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寺旧址坐落于望江门外海潮路1号的杭州中策橡胶公司厂区内。寺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后废,清嘉庆(1796—1820)初重建,道光九年(1829)增建钟楼和观音殿,咸丰十一年(1861)又毁,同治三年(1864)复建,光绪年间(1875—1908)又先后重建藏经阁等建筑。 海潮寺曾经是佛门专用来接待经杭州前往普陀朝拜南海观世音菩萨的“中转站”。对于海潮寺的来历,明吴之鲸编撰的《武林梵志》卷二记载道:“镇海禅院,在永昌门外仁和县会保四图,濒江为刹,俗称海潮寺。万历三十一年僧如德、性和、海仁建,地约五亩余。郡邑给帖,焚修接众,凡进香普陀者必聚足于此,犹径山之有接待院也。与巽峰新塔相望。” 后来,海潮寺与延圣寺因比邻而立,两寺僧人都有重组合二为一的愿望,于是两山门并作一山门,寺院的规模与实力大增,香火因此更旺。海潮寺因而跻身于杭州以“四大丛林”领衔的“外八寺”之列,“四大丛林”即灵隐、圣因、昭庆、净慈四寺,“外八寺”除“四大丛林”和海潮寺外,其余三处是凤林、虎跑、圣果三寺。这些寺庙在杭州可都是数一数二的大丛林,海潮寺和它们并称,足见其地位不低。 海潮寺现存唯一建筑为天王殿,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天王殿面阔五间,通面宽22米,进深四间,通进深14米,为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现屋顶已作改建,翼角微翘,采用老角梁、仔角梁的做法。上檐屋面覆筒瓦,檐口勾头、滴水雕饰龙纹,下檐覆阴阳合瓦。殿内梁架为九架抬梁式,梁枋上书有题记。檐柱、金柱均为木质圆柱,柱础甚大,石质鼓形。整体梁架现基本保存完好。殿内原供奉四大天王像,可惜1957年建杭州橡胶厂时被拆毁。 海潮寺天王殿是杭城现存为数不多的清代重檐木构寺庙大殿,同时也是研究杭城佛教历史和寺庙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相传此地即为历史上的草桥门外,传说梁祝故事中的十八相送与此地有关。因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在海潮寺内的一口古井中照过身影,杭城父老就叫此古井为“双照井”,为“海潮八景”之一。杭谚曰:“若要夫妻同到老,双照井中照一照。”双照井近年已经修缮,保存完好。2000年7月,海潮寺旧址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