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南社巨子柳亚子曾多次来西湖,凭吊古迹与名人墓,写下许多借古咏今诗作。 如他有《题张苍水集》七绝多首,赞美墓在西湖上的明代英雄张煌言(苍水)。其中一首:“北望中原涕泪多,胡尘惨淡汉山河。盲风晦雨凄其夜,起读先生《正气歌》。”借前人英烈之风鼓吹反清爱国情绪。再如他吟咏墓在孤山的明代薄命仕女冯小青诗,则有解放思想、张扬性情之意。他还有吊唁吟颂反清烈士秋瑾的四首《吊鉴湖秋女士》,其中一首:“于祠岳庙中间路,留取荒坟葬女郎。”将秋瑾一位女子与庙宇祠堂同在湖畔的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相提并论。清朝灭亡后,民国2年(1913)年袁世凯复辟,柳亚子又作祭秋墓诗说:“大好中原坐付人,钱镠赵构只称臣。西湖云气今休问,立马吴山少此君。”痛惜秋瑾等烈士付出生命代价的革命成果被篡夺。 民国西湖上有一位著名诗僧,但这已是西湖诗词最后的梵音清响,那就是自称“行云流水一孤僧”的一代情僧苏曼殊,也曾被人认为是最后一个把旧体诗写到极致的诗人。 苏曼殊生前死后皆与西湖有夙缘。他在日本时,曾有《本事诗十首),其一:“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西湖虽非其故乡,他却借此写思念祖国故土之情,意象、意境可谓无一不美。 苏曼殊去世后,多有诗人拜墓,并以诗纪念这个诗僧、情僧。也许是气味相投,也许是受他哀感顽艳的生平所感,悼诗也多伤感婉约,与苏曼殊诗相近。刘大白是著名的新诗诗人,著《西泠小草》49首。 《湖上吊韩世忠》 刘大白 君相筹边只议和,北来鼙鼓震关河。 小朝已定红羊劫,大将空悲白雁歌。 三字狱成同调少,两宫仇在痛心多。 江山满眼都残雪,忍向西湖策蹇过。 近代著名散文家郁达夫也是个出色的旧体诗诗人,写过不少西湖诗。如他写于民国6年(1917)年七月的西湖诗《湖上杂咏》诗三首之二、三:“细草红泥路狭斜,碧梧疏柳影交叉。荷风昨夜凉初透,引得麻姑出蔡家。”“碧波容与漾双鸥,莲叶莲花对客愁。明月小桥人独立,商量今夜梦扬州。” 《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 郁达夫 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于今尚姓苏。 郁达夫曾在诗文中说自己并不喜欢西湖和杭州,但一旦离开,远在天涯,却又眷恋不已。其思念西湖之诗也写出了一种如梦如真、悱恻深刻的人生感触,和自白居易、苏轼等人以来的历代西湖诗人对西湖的眷恋之情相通无碍。 民国的西湖,和清末或者前代没有区别,仍包容各路各色诗人来到它的湖山间,各有感慨、各有诗篇。此时的诗人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他有《程白葭兄移精忠柏断节于西湖岳坟,属为赋之》诗:“破碎精忠柏,参天气不灵。在人为武穆,于树配冬青。有节皆如石,无香亦自馨。还悲同殉国,移木接英灵。”也是借岳飞、精忠柏等典故宣扬民族气节。 坚定的共产党人、革命烈士瞿秋白, 有《飞来峰》诗: 飞来峰下坐听瀑泉,—— 我恨不能再乘风飞去。 且来此冷泉石上,做个中流砥柱。 只听你湍流奔泻,急节繁响怒号千古。 始终听不出个:“你为什么飞来,为什么又飞不去?” 难道虚名儿叫冷,出山心却热!—— 怪不得这样咆哮奔放,如汇积怒; 毕竟也枉称飞来,原来是力求飞去。 以往的冷泉诗都是诗人借来写隐逸情怀,但被这位英烈写出了乘风飞去的气概和中流砥柱的情怀,让人感佩无限。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新诗开创者胡适,有白话诗《七月二十九晨,与任百涛先生、曹珮声女士在西湖南高峰上看日出;后二日,奇景壮观,犹在心目,遂写成此篇》,诗写日出的美和引起的人生哲思,也寄托了他此时对爱情的思索。因为这诗写于民国12年(1923年),日后西湖也见证了他与曹珮声一段富于时代特色的悲剧感情。 近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在民国17年(1928年)初中毕业后考进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学习绘画,后来又去法国学画,这段经历包括西湖学画给他日后的画带来很大影响: 月宫里的明镜 不幸失落人间 一个完整的圆形 被分成了三片 人们用金边镶裹 裂缝以漆泥胶成 敷上翡翠、涂上赤金 恢复它的原形 晴天,白云拂抹 使之明洁 照见上空的颜色 在清澈的水底 桃花如人面 是彩色缤纷的记忆。 著名书画家潘天寿曾于民国19年(1930年)前后借住在西湖俞楼,其《友人书向住西湖俞楼近况,诗以答之》说:“做寒每听雨潸潸,敢道闲情未尽删?孤屿梅疏康乐屐,六桥云湿虎儿山。有余诗思如黄叶,惯懒心情许白鹇。酤酒归来芳草路,桃花已衬小楼殷。”写出了书画家与诗人相通的艺术气息。 与前代一样,民国西湖也有众多的诗社,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湖畔诗社,虽写的是新诗,但他们的诗热烈深情、唯美青春,却仍是西湖诗的正宗苗裔。民国11年(1922年)3月,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三个少年学生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和来自上海的职员应修人在西湖相聚,现代第一个新诗社团“湖畔诗社”在西湖边成立。他们也在此年出版四人抒情短诗合集《湖畔》,因为宛如西湖山水般自然纯净美好的诗风和情感,引起意想不到的轰动,影响巨大。如汪静之写的《灵隐寺》诗,第一句就是“娇艳的春色映进了灵隐寺”,写爱情和人性的力量,在当时不可谓惊世骇俗,在无数青年人心底引起共鸣。至民国14年后4位年轻人都投入革命,诗社自动停顿,但湖畔诗风永存。抗日故争胜利后,徐映璞与马一浮、张大千、张宗祥、徐元白等雅士弹琴作诗,号为“西湖月会”。 资料来源:《浙江通志 西湖专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