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特别关注
 
行在盖起太平楼
来源:《南宋皇城记忆——地名趣谈》  作者:  日期:2022-07-07

《咸淳临安志•京城图》:“张府小寨”“泰和坊”。因为明人和清人都没有辨识出“张府小寨”,以致很少有人知道,今河坊街西段龙舌嘴附近,南宋时曾有一座临安城里绝无仅有的私家军寨。

微信图片_20220707105336.jpg

△《

△《咸淳临安志•京城图》

再说杨存中最初来到杭州的一则轶事。

绍兴五年(1135)五月十一日,初夏的临安城已经骄阳似火,燥热得让人不敢出门。这天,御史张绚路过清河坊,迎面看到这大太阳下,五十多号精壮军汉正拼了命似的扛着几块死沉死沉的太湖石,一路汗水,往东而来。

趁其住脚歇息时,张绚拦住其中一名军汉,问是哪部分的,回答是神武中军统制杨沂中将军的麾下(杨存中原名杨沂中,此时还未改名)。原来,他们是要把这些“怪石”扛到东边的泰和坊去,那里一座即将完工的酒楼正等着这些太湖石美化环境呢。什么楼?太平楼!

张绚当场发飙,大骂杨沂中不是个东西。见众军汉一脸诧异,他觉得冲这些人骂了也白骂,于是一掉头,噌噌噌向御街、皇城方向跑去……

这太湖石刚刚在北宋末年上演“花石纲”,引得天下民怨沸腾,张绚对个中教训太清楚了。所以他向宋高宗告状说:“当下川陕和两淮前线的将士们,为了抵御时不时大举侵袭的金军和刘豫伪齐军,神经都快绷断了。可咱后方竟然还盖太平楼呢!现在不要说百姓们生计艰难,连陛下您自己都是节衣缩食,一切从简,哪还有闲工夫去玩那一花一石?但现在杨沂中他们居然不知陛下痛革京都奢靡之风的决心,为了一座酒肆的游观之美,公然动用大宋军队大动干戈不务正业,真可谓前方吃紧、后方紧吃!”高宗一听,问他咋办呢,张绚说得很坚决:“此风不可长!必须诏令禁止,杨沂中必须处以罚金!”

过了七天,杨沂中果然被处以罚金,这事就算揭过了。

但此时却有一个人在偷着乐。谁啊?大名鼎鼎的张俊!这新盖的太平楼正是张俊的物业。当初他也是公然把驻守行都的“张家军”(军队是他张俊管的,但粮饷可是国家供给的)变作“施工队”,为他盖这座豪华酒楼。

这张俊有心计,为了防止逃兵,年轻精壮者在臀部以下部位必须文身,号称“花腿”。于是,当时临安城出现了一出奇观:一群人在太平楼的施工现场搬石运料,大家干着干着,一脱衣裳,全是花拳绣腿,当时就把临安人给惊呆了。

太平楼工程浩大,一时半会儿根本干不完。于是张俊干脆把这支“施工队”驻扎在了清河坊附近,天长日久,竟然生出一个“张府小寨”的地名来。

工程到了环境美化最后冲刺阶段,需要搬运巨大的太湖石,张俊见“花腿”不够使了,于是就叫上杨沂中帮忙。结果,杨沂中被御史张绚给弹劾了,还破财不少。但张俊自己却毫发无损,太平楼无非暂时少了几块太湖石,一切风平浪静太平无事。按理说,宋朝有关酒的买卖都是官家专营的,称为“榷酤”,根本轮不着你军队来操心。但张俊却公然盖酒楼,抢生意,一点儿都不担心太平楼会犯事。这也是他看准了朝廷拿他没办法。你想想,全国人民都知道,抗金大业也就指望“张家军”“韩家军”“岳家军”这几杆枪了,但你朝廷发的那一点儿饷银才几毛钱啊?俺也是没办法,自己再不更新观念搞创收,莫非要让大家散伙不成?

所以,朝廷上下对太平楼这样“奇葩”的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是杨沂中不着调地也去凑了一回热闹,结果马屁没拍上,还被罚了款。

说实在的,除了张俊,当时其他几位大将如岳飞、韩世忠等人,为了解决军费问题,也都在做酒类批发生意。所以军队参与“榷酤”活动搞经营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是岳飞、韩世忠并没有因为搞经营而耽搁了军事训练。那时说到的“中兴四将”(张俊、韩世忠、岳飞、刘光世)中,韩、岳两家被公认为兵力最精。这两人都是打仗高手,喝酒方面自然也具备超强本领。韩、岳两家还专门设置了主帅的亲随“特种兵”,叫作“背嵬军”。什么意思?就是那些虎背熊腰勇健无比的战士组成的亲兵。嵬的意思是高大,又指大酒瓶(现在考古大量发现的宋代装酒陶瓶,有个专有名词叫“韩瓶”)。这支亲兵平时要为主帅背负大酒瓶,可以想见他们得要多健壮才能胜任。而“背嵬军”绝非“酒囊饭袋”的同义词,它其实是一支军队中决定胜负的核心力量,战斗力、意志力无与伦比,大凡遭遇强劲之敌,关键时候就看它了。《宋史》记载的朱仙镇之战,“岳家军”五百“背嵬军”能大破金军最强主帅兀术的十万大军——这是一种多么恐怖的战斗力!

微信图片_20220707105341.jpg

△南宋刘松年《中兴四将图》

可是临安人从未见闻“张家军”有啥“背嵬军”之类的辉煌战绩,只知道那支太平楼“施工队”的“颜值”不是一般的高。临安人觉得张俊人品不够,便想着法儿恶心他。正巧前不久驻守镇江的韩世忠来朝,所领军兵的“颜值”也非同小可,都戴着铜面具,与戴铁面具的“张家军”不同。于是坊间就传出了这样的民谣:“韩太尉铜脸,张太尉铁顩。”铁顩就是铁脸,是当时对少廉寡耻不要脸也不怕物议的人的俗称。除此之外,少不得还有雅士也拿太平楼写诗说事,比如有这样一首诗说:

张家寨里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

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太平楼工程就是在这样一片冷嘲热讽中竣工的。后来太平楼周边还生出不少张家物业,所以泰和坊又称新房廊巷。后来太平楼生意不错,干脆叫太平巷了。

绍兴十一年岳飞被杀之后大平楼又上演了一幕“惊险片”——

那是宋金双方签署“绍兴和议”之后,秦桧要拍高宗的马屁,也是他自己要做“太平宰相”的梦想追求,整日里指使一帮趋炎附势者撰文弄笔,讴歌天下太平。但不听话者,甚至大骂秦桧为奸佞之贼的汉子大有人在。秦桧很生气。怎么办?一个字:杀!秦桧指令临安府派出很多称作“察事”的缉捕人,专门在临安城大街小巷、公共场所明察暗访,只要听见谁谁在说秦桧的坏话,立马抓捕下狱,然后“咔嚓”了断。一时间,整个临安城处于一片白色恐怖的境地。

这天,几名“察事”路过太平楼,也是有点乏了,他们进了这座酒楼。小二引领上楼梯时,迎面下来一名文士模样的人,双方擦肩而过时,那人衣带轻轻掠起的幽微的风能让人隐隐嗅到一丝墨香。上楼后,“察事”们见人不多,拣选了一张雅座坐下。忽然,一个“察事”跳身而起,指着一堵粉壁,张口结舌一脸错愕惊恐状。众人循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见粉壁右上大书“题太平楼”四字,其后块块大字洋洋洒洒地写满了整块墙:

沥血为词,披肝作纸。片言谁让千秋?快磨三尺剑,欲斩佞臣头!自恨草茅无路,望九重如在瀛洲。兴长叹,无言耿耿,空抱济时忧。休休休,真可虑:才如李广,却不封侯。奈伯郎斗酒,翻得凉州。尽道边庭卧鼓,谁知坐老貔貅。凭谁问:筹边未建,先建太平楼?

好长的一段文字!当是词牌唤作“满庭芳”的一首词。上前细辨,墨迹未干,文字中不少“掉书袋”的话,不太好懂,但关键是“快磨三尺剑,欲斩佞臣头”这几个字的含义,如此直白还用问吗?傻子都明白这写字的人想要斩杀的是谁的人头。

“察事”们像炸了马蜂窝似的,一拥而下,冲出酒楼,想要追捕那个刚刚错身而过的“墨香人”。但是,赶过几条街,杳无踪迹。

秦桧得到报告后怒,喝令:此案必须破!丞相一道死命令,全城一片大搜捕,偌大个临安城险险被翻了个底朝天,却一无所获。

一晃几年过去了,临安府以为此事早已黄了,可突然有一天,一个从婺州(今浙江金华)来的神秘人带来一条重要线索:当年那个题词太平楼的“墨香人”找到了——姓黄,名中辅,字槐卿,义乌人。

真的假的?真的!

这黄中辅很有来头,他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后裔,又是南宋抗金名将宗泽的外孙,当年太平楼这桩案子就是他做下的。那天他在粉壁上笔酣墨饱、酣畅淋漓书写完那首《满庭芳》后,愤懑郁闷之气一吐为快。但他马上意识到,临安府的缉捕人很快就会出现,于是抽身便走。等到那几个“察事”发现案情追出太平楼时,他早已走远了,并且很快找到一艘放空的漕运官船出了行在。临安城被缉捕人折腾得天翻地覆时,他已经安然回到了义乌老家。

然而,几年过去后,一直居家不出的黄中辅对自己一手做下的太平楼事件放松了警惕,估计也是酒后失言,竟然被其仇家探悉了案底。这仇家没有立即报案,只是拿这事要挟他,时不时敲他一笔竹杠。后来仇家在他身上也实在榨不出什么油水来了,便告上了京城。黄中辅终于也尝到了东窗事发的滋味。

黄中辅认命了,一昂头准备披肝沥血了。可偏偏这时候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秦桧病死了!黄中辅听到这个消息时哈哈一声大笑——太平楼悬案就此戛然而止。



相关内容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三)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2025-01-20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2025-01-16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二) 2025-0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