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似水年华
 
城市记忆 | 亲历者说·宗庆后:娃哈哈走过的“关键几步”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宗庆后  日期:2022-09-23


微信图片_20220923142528.png

我在1963年到舟山马目农场工作。一年以后,调到绍兴茶场,在那里工作了14年。再后来,回到杭州,顶替退休的母亲进入工农校办的纸箱厂工作。在此期间,帮校办工厂开办了两家企业——电表厂与电扇厂。后来,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成立了校办企业经销部,任命我为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

这一次任命,给了我一个平台。我在上任的第一年就使经销部的盈利达到22.2万元,远超过当初立下的军令状——年利润10万元,而原来经销部的年收入也就四五千元。第二年,我们给保灵公司加工口服液,赚了100多万元。第三年,我们研发了自己的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实现利润700多万元。

微信图片_20220923142536.png

宗庆后(1995年4月摄)

国企收购之“战”

到1991年,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当时我希望建厂房,扩大生产量。因为我们的产品已经拥有了较大的市场,如果生产规模不扩大,就很容易“为他人作嫁衣裳”,被后来者挤掉,所以,当时急于扩大生产。但是,当时小型工厂审批土地建厂房比较困难。时任杭州市委常委、秘书长的沈者寿建议我们去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杭罐厂是大国企,产品以外销为主,主要出口美国。1989年之后,由于西方制裁中国,杭罐厂失去了订单,在业务中断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后甚至到了拖欠工资、资不抵债的地步。所以希望我们去接手杭罐厂,不用多余的费用,只需要接收杭罐厂的500位员工。

最初,市、县两级开展了相应的思想工作后,杭罐厂的员工并不同意,而我们自己公司的员工也不愿意。我们公司的员工考虑到公司额外接收500名员工后,他们的福利、工资收入会降低;而杭罐厂的员工则觉得,国有大企业被小规模的校办工厂收购很没面子。后来,市委领导让我去做杭罐厂职工的思想工作。

首先,我给他们讲清楚了现实状况。杭罐厂资不抵债,没有产品也没有活干,工资都发不出来;而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且有7000多万元的银行存款。其次,我知道厂里的干部怕自己位置不保,所以我提出职工干部可以保持原职,工作干得好还可以提拔,但干得不好就得辞退或调职。最后,我承诺三个月内给他们提供补贴奖金。我记得当时发了一个月七八十元的奖金,这是很高的奖金水平,因为当时的月工资也就30多元。补贴三个月后,工资收入就得靠自己的劳动成果了。听了我的想法以后,他们就欣然同意了。

微信图片_20220923142547.png

当年杭州日报上的相关报道

在1991年,对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社会上其实还是有很多疑虑的。当时有人认为我们是资本主义挖国有经济的墙脚,所以杭罐厂的领导也有些担心,我让他们放心。

后来,我们组织收购,以8000多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杭罐厂,并接收了其员工和退休工人。因为当时退休工人的工资是企业发的,没有社会来统筹解决,所以,从外人的角度看,我们就是背了一个大包袱,幸亏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扭亏为盈。当时,《解放日报》发表了好几篇社论支持我们兼并,省、市领导也都公开表态支持兼并。

微信图片_20220923142550.png

当年解放日报上的相关报道

在我国,深化改革实际上是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以后才开始的。之前,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在落实中,城市也没有真正地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因此,我们在兼并之初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所幸最终事实证明我们的兼并是非常成功的,把一家小企业变成一个大规模的企业。这是我们跨出的第一步,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微信图片_20220923142553.png

199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上的文章

199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上的文章

《“娃哈哈”兼并大厂的启示》

1992年以后,国家鼓励发展民营经济,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我认为这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形成的生产力。在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大锅饭,因此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当时农民比城市居民多很多,基本都在种田,但还是养活不了自己,生活生产都是靠粮票、油票等票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农民感觉到有了充分的生产自主权,劳动积极性大为提高。城市也是同样,在政府的鼓励下,百姓开始创业和经营企业,进而积累起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当时,我们收购国有企业,政府的愿望是:我们在不花钱的情况下将“烂摊子”全盘收下,顺便帮助解决员工就业问题就可以了。因为政府知道我们的规模非常小,所以只要我们再接收500名员工就够了。我认为,政府当时主要是想盘活存量资产,让亏损的企业有活干,进而产生收入;而对我来讲,想的就是如何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923142556.png

娃哈哈企业员工合影

对外拓展的兼并之“战”

在娃哈哈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节点。1994年,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建设时收购了涪陵的三个厂——酒厂、罐头厂、糖果厂。当时那几个厂的厂房非常破旧,员工也已经很多年没有活干了。当时,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自身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着手帮助西部发展。

这次兼并是我们走出去的第一步,我们首次在外地建厂,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来我们只有杭州一个拿货点,因为铁路运输方面有限制,大概一个月可以发一次货到重庆,所以在当地开发市场很困难。此次兼并,为我们在当地进行市场开拓提供了便利。当时,我们的举措也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领导们对我们的经营和发展给予了鼓励与称赞。直到如今,我们还在帮助涪陵区发展经济。

有了名声以后,很多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都来找我们去投资。从那以后,我们开始走向全国。现在,我们在全国有80多个生产基地,实现了就近生产、就近销售,既降低了成本,又方便了市场开发。

微信图片_20220923142559.png

经济日报的报道《“娃哈哈”闯出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新路》

微信图片_20220923142601.png

娃哈哈集团公司涪陵分公司组建草签仪式


合资发展的国际官司之“战”

之后,与达能进行的官司战也是一个关键的节点。跟达能合资的时候,我们的效益相对比较好,所以跟他们谈判时也比较强势。我们提出了四个条件:第一是必须由我们负责经营,第二是必须使用我们的商标,第三是不能辞退员工,第四是继续支付退休工人的养老金。因为当时我们注意到以前的合资案例中,有商标被取缔、大量员工被辞退,乃至公司被整个吞并的情况。当时达能对中国市场并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在运营过程当中,我们并没有听取他们的一些建议,大部分是自行运作,运作得挺好,公司每年都实现投产增加、效益增长。到后期,达能觉得我们难以控制,进一步收购了乐百氏、光明、蒙牛等一些我们的同业竞争者。当时我们对他们的这一行为表示反对,但是并没有得到理睬。我们觉得自己的实力足以竞争过这些竞争者,也就不再多虑。后来我们想要扩大规模,但达能不愿意扩大投资,让我们去找代加工厂,实际上是怕越来越控制不了我们。由于找不到好的代加工厂,我们自己投资了一些工厂为他们进行加工。达能收购的一些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我们越做越好,特别是我们投资的代加工的工厂效益也挺好,所以他们希望低价收购我们的代加工厂,但我们不同意。矛盾就是从这里开始产生的。

达能一方面向各级政府“告”我们,还制造舆论“攻击”我们,甚至把我们的供应商都告上了法庭。所以,当时全国律师协会也说我们不讲契约精神,会输掉官司。当时我请了律师,谁也没有把握能打赢官司。我们仔细作了分析,当时搞同业竞争的是达能,而我们也没有乱用商标,因为商标所有权在我们这里。

另外,当时国外企业有一个规矩,就是每次开董事会都要有会议记录。这个记录也表明,达能是同意我们用商标的。

所以,我们在这两个关键问题上都是没有过错的。最后,我们打赢了官司,达能拿回了之前的投资额。

这一次的官司,让我们有了进一步发展,也让我们明白了不要怕打国际官司,我们不去欺负别人,但也不能让别人欺负。

娃哈哈的“成功之道”

娃哈哈能发展到今天的关键原因,我想,第一是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我们根本就没办法去创业;第二是坚持发展主业,我们这么多年主要还是在饮料行业发展;第三是小步快跑,稳健地投资,没有把握或没有实力做的事情就不做;第四是不断创新,从跟进创新到引进创新,再到自主创新。

谈到创新,我举几个例子——

当时大家购买的果奶都是手工包装的,人家卖一封只有一种口味,我们卖一封有六种口味,一个小小的创新让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做AD钙奶的时候,我们增加了维生素A和维生素D来促进钙的吸收,这又是一个创新。

后来,广东企业开始做瓶装水,做的是蒸馏水,但蒸馏水成本高,口感也不佳。我们当时引进了美国的反渗透技术,生产出了成本低、口感佳的纯净水。其实,纯净水这个名字也是我们起的。

后来我们实力雄厚了,引进了很多人才,也买了很多高端的仪器设备,就自主研发新饮品——营养快线,其中包含了15 种营养素。该饮品的制作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好做。后来很多厂家也尝试着模仿与生产,但是没有一家的质量超过我们。

此外,我们公司有卓越的文化,拥有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还有,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我们的很多厂都设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但经过发展,现在这些地区都已经成为很大的工业区或经济开发区了。

可以看到,这些年,我们还是在脚踏实地发展实业,所以发展比较稳健。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钱茂伟|杭大学习生活忆旧 2024-11-20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的抗美援朝记忆 2024-11-11
良渚古城发现记 2024-11-05
1984年:大运河首次迎来大型考察队 2024-10-28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那抹酱香 2024-10-1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