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上城区馒头山社区梵天寺路的尽头,静静地矗立着两座有着千年历史的精美经幢,吴越时期的梵天寺遗址就在这里。 关于寺庙的历史,先是吴越王钱鏐迎明州阿育王寺舍利而建塔于山,称南塔寺,不久毁于火。后来,吴越王钱弘俶重建了寺庙,改称梵天寺。那一时期,附近还有圣果寺、栖云山等名刹,凤凰山一带,林木葱郁,诸寺林立,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梵音韵长。 梵天寺经幢苏东坡第一次任杭州通判时,寺僧守诠驻守在此地。东坡过访,看见寺壁间题有小诗一首:“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柴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履。惟闻犬吠声,又入青萝去。”见此清雅小诗,富有浪漫情怀的才子也忍不住诗兴大发起来,接着诗兴,也附上一首《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履。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诗句一气呵成,清幽深远,应情应景。虽然没有一句提到寺宇的巍峨壮丽,但是从烟雾缭绕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当年香火的旺盛和世人的膜拜敬仰。 苏轼
苏轼是梵天寺的常客,他在第二次主政杭州的时候,仍然念念不忘,前来寻访。在他《梵天寺题名》中写到:“余十五年前,杖藜芒履,往来南北山。此间鱼鸟皆相识,况诸道人乎!再至惘然,皆晚生相对,但有怆恨。”十几年之后,已是草木无恙,物是人非了,唯有山头那明月,依旧照着思念人儿来去的路!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