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的摄影师柴茵 1982年,我拿到了营业执照,成为了继干静之后,在西湖边从事个体摄影的第二个个体户。回忆当年的往事,我觉得自己相当幸运。 选择摄影,跟我的性格有关。高中毕业后,当时在一家企业当厂长的叔叔已在厂里帮我安排好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我偏偏不喜欢这种固定的工作模式,一心想寻找一份自由且兴趣所在的工作。摄影是我从小的爱好,爸爸、叔叔也都是摄影爱好者,所以我就选择了摄影工作,既可自食其力又符合兴趣爱好。但是,听家里人说,干个体必须要办营业执照,而且不容易办。当时周围的人仍把当个体户这种事视为畏途,觉得当个体户是件奇怪的事。 吉他、四喇叭收录机、照相机,在那个时代算是很时尚的装备了 然而,申领营业执照的过程却出乎意料地顺利。我当时的户口在下城区,去下城区工商局申领执照时,有一名从部队转业的姓张的干部热情地帮我办手续,还建议我像干静一样到西湖边去拍照。他帮我开了介绍信,让我自己去杭州市财贸办公室办理跨片经营的申请手续。 不久后,我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当时既开心又惊讶。特别是,批给我的营业范围是从西泠桥一直到断桥一带,这样大的流动拍照范围,在当时就我一个人拥有,我觉得很幸运。 在西湖边的工作照。当时小有名气,很多人慕名而来 之后,我就挎着相机,开始在西湖边从业。我做了一块可以折叠的展示牌,放在景点,多数时间放在了平湖秋月一带。凭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那时到杭州旅游的人已经相当多了,风景点照相己成为人们的一种需求,所以我的生意出奇地好,尤其是春暖花开,白堤上的株株桃树简直就是我的摇钱树。游客们在西湖边桃树下一站,以西湖碧波作背景,以红艳桃花作映衬,多美啊!我快门一按,“喀嚓”一声,画面定格。1张彩色照片1块8毛钱,最多的时候一天可拍12卷,每卷30多张,收入相当可观。当时杭州市普通干部每月工资收入也就40多元,上百元收入的已经是高级干部了。我一天的收入已经超过他们月收入了,而且一天收入几百元、千把元还是常有的事。那时真是做梦也偷着笑啊! 柴茵在西湖边 不过,当时的我只是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女孩,玩心更大过我的赚钱心。我只是喜欢西湖,喜欢这份拿着相机在西湖边边散步边拍照的美好工作,回想起来,那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比起干静,我无疑是幸运的!她作为西湖边第一个个体户摄影师,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当时她却受到了西湖风景点的一些国营照相摊点的排挤,最终被定点在中山公园的深处为游客拍照。她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这一行的冲锋者,她为我们顶了很多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困难,所以到我那时,已经风平浪静。 平湖秋月一带就有西湖照相馆,但他们对我并不反感,有些员工甚至还经常过来跟我聊天。那时,我曾到“天下第一景”拜访过干静,她很友好,教了我很多知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还表示,有了我的加入,个体摄影师的队伍更大。 的确,那时有好多怀揣梦想又在迟疑的人们常到西湖边来向我打听、请教,他们是好奇的也是羡慕的!继我之后,西湖边个体摄影队伍越来越庞大了。记得除了我们的前辈干静外,还有何珺、王文龙等等,摄影网点遍布岳坟、灵隐寺、花港观鱼等各处景点。开会时,我们都可以把大张的会议桌围得满满的。 个体摄影队伍的扩大,反映社会大环境的变革。多年后,我才明白,我最初的人生之路之所以走得那么顺利,就是因为碰上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时机! 在西湖边从事个体摄影三四年后,听朋友介绍,一家香港杂志社需要摄影记者,于是我便放弃了西湖边个体摄影这份当时看来非常赚钱的工作,怀揣新的梦想奔向了全中国人民注目的改革开放前沿深圳。 再后来,我又从深圳移居香港,移民英国,再回到中国。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一路走来的。 2008年12月10日,杭州日报城市周刊的报道 跑了那么多的国家与城市,杭州仍然是我最愿意居住的城市。这里有我的纯真情感,有我最初的精彩故事。现在,我把自己开创的业务工作又搬回了杭州,这也是一种和这个城市难以割舍的缘分,也相当于我这个游子对故乡的一种反哺。现在得空时,我常会去西湖边走走,在自己曾经用脚一步一步量过并用相机拍摄过无数次的地方回忆回忆,这也是一种人生享受。 现在想来,自己作为当年第一批年轻的个体户,对我以后的工作以及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我独自走向社会和独自应对所有发生的事件时,那段经历给了我生存勇气和独立作战能力,给了我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和能力对我来说是受益终生的!如今,我能带领几十人的团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稳步发展,与我当年走的这条路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 我常说自己是命好,生长在这大变革的时代,生长在这改革开放的黄金年代,受益于中国飞速发展带来的好处!扪心自问,我这几十年的前路若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引导下,岂能走得如此精彩!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