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林文韵 | | 《悯农》作者李绅爱奢侈? | 来源:《管领莺花经典诗词撷英》 作者:李利忠 日期:2022-07-28 |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在《汉书•郦食其传》中,前人即已明确指出粮食为民生的命脉。而在我国灿若星河的古典诗歌中,咏叹农民的辛劳与粮食的金贵,通俗精练而又寓意深长,并且成为永恒之经典,历代传诵不衰者,非李绅的《悯农二首》莫属:“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
李绅的这两首诗乃不拘平仄的“古绝”,诗人选用短促的仄声韵,读来很给人以一种急切悲愤而又郁结难伸之感,语言晓畅而笔力简劲,篇幅短小却气度恢弘。诗人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刻画了不合理的畸形社会的矛盾,概括力强,亲切感人。除将农民的生活、命运作为抒写的对象,表现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对不知稼穡之艰难而暴殄天物者的批判之外,诗人在艺术上所采用的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手法,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如第一首的前三句,诗人以层层递进的笔法,有似弓弦渐拉渐紧,最后卒章显志,一矢中的:终岁辛劳、四海丰收又能怎样,农夫还不照常惨遭饿死?第二首则撷取农夫辛勤劳作的一个片段,有如一帧剪影,勾勒出在正午的烈日下,依然忙碌的农夫,于田间地头挥汗如雨。通过强烈的对比,生动的形象,逼出含意警策的结句,可谓一以当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不是空洞的说教,也并非无病呻吟。这一深沉慨叹,凝聚着诗人的无限愤懑和真挚同情,在通俗明白之外,令人常读常新。 李绅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为“三俊”,并与白居易、元稹同倡新乐府运动。因身材矮小,白居易辈谑称他为“短李”。他曾一气写了《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和了十二首,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的序中,元稹说道:“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予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而已。”白居易也写了五十首,并改名《新乐府》。可见李绅所创作的《新题乐府》对他们的影响。可惜李绅“不虚为文”的二十首《新题乐府》今已失传,不过,他早年进士未第时所写的《悯农二首》,亦足以体现这一精神。他曾将之自荐给诗人兼高官的吕温,慧眼识人的吕温读后对他人说:“吾观李十二(十二为李绅的排行,唐人习以行第即排行前加姓氏相称)秀才之文,斯人必为卿相!”(唐范摅《云溪友议》)吕温可谓铁嘴,李绅后入京拜相,历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等职,封赵郡公。△吕蒙正 近些年来,世人好为哗众取宠之谈,比如有说李绅在做官之后,奢侈无度,“好吃鸡舌”,一顿饭要杀三百只鸡,只用鸡舌,鸡肉鸡毛堆积如山,等等。此实为以讹传讹之无稽捏造。这一说法的最早出处,或源于清初褚人获的笔记小说《坚瓠集》所载《鸡舌汤》一文,说的是北宋“吕文穆公”也即吕蒙正,早年家境贫寒,等到进士及第富贵发达之后,喜欢饮用鸡舌汤,每早必喝。某晚他于花园散步,远远看见墙角有一高阜,“以为山也”,就问左右是谁堆的。下人回复说:这是相公你杀鸡留下的鸡毛……你每天喝鸡舌汤,每顿要杀不少鸡,时日一久,就有了这样一座鸡毛山。书中说“吕默然省悔,遂不复用”。但事实上,尽管包括吕蒙正在内的宋代官员,确实集体喜欢“鸡舌”这种东西,“含鸡舌”也确是当时的一种官场风尚,但此“鸡舌”并不是鸡的舌头,而是一种用来掩盖口气的香料,有点类似于今人之嚼口香糖。有关这点,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得很明白:“按《齐民要术》云:鸡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即今丁香是也。《日华子》云:鸡舌香,治口气。”也即鸡舌香不是鸡舌头,而是丁香。他还说到,宋廷有一惯例,郎官们需要近身向皇帝汇报事务,所以他们每日里都要口含“鸡舌香”这种东西,用来掩盖口气,以免引起皇帝的不快。当然沈括还说,其实这鸡舌香,无论含着还是用以煮汤,都是治不了口气的。可见有关李绅“好吃鸡舌”这一甚嚣尘上的说法,整个就是子虚乌有,厚诬古人。
| | 相关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