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似水年华
 
城市记忆见证杭州共富之路| 舌尖上的城市记忆:杭州粮油变迁史
来源:杭州档案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09-21

微信图片_20220921090420.jpg

我从1971年起就从事粮油加工和粮油供应工作,亲身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粮食流通体制的多次改革,目睹了咱们老百姓在一日三餐粮油方面的种种变化,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在不断强盛发展,人民生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我以一个42年从事粮食工作的“老粮食”的角度,向您说说杭州粮食工作的变迁与发展,概括起来就是:从“三少”到“三多”,生活更美好。
1992年底,杭州全面取消粮票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偏少,粮食产量低。从解放初开始,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后来又实行了凭粮票定点供应粮油的国策。那时粮票似乎比人民币更有价值。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粮票是每个人和每个家庭最基础最重要的生活必需。杭州全面彻底地取消粮票,已经是1992 年底的事了。
在九十年代以前,粮油的供应是“三少”:数量少——一般成年人每人每月是 24 斤粮票,四两油票;品种少——大米只有籼米、晚梗米和晚籼米(也称杂交米),食用油也仅仅是二级标准的菜籽油和大豆油,烹调时不仅会冒烟还有很浓郁的气味;供应渠道少——只有单一的粮店。杭州主城区一共120多家粮店,每逢粮票发放日或有加工品质好点的大米时,老百姓经常要排长队抢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粮油供应逐步实现了从“三少”到“三多”的转变,即:数量多了,品种多了,渠道更多了。
数量上,每个家庭需要吃多少粮都可以得到满足。在铁路运输“卡脖子”的时代,要发运一车粮食是很困难的事。为保证市场供应,杭州粮食人千方百计、千辛万苦、风餐露宿,为采购与运输付出的艰辛,至今历历在目。如今,交通日新月异,特别是高铁和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客货分流,为粮食等大宗物资的快速流通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和保证。品种更是应有尽有。全国各地不同品质的大米和食用油,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著名品牌大米和食用油,都源源不断进入杭州市场。

微信图片_20220921090423.jpg

1992 年,在湖墅北路 189 号的杭州市粮油贸易公司内,我们利用改造的粮食仓库,开出了全市第一家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引进全国各地粮企和粮商以及个体经营戶进场交易,也吸引了众多商户和居民前来批发和购买。1997 年 4 月,由上城、下城、江干三个城区粮食公司合并而成的“杭州市粮油食品公司”,开启了统一的粮油连锁经营模式。为了改善全市居民“吃早点难”、“早点差”的难题,还成立了“杭州笑哈哈快餐连锁公司”,在宝善桥、众安桥一带,开出统一标识、整洁美观、卫生放心、品种丰富的早点和快餐服务门店,开创了餐饮连锁经营的先河。此举受到市政府和市民群众的高度赞扬。2004年,由国有控股、两家改制后企业参股的“杭州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重组成立。2007 年 3 月,粮油公司开始推行“粮油电子消费卡”,市民既可以在门店购物,也可以电话预约或在粮油网上下单,送货上门时再刷卡支付。这个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受到了普遍赞誉。2009 年 6 月,我们又在杭州市市民卡公司和杭州城市通卡公司的支持下,建起“杭州商易通网”,推出“杭州商易通卡”,并率先在朝晖、翰林苑、茅廊巷、松木场、察院前等五家农贸市场试行买菜买粮刷卡消费。这件杭州当时的新生事物,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成为热议的话题。仅仅过了几年,一个更大的惊喜出现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杭州成为电商之城,出门不用再带钱包,买粮油商品也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我在网上下单购买黑龙江农场的糯米、云南产的高山糯玉米,五六天就送到家了,这在过去是想不到的。高科技助力下的商品流通变化之快,方便之极,让人们切实享受到了幸福。

微信图片_20220921090426.jpg

再来说一个“好”字。好米好油好口味,好服务好享受和好幸福。

记得 2004 年,我们引进西班牙著名橄榄油品牌时,一瓶 500mI 橄榄油的售价高达近五十元,摆在联华超市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许多人说油是好油,但还消费不起。如今,橄榄油早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再说说天天要吃的大米。粮食紧张的年代,人们希望吃饱肚子,而现在追求的是能吃到口味好、品质好的大米。
为了让人们吃上好大米,我们也时常捕捉市场信息。2002 年冬天,我和同事一起去牡丹江宁安县考察引进全国著名的“石板大米”。
站在田头足有20多厘米深的雪地上,米业公司老总指着稻田沟渠断面娓娓道来。
原来水稻是种在火山爆发岩浆形成、二三十厘米厚的火山灰土壤中,纯净的镜泊湖水浇灌,充足的光照,昼夜较大的温差,以及长达 140 多天的生长成熟期等因素,才使得这里的大米特别好吃又富有营养。
那位老总还特别自豪地说,这米从唐朝的时候起就是“贡米”。
吃饭时,老总指着晶莹碧透的米饭,笑着说:你们不吃菜,就这样吃白饭也能吃上两三碗。果不其然,这米饭越吃越有味道,软糯上口、富有咬劲,还真的不吃菜就吃了两碗米饭。


微信图片_20220921090432.jpg

后来,响水大米(即石板米)被引到杭州,这十多块钱一斤的高档米被人们竞相购买。“昔日帝王膳,今朝百姓餐”,当时的“高档米”,如今早已进入普通人家,成为人们常吃的主食。

从吃饱到吃好,正是我们向小康生活迈进的一个缩影。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杭州在昔日 6 个储备粮库的基础上,又在余杭区仁和镇的运河边上兴建了 35 万吨的大粮库,明年将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在全市人民吃饱吃好的同时,又增加了安全保障。

杭州这一部城市粮油供应的变迁发展史,践行了党和政府为满足人们追求幸福生活需要的发展理念,是这个城市难忘的“舌尖上的记忆”。

(作者为原杭州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钱茂伟|杭大学习生活忆旧 2024-11-20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的抗美援朝记忆 2024-11-11
良渚古城发现记 2024-11-05
1984年:大运河首次迎来大型考察队 2024-10-28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那抹酱香 2024-10-1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