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特别关注
 
秋瑾的十一次葬礼:时代多风雨,国士难安魂
来源:杭州文史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07-15

1912年10月24日,上海港码头,一艘轮船鸣着汽笛缓缓驶近靠岸。36名女学生扶着一抬灵柩登岸,岸边数百名戎装笔挺的军人立正,朝天鸣枪致敬,转身,和岸边数百名身穿白衣的男女学生一起,引着书有“鉴湖女侠之灵榇”字样的大旗,将灵柩送往上海绍兴会馆暂厝。

微信图片_20220715104719.jpg

△秋瑾

这是秋瑾灵柩的第八次迁葬,从湖南长沙岳麓山烈士陵园迁出,经停上海后将运往杭州,下葬于西子湖畔西泠桥边。

1907年7月15日遇难后,短短几年间,秋瑾归葬处反复变动,从绍兴到杭州,再从杭州到绍兴,又从绍兴到湖南。身后事竟比她31岁的短暂人生还要坎坷动荡。这一次,秋瑾灵柩“埋骨西泠”,是秋瑾自己生前所愿,自然也是举国上下所愿。人们相信,鉴湖女侠英灵从此终可安息。

绍兴迁葬两次后去杭州

1907年2月,秋瑾与结拜姐妹徐自华同游杭州,在西泠桥畔拜谒了岳飞墓地。

念及山河破碎,两人一起吟咏岳飞《满江红》,吟得声泪俱下。然后,两人相约身后一起葬于西泠桥畔岳飞墓地旁。

秋瑾一语成谶。仅仅5个月后,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就义。之后,遗体在古轩亭口摆放了整整3个时辰,才有几位仗义的当地士绅出面,雇了一个鞋匠,缝合了秋瑾身首异处的尸体。

然后,烈士遗骸被殓进一口白木棺材,雇人抬到郊外卧龙山(今府山)西北麓张神殿背后的乱坟堆中安置。

这是秋瑾的首次下葬。

不久,迫于舆论压力,清廷调离了处死秋瑾的元凶、绍兴知府贵福。秋瑾兄长秋誉章等秋家族人则陆续回乡,秋誉章秘密雇人将秋瑾遗骨从乱坟堆迁出,暂厝于绍兴常禧门外严家潭义庄,准备等待合适时机再安葬于秋家祖坟之侧。这时,是1907年10月。

沒想到,义庄主人得知死者是秋瑾后,也担心揽祸上身,便强令秋家族人迁走棺木。秋誉章无法,只能将灵柩暂时安置于附近的校场荒地。荒地没有遮挡物,只有一些草扇覆于棺木上以避风雨。

这是秋瑾在绍兴的两次迁葬。国士不能安魂,生前艰辛,身后事依然坎坷,仿佛就是晚清末世国运在凄风苦雨中飘摇不定的缩影。

姐妹同心葬秋瑾

这时,徐自华和秋瑾另一位挚友吴芝瑛挺身而出,决心按照秋瑾遗愿“卜地西湖西泠桥畔,筑石葬之”。

吴芝瑛,安徽桐城人,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的侄女,女书法家。

徐自华,浙江桐乡石门人,晚清著名才女。1906年初,秋瑾从日本回国,到浔溪女校任教,当时,徐自华在这里当校长,两人一见如故,结为莫逆。然后,经秋瑾介绍,徐自华和妹妹徐蕴华都加入了同盟会。

礼葬秋瑾的心愿,使得徐自华和吴芝瑛走到了一起。两人相约合力,实现秋瑾“埋骨西泠”的遗愿,“地如姐得,营葬妹任之;地如妹得,营葬姐任之。”

1907年12月29日,刚经历丧女之痛的徐自华,冒着一路风雪,亲自到绍兴与秋瑾家人商议迁葬之事。此后,她同秋瑾长兄秋誉章一起到杭州,在西湖孤山下西泠桥边买了一块地。

和秋誉章商定了秘密运送秋瑾灵柩去杭州的计划后,徐自华兴奋地写信告诉吴芝瑛:“妹已在西湖苏堤春晓处购得葬地,望速派人来杭料理造墓事。”她还告诉吴芝瑛,这个地方比邻苏小小、郑贞娘埋骨之地,还有林和靖、于谦、岳飞,大家都很满意。

吴芝瑛接信后立即派人前往杭州造墓。1月25日,秋瑾灵柩秘密运渡过钱塘江,从江干上岸,过南山,经苏堤,抬到西泠桥畔。下午1时许,在凛冽的寒风中,秋瑾灵柩入土。入土前,送行者们还和灵柩合了影。

新年过后,徐自华在《时报》上刊登《会祭鉴湖公函》:“今择月之廿四日至坟前公祭,凡我男女同胞如痛鉴湖之冤者,届时务请降临。”1908年2月25日,各界人士400余人齐聚杭州凤林寺,参加了秋瑾追悼大会并谒墓致祭。

吴芝瑛作了数副挽联,其中之一为:“今日何年,共诸君几许头颅,来此一堂痛饮;万方多难,与四海同胞手足,竞雄廿纪新元。”

这次会祭,不少人觉得墓碑上原题“呜呼!山阴女士秋瑾之墓”太温和了,无法体现秋瑾的英气与风骨,就重新刻了一块墓碑,文字改为“呜呼!鉴湖女侠秋瑾之墓”。这就是当年杭州人说的“西泠十字碑”,也称“三绝碑”。文字由吴芝瑛书写,杭州金石名家刻碑。

追悼会后,革命党人陈去病、褚辅成等还秘密成立了秋社。徐自华任社长,决定在每年秋瑾殉难日时举行纪念活动。

秋瑾终于入土为安,徐自华也如释重负,写下了一首诗:“湖云山树总悲凉,春晓苏堤柳未长。添个鉴湖秋侠墓,游人凭吊泣斜阳。”

1908年4月清明前,秋瑾墓冢全部完工,土石垒成,芳草覆顶。八九月间,徐吴二人觉得秋瑾冢太过简陋,便又在土冢上加盖了墓亭,亭柱上还镌刻了多副纪念秋瑾的对联,让秋瑾墓好看了很多。

辗转一圈,再回西湖

然而,秋瑾身后的坎坷种种,这才只是刚开了个头。

1908年10月,清御史常徽巡游杭州,在西湖发现了立着“鉴湖女侠”碑的秋瑾墓,大为震惊。在他看来,竟然有人把“女匪”葬于西子湖畔,当地人还将“岳王坟”与“秋女坟”并称,简直是大逆不道。他回京后立即上奏,要求削平墓地,严惩营葬发起人。很快,清廷批复了奏折:“廷寄浙抚,查照办理”。

为何杭州人将“岳王坟”与“秋女坟”并列?顽固的常徽始终不明白,但上海《申报》社论说得明白。第一,秋瑾是英雄,不当杀;第二,秋瑾是女人,不当杀;第三,秋瑾是学界中人,饱学之士,不当杀;第四,秋瑾是爱国志士,不是革命党,不当杀;第五,秋瑾就是革命党,也不当杀!杀革命党秋瑾,就是杀我同胞!

与此同时,原本就对秋瑾被杀充满愤懑的社会舆论,再次被引爆。上海士绅连日开会,并由江苏省教育总会出面,组织江苏绅士上书两江总督,给当局施加了巨大压力。

吴、徐两人也毫不畏惧。吴芝瑛致电两江总督端方称:“彭越头下,尚有哭人,李固尸身,犹闻收葬……因葬秋获谴,心本无他,死亦何憾!”她表示,“愿一身当之……勿再牵涉学界一人”。

鉴于之前张曾扬和贵福被舆论怒潮淹没,以致身败名裂的教训,新任浙江巡抚增韫、杭州仁和县令林孝恂决定不惩治吴、徐。他俩同时悄悄找到秋瑾兄长秋誉章,让他们将秋坟迁葬。秋誉章只好照办。

1908年12月23日,秋瑾灵柩再次从西泠桥边葬处起出,去往绍兴严家潭义庄暂厝。这边灵柩刚一迁走,清政府地方当局便立即派人完全平毁了秋墓。极其愤懑哀戚的吴芝瑛奋笔写下了诗句:“风雪渡江去复还,故乡归骨为兄难。挑灯漫记山阴狱,恐有冤魂泣笔端。”

所幸,秋瑾灵柩还是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墓碑则被徐蕴华星夜冒险盗回,存于秋社。在绍兴那边,因为秋誉章有浙江巡抚批文在手,义庄主人也没有再阻拦。

1909年秋,秋瑾丈夫王子芳突然病故,年仅31岁。事后,王家安排秋瑾之子王沅德到绍兴秋家,请求将秋瑾灵柩迎还湖南与王子芳合葬。这时,秋家主事人秋誉章也刚在天津病逝,自然无人反对秋瑾移灵。

这年11月,年仅13岁的王沅德,扶着母亲灵柩,水陆辗转历时20多天,从浙江绍兴回到湖南湘潭。灵柩于1911年正式下葬在湘潭昭山王家祖坟,今属株洲的白马垅大冲王家老屋旧宅后山,墓碑上书“先母王门秋氏璇卿孺人之墓,子沅德立”。

按中国传统习俗,非正常死亡于外者不能入祖坟山。何况,秋瑾是反清的革命党,当时清朝还没有灭亡,王家此举不怕牵连,也算是重情重义了。

迎还秋瑾遗骸,还葬西湖

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初建。徐自华召集秋社同人商量重营秋墓。他们上书浙江省议会,提议“迎还秋瑾遗骸,还葬西湖”。浙江省议会表示支持,还决定在原墓址上建造风雨亭,秋墓则重建于风雨亭西边,并将邻近老建筑改成“鉴湖女侠祠”。

于是,主持浙江民政的“秋社”社员褚辅成,致电湖南都督谭延闿,请求迎回秋瑾灵柩归葬西湖。几天后,湖南复电,表示王家人不同意,但是可以在杭州建衣冠冢。而且,湖南籍同盟会员还提出要把秋瑾迁葬岳麓山。一时间,几方意见电文交驰,很是热闹,在晚清时节几次无处可葬的秋瑾灵柩,这时又因可选之处太多,以至于陷入僵局。

1912年7月15日,秋瑾殉国五周年纪念日。浙江、湖南两省都举行了1000多人参加的隆重悼念活动。活动后不久,王沅德上书湘督提出:“若骨尚留浙,则迁葬西湖,湘不得议。骨既归湘,则迁葬岳麓,浙不得争。”

王沅德的态度,为这一年来的争论划上了句号。然后,秋瑾灵柩开始了第七迁:从湘潭昭山迁至湖南长沙,预备安葬于岳麓山。为此,长沙还计划筹建秋瑾烈士祠。

徐自华闻讯后,请出老革命党人陈去病,他与湖南文化界关系非常密切。陈去病会同秋瑾妹妹秋珵一起去了趟湖南,经多方游说,王沅德最后终于同意将母亲遗骸归葬西湖。

湖南都督谭延闿也为此专门下了批文:“……以秋侠为革命巨子、世界公人,不敢一家私有……仰即将秋烈士遗榇交出,以便护送到浙。”

1912年9月29日,秋瑾灵柩从湖南长沙启程,过洞庭、经汉口,搭招商局轮船沿江而下。陈去病站立船头,面对滚滚东逝的万里长江,感慨万千赋诗一首:“湘江水碧楚山青,一棹冲风下洞庭。最是别情无限好,满携缣素返西泠。”

对比当日在阴晦冷雨中草扇覆棺的悲怆,秋瑾这次迁葬可谓国葬礼遇。灵柩在上海绍兴会馆接受各方吊唁三天后,再由特开专列护送运往杭州。灵车途经枫泾、嘉善、嘉兴,各界人士纷纷到车站迎灵致祭。

10月27日中午,灵车到达杭州火车站,杭州各界代表列队恭迎致敬,军乐齐鸣。下午3时许,灵柩抵达西湖边的秋社。社内早已冥幡招展、挽轴高挂,秋瑾大幅遗像高悬正中。显要位置挂着吴芝瑛撰写的挽联,下署:“追挽革命流血烈士之灵,并告慰璿卿吾妹凌云一笑。”桐乡人张长的挽联尤其颇引人注目:“六月六日,秋雨秋风。”寥寥八字,包罗无限。

12月8日,时任中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也亲临杭州,主持秋瑾葬礼。孙中山书写了“巾帼英雄”挽幛和一副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始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13年7月15日,秋瑾英勇就义六周年之际,新墓园落成了,建在西泠桥边原墓的对面,原墓址上造了一座风雨亭,以作永久纪念。墓式为六角方塔,石碑上刻“鉴湖女侠之墓”。至此,徐自华终于长舒一口气,女侠当可在西湖边永远安息了。徐自华晚年还迁居至西泠桥畔秋社守灵,朝夕与秋墓为伴,直至1935年7月病逝。

抗战胜利后,“鉴湖女侠祠”移作西湖中心小学的楼舍。风雨亭则因白蚁蛀蚀,于1927年坍毁,直至1959年得以重建。

身后波折仍未结束

1964年,在西湖边一场破旧立新、清理墓葬的运动中,孤山、西泠桥一带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坟墓30个,碑、亭、石像、牌坊13个被拆除。秋瑾墓也在其中。

在秋瑾墓顶青石被拆除时,曾有人向有关部门反映,周恩来总理得知后,即刻通知不得拆除秋瑾墓,墓顶青石得以重新恢复原样。然而,时隔不久,在1965年1月底的一个晚上,秋瑾墓还是被拆了,其遗骨则和其他安葬在西湖边的名人遗骨一起,被运到了鸡笼山马坡岭下,一处连许多老杭州人都未必能说出准确位置的偏僻之地。

当秋瑾等人再次被记起时,已是15年后。1981年,秋瑾墓在西泠桥的另一端重修。鲜为人知的是,此前人们重修秋瑾墓时,险些找不到她在马坡岭的葬处,唯一的线索是“埋在鸡笼山下”。

幸好,当年亲手葬下秋瑾的陈而扬是个有心人。陈而扬曾是个草药郎中,退休后还常到西湖山里去挖掘草药,有时也会到埋秋瑾骨殖坛的地方去看看。

1978年的一天,陈而扬在马坡岭与附近双峰村村民来政富抽烟闲聊,忽而谈到秋瑾,陈指着一棵小柏树说:秋瑾骨殖坛就在这下面。这柏树正是1965年陈而扬亲手栽下的那棵,此时已经有一人高了。事后陈而扬说,他将秋瑾单独埋葬并竖立标记,因为他知道秋瑾“是个好人”。

两年后的一个上午,鸡笼山来了几位寻寻觅觅的人。他们是受邓颖超指示,被浙江省委、杭州市委指派来鸡笼山寻找秋瑾骨骸的。那天早上,知道内情的来政富正好在现场,于是秋瑾遗骨顺利重现人间。

微信图片_20220715104725.jpg

△秋瑾墓

这年秋天,杭州在岳飞墓旁重建了秋瑾墓。墓碑碑座正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巾帼英雄”题词,背面镶的则是那块徐自华撰、吴芝瑛书的墓表原石。碑座底下墓穴内,安放着烈士遗骸,落葬时还随葬了一方砚台。暮色苍茫之中,只见秋瑾雕像长裙曳地,左手按腰右手按剑,眼望西湖持剑沉吟,一派英姿飒爽。



相关内容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三)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2025-01-20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2025-01-16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二) 2025-0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