会以“独断”的方式出手援救,这也是一种统治平衡术。 忧的是:这些道学士大夫一旦轴起来,喋喋不休惹人厌,且他们的关心点往往与孝宗自己往往不匹配,绝非奉命唯谨的“工具人”,驱使起来颇不顺手。因此,在他执政期间,几个有代表性的道学士大夫大部分时间仅能在地方任职,很难立足于朝廷。 “道学士大夫与孝宗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南宋现实政治的腐败,同时‘道统’思想的私人化、内倾化因素加剧了与皇权的分离趋势。”王宇总结说。 但客观地说,也是孝宗的统治,促成了南宋道学的繁荣。 “彼时社会秩序安定,经济持续发展,为私人讲学、书院建设、刊刻书籍、长途游学提供了必要条件,为道学繁荣提供了舞台和背景;孝宗与道学士大夫的‘得君行道’也存在部分交集,二者在某些领域、某些情境中相互欣赏,相互肯定;宋孝宗基本上遵循了宋代士大夫政治‘包容言事,不杀士大夫,异论相搅’的基本框架,从而包容了道学的繁荣。”王宇说。 本次讲座除了现场观众之外,还同步在新华社、央视频移动网、今日头条、爱奇艺、哔哩哔哩、虎牙直播、我们大杭州、杭州新闻、橙柿互动等10多个平台直播,共有约70万人次在线观看。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