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宋韵”故事,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涵养宋韵气质,促进文旅融合。 水域管理处文旅宣教中心全新推出“宋韵·说宋”专栏,今日请聆听钱王祠内表忠观碑的故事。 《表忠观碑》 讲述苏轼笔下的吴越往事 苏轼像 “自意本杭人,以诗酬西湖”宋代大文豪苏轼曾两度出任杭州,他纵情西湖山水为后世留下大量诗文、碑刻。而在众多作品中,有一碑记引目光无数,它就是《表忠观碑》。 《表忠观碑》是苏轼留给杭州见证吴越历史的重要文物,更是颂扬吴越国王功绩的一篇经典书法作品。碑记是苏轼43岁盛年时所书,作品在面貌上得《东方朔画赞》神髓,点画丰腴而见骨,斩截有力,是一篇集诸家之所长,融会贯通后自成一体的书法大作,为苏轼“四大名碑”之首。 钱王祠内《表忠观碑》 从碑文所述可知,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杭州知州赵抃因感念吴越王有功于后世,其坟墓和祠宇却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遭荒废,于是向宋神宗提议,褒扬前吴越国主钱氏一门对宋室之忠,以建“表忠观”,后得朝廷批准后,将龙山(今玉皇山)上废弃佛寺妙因院改建为“表忠观”,观内供奉钱氏三世五王。 建成后的第二年,在徐州知州任上的苏轼应邀撰文《表忠观碑记》,对钱镠倍加赞扬,同时将碑记镌刻成四方双面的石碑立于观内。 杭州图书馆藏 《表忠观碑》宋拓残本 整篇《表忠观碑》叙述了吴越国三代钱王如何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五代时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节,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终纳土归宋的事迹,褒扬了历代钱王的功绩。 全篇《表忠观碑文》 然而,随着朝代不断更替,这四方碑石在战乱中遭受损毁。直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东南督抚胡宗宪建钱王祠于灵芝寺,祠内供奉三世五王塑像,同时命郡守陈珂重刻“表忠观碑记”。现立于钱王祠内的“表忠观碑”为明代遗存,流传至今尚存3石,缺第2石。 2020年,钱王祠在西南碑亭附近开挖排水沟时发现了若干石质碎片。与现存明代“表忠观碑”三碑石初步比对后发现,出土碎片的字体较明代碑石圆润更具神韵,刻深也较明代的深,部分文字在明代刻碑上有重复出现,但所处位置与笔法有所不同。故推断该碎片非明代四碑石中缺失的第2石。另据资料记载,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金石家陈锡钧在府学(今劳动路杭州孔庙)断墙下发现宋刻“表忠观碑”第2石的碎石10片,遂移至钱王祠保存,后不见其踪。 《表忠观碑》残石 如今,我们站在石碑前,看着苏公当年挥笔写下的成就,似乎千年前的影像又栩栩如生刻画在了眼前。这些本无生命的青石,亦成为了连接两个朝代的传承者,向后人讲述苏轼笔下的吴越往事。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