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特别关注
 
为什么把敲竹杠称为“刨黄瓜儿”?
来源:《民国杭州饮食》  作者:  日期:2022-07-14

杭州有“刨黄瓜儿”之说。杭州话“黄”“王”不分,因此,也叫“刨王瓜儿”,其意即敲竹杠。旅游地游客甚多,有些不良店主、商贩,不遵守公平买卖原则,欺负外地人,使劲要价,也使其他奉公守法的杭州饮食经营者遭受不白之冤。

微信图片_20220714110708.jpg

△陈蝶仙

为什么把敲竹杠称为“刨黄瓜儿”?身兼实业家和作家的杭州人陈蝶仙(1878-1940)曾有过考证:凡市物故昂其值,称之为“刨黄瓜儿”,亦有所本,相传南巡驻跸时,亲贵大臣,多穿黄马褂者,侍从游湖,上辄微服入肆,呼酒自酌,而六部堂官,则多青衣小帽以司承值,平民与之对席而不知为堂官,则亦呼之曰“来”。或告之曰,此堂官也。上适闻之,颐指令为执役,以示与民同乐,遂相传为杭州酒肆之佣,皆称堂官。实则堂官,亦同其宜。酒肆应客之佣,本称“跑堂”,盖其执事有别。当门者称为“招待”,照料者称为“看清”,是皆规行矩步而彬彬有礼,独于伺应食堂者,则以跑为能事,楼梯上下,碌碌如白鼠,盖表示其勤与忙也。跑黄褂儿者,得赏必规其同人,必羡称曰,其人今日“跑着了黄褂儿”,盖言其所得必倍于常耳。至于黄瓜刨皮而食,则为乡下人笑城里人之不识货也。黄瓜本不值钱,宜带皮吃,小酒店常列于冰盘中,普通以糖醋拌食,而黠者则去皮刨丝,以糖醋拌之。当垆有女,往往误认为佳人雪藕,询其价,则一钱二分,实只小钱八十四文,而以千三百八之库平银计,则需板方大钱一百六十六文矣,故成笑话。乡下人谓城中人“黄瓜儿刨皮吃”,城中人谓乡下人“麻荔子带壳吃”,盖亦同为不识货之笑谈耳。

虽说“刨黄瓜儿”仅是少数,但是对游客的伤害不小。游客们在对西湖山水盛赞之余,却对杭州行商坐贾的“宰客”行为深恶痛绝。寺院周围的素食一般卖得较贵,还经常“宰客”,杭州话称“刨黄瓜儿”。民国初年洪如嵩偕友游灵隐,就食于饭馆,有一段精彩描写:饮时方盛夏,客欲食生豆腐及拌边笋二味,呼堂倌至,嘱往备。堂倌应声去,余唤之回,问豆腐价若干?彼曰:“多放作料足矣。”言时欲走。余曰:“不言价,则不吃,须知我辈囊中钱不多也。”彼始言曰:“豆腐大碗二角八分。”余曰:“中碗若干?”彼曰:“一角六分。”余又询曰:“起码若干?”彼乃嚅嚅而言曰:“先生老游客,不敢多索价,吃一钱头如何?”所谓一钱头者,盖七十文也。余曰:“我辈尚嫌太贵,吃五十六文足矣,笋亦如之。”彼首肯,徐徐又言曰:“近来笋价贵,须一钱起码,请二位原谅。”余始允之。甫就食,忽有二女客至,亦点豆腐、边笋二味,伊辈先余食毕。迨会账,堂倌索价八角有奇。其欺生客如此,可见一斑矣。饭碗之小,尤其次也。

因寺院周围的素食卖得贵,因此在当时的旅游指南书上都会提醒游客:“出游时自带干粮及热水壶,只进市镇茶食饮茶解渴,不可在寺观品茗进餐(烟霞寺之素餐尤贵),因寺观每人一杯茶须二角,一餐饭须一元也。”

“刨黄瓜儿”的地方多是一些旅游风景区。有个上海来的客人到城隍山四景楼品茗,吃吴山酥油饼吃上了瘾,频频称佳,连吃了六七个,一算钱要五千余文,掏空了口袋也不够,直到把衣服押上才让走人。如果是杭州本地人买的话,仅数百文而已。

微信图片_20220714110711.jpg

△满陇桂花

不仅外地人会被杭州人“刨黄瓜儿”,杭州的城里人也会被乡下人“刨黄瓜儿”。1937年,杭州人施蛰存(1905-2003)到满觉陇赏桂,找了一个茶座,吃茶赏桂,“桂花并不比十五年前多些,茶也坏得很,水好像还未沸过。有卖菱的来兜卖菱,给两角法币只买得二十余只,旁边还有一位雅人在买桂花——不许你采,你要就得花钱买——一毛钱只得盆景黄杨那么的一小枝。我想,桂花当然是贵的,桂者,贵也,故中状元曰折桂。又俗曰‘米珠薪桂’,足以与珠抗衡,宜乎其贵到如此地步了”。施蛰存对满觉陇周围的“铜臭”味意见很大,但他似乎没吃菱角,也没买桂花,只是在笔端发发牢骚而已。等到他付茶钱的时候,他的牢骚大概都写在脸上了:“我招呼那临时茶店的老板兼堂倌,预备付他茶钱。他说:‘先生,每壶大洋两角。’我嘴里无话,心中有话,付了他两角法币就走。但那老板兼堂倌很懂得心理学,似乎看出了我满肚皮的不愿意,接着茶钱说道:‘先生,一年一回,难得的。’”城里人施蛰存因被乡下人刨了黄瓜儿,发出感叹:“外乡人到过杭州,常说杭州人善‘刨黄瓜儿’,但他们却不知道杭州乡下人还会得刨城里人的黄瓜儿,如满觉陇桂花厅诸主人者也。可是被刨了黄瓜儿的外乡人,逢人便说,若惟恐人不知自己之被刨;而这些被杭州乡下人刨了黄瓜儿的杭州城里人却怡然自得,不以被刨之为被刨也。所以我也懂了诀窍。”当别人问他满觉陇怎么样时,他“怡然自得”地告诉别人很好,很热闹。当别人表示明天也要去时,他有了一种恶作剧似的快乐。

微信图片_20220714110714.jpg

△施蛰存


“刨黄瓜儿”是民国杭州旅游业的痼疾,杭州人“刨黄瓜儿”之名,流传远近。外地游客一闻“刨黄瓜儿”,莫不谈虎色变。民国以来,革新市政,这种“刨黄瓜儿”恶习,经过政府整治以及商会自律,在城里一些较大的酒楼、饭店基本消除。然而抗战以后,物价飞涨,价格每日一变,甚至一日几变,这已经不是杭州一个地方的问题了。因此,中国旅行社的《杭州导游》上就提醒游客几个要注意的事项:

“无论大小菜馆,于点菜时须先问明价格。有若干种菜,最好须先看明,例如红烧大鱼头、醋溜活鱼,先看后,便不至吃亏。”“环湖诸山,均产名茶,而龙井、虎跑、韬光、玉泉等处又有名泉以配合之……旅客到以上各地游览,如不品茗,未免美中不足。茶资听客给予,大概须较新市场茶馆高出一倍。其他寺院,如请坐进茶,倘不拒之,同时即进果盘,又不拒之,即送缘簿要求捐款。如不照捐,便立遭白眼;捐则白遭损失。故游览游览一般寺院以不品茗为上策。”谈到景区周围的素菜馆吃饭,“最好须先询明价格,或示以大约数目,俾有范畴,可免饭后争执。但至比较著名之天外天等处可免此争执。至各处寺院,往往招呼食斋,以最简单蔬菜数味,食后便送上缘簿,大打秋风。事前应加拒绝,以免上当”。“每当春秋佳日或香汛时节,游客拥挤,各菜馆常乘机增价,或名虽不增价而实减料,食客应事前注意,若为时间经济,便于游览计,则早饭、中饭可以简单面食充饥。至晚间有充裕时间,可以选点名菜,以快朵颐”。



相关内容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杭州 2024-11-20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旁 2024-1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