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杭州市上城区校办工厂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以8000万元巨资有偿兼并杭州市属大型企业杭州罐头食品厂,当时我作为职工代表有幸经历了兼并的全过程,这给我一生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兼并“杭罐厂”后,娃哈哈食品集团宣告成立 当时的改革兼并不但改变了我的思想和生活,更改善了所有罐头食品厂职工的生活。一句话,兼并给我们带来了财富、好运和幸福。 当时,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坐落在清泰立交桥下,面积只有1500平方米,拥有职工100多人。而罐头食品厂曾是国家外贸部定点的出口加工企业,名列全国十大罐头厂之一,经济效益很好,是杭州创汇的前3名,生产的“梅林罐头”全国有名。其固定资产投入累计达2500万元,拥有包括近600名退休职工在内的2200多名职工和6万多平方米的厂房,鼎盛时期销售额达1000万元。不过,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轨,罐头食品厂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到1991年它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总计负债6716.9万元,全厂职工人均负债3万多元,仓库里还积压着价值1700万元的罐头,连工资都发不出,厂子面临着倒闭。 那年,听说仅100多人的校办企业娃哈哈营养食品厂要兼并堂堂国企,厂里顿时炸开了锅。当时,人们的观念还比较落后,思想也比较僵化,所以不平声、反对声在罐头食品厂每个人心里升腾。有人为此落泪,有人提出成立“护厂队”,有人甚至提出“与厂共存亡”。我本人听到要被娃哈哈兼并的消息,也感到很震惊。因为我喜欢每天看报纸,对改革的发展趋势还是有所了解的,但娃哈哈是一个面积不大、职工较少的校办厂,像这样的小厂兼并曾经有辉煌历史的大厂,在全国还没有先例。 所以,从感情上来说,我当时也是不赞成兼并的。兼并之前,罐头厂决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不同意被兼并。就在会议前,我们得到消息,宗庆后要来列席会议并发言。许多代表商量着要把宗庆后从会场轰出去,我当时也接到了通知,而宗庆后却以一席话将局面完全扭转。他谈到了许多很实在、大家很关心的问题。他承诺尽快恢复生产,改善职工生活,并具体说明了职工将得到哪些实际利益,比如职工子女一至六年级的学费予以报销。大家为宗庆后朴实真诚的态度所感动,被他“反客为主”的精彩演讲所折服,会场上突然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掌声意味着兼并事项的顺利通过。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娃哈哈从此走上规模发展的轨道。这件事在当时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宗庆后在兼并杭罐厂首次全厂班组长会议上讲话 我清楚地记得,兼并后的第五天,杭州电视台来了解原罐头厂职工兼并后的思想状况,我是被采访人之一,当时回答的大意就两点:一是表示兼并是在杭州市委领导下进行的,全厂职工基本是拥护的,代表大会同意兼并已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坚信两家人成为一家人后,改革一定会成功。 《杭州日报》关于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兼并 杭州罐头食品厂的报道 客观地说,兼并虽通过了,但双方职工的思想融合还是有个过程的。当时娃哈哈的清泰街员工认为他们原来就一百多人,效益又好,担心兼并后会被拖累,福利收入没有原来好。而我们原罐头厂的职工虽然同意了兼并,心里却没个底,担心宗庆后的承诺不会兑现。 怎样才能将两股力量合二为一,使娃哈哈轻装上阵?这也是宗总当时关注的问题。 兼并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马上恢复生产”。宗总拍板决定暂停当时亏损严重的罐头生产线,并亲临指挥,只花了28天半就在实罐二楼拉了一条热销的娃哈哈营养液生产线。同时,派原罐头厂的职工到三叉村营养液六分厂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我认为,宗总对恢复生产这项工作是抓得相当好的,让罐头厂在短期内得以重振雄风。 生产线上马后,我被任命为营养液灌装分厂二车间主任。说起来也很有意思,一车间里是总厂来的娃哈哈员工,年龄都在20岁左右,二车间里基本是原罐头厂的员工,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上。由于兼并不久,我们这些新娃哈哈员工思想习惯还未适应娃哈哈的工作节奏,情绪尚不稳定,一个月下来产量根本做不过一车间。产量公布后,大家都有所触动,我当时也很着急。在杀菌工序的过道上碰见宗总时,他突然问我:“你们要跟我对话?”我说:“不是对话是沟通。”我心里明白,观念的转变是需要一个阵痛过程的,但从兼并到首月公布产量已经两个月了,阵痛也应该消退了。不仅宗总在关注我们,整个社会都在关注我们。拥护兼并应该贵在行动,于是我跟车间员工也进行了沟通,沟通好了,干起活来劲头自然足了。 兼并后的第一条生产线 第二个月底,产量已达到了一车间的水平。更使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当月的收入大大高于我们的期望。记得那个月我拿了370元奖金,员工们也平均在300元左右。那时的300元可是个大数目,兼并前罐头厂职工的月收入约在110元左右,年收入也只有1400元。宗总在代表大会上的承诺兑现了,而且兑现得这么快。这下子,所有员工心里的疙瘩彻底解开了。职工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宗总的感情自然就联系到了一起,这为娃哈哈走向和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个月后,亏损4000万的罐头厂扭亏为盈。这就是闻名全国的“百日扭亏为盈”事件,宗总向市政府承诺半年扭亏的目标提前100天实现了。为庆祝“百日扭亏为盈”的奇迹,公司还在食堂二楼召开了庆祝会议,我也在会上发了言。 《百日兼并》 (《解放日报》) 《“娃哈哈”兼并大厂的启示》(《人民日报》) 不久,宗总还因势利导,针对原罐头厂人浮于事、平均主义、大锅饭、机构重叠等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规定不准拉帮结派,要唯德唯才、精简科室人员、不吃大锅饭、多劳多得、论功论绩奖励、奖勤罚懒,在公司推行“黑板干部”,竞争上岗。兼并半年后,公司实行竞争上岗,原有的干部不上台竞争视同免职。那是我第一次上台发表竞争演说,庆幸的是我被重新聘用了。当时,许多工人发表竞争演说后走上了管理岗位,我手下的一名职工被聘用为一车间主任,这在当时绝对是新鲜事,这一系列举措彻底改变了员工们的思想观念,锻炼了员工队伍,娃哈哈的改革观念逐步被大家认同。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 应该说,兼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盘活了罐头厂的存量资产,利用其厂房和员工迅速扩大了再生产,为娃哈哈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还使员工的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职工们的收入大大提高,住房条件也改善了。我本人兼并前住的是17平方米的房子,连卫生间都没有,兼并的第二年,我就分到了60平方米二室一厅的住房。2001年,我又分到了复兴南苑140平方米的复式楼。这是兼并给我带来的幸福,同样也给所有娃哈哈人带来了幸福。 弹指间,兼并已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成为所有娃哈哈人珍贵的回忆。当年的娃哈哈只是一个校办厂,而如今已成为国内饮料龙头企业。从1998年开始,娃哈哈连续20年领跑饮料行业,各项经济指标牢牢占据中国饮料十强的半壁江山。以年均增长70%以上的发展速度创下了叹为观止的业绩。创业以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纳税80多亿元,五次上榜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这么多年来,娃哈哈改变了很多,但有一个情结留在每个员工的心中,那就是感恩。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感谢为娃哈哈发展、为娃哈哈人带来小康生活的所有人。我相信,犹如超级航母般乘风破浪的娃哈哈将不仅仅是中国的娃哈哈,更是世界的娃哈哈。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