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特别关注
 
寻梦西湖:文学叙述与历史表达交织而成的旅行圣地
来源:《15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社会变迁与转型》  作者:朱光明  日期:2023-01-16

在晚明众多旅行者选择的最佳目的地中,杭州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存在。杭州西湖熔自然和人文于一炉,成为很多文士心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着王阳明、李流芳、黄省曾、徐渭、张岱等大批文人。在杭州,西湖是文士必去的地方,或赋诗,或作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在他们到来之前,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充满诗情画意,意境幽远,传唱不衰。在众多文士的描写之下,西湖已俨然成为“西子”的化身,如同一位倾国倾城的江南女子,静静地等待着远道而来的游子。西子湖畔有着苏小小的传说,有着新白娘子的传奇,也有济公扶危济困的故事,如梦似幻,共同塑造着西湖,让其成为一个神秘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30116104250.jpg

一是作为自然山水与游冶空间的西湖。西湖的山容水态和四时天光,给人以美的享受。福建人祝时泰来到杭州后,被西湖吸引,与方九叙等友人结社于西湖,有紫阳、湖心等八社,声势浩大,号称“西湖八社”。现存《西湖八社诗帖》记载着此段佳话。在文士的笔下,西湖变得摇曳多姿,楚楚动人。王阳明《西湖醉中谩书二首》云:

十年尘海劳魂梦,此日重来眼倍清。

好景恨无苏老笔,乞归徒有贺公情。

白凫飞处青林晚,翠壁明边返照晴。

烂醉湖云醉湖寺,不知山月堕江城。

掩映红妆莫谩猜,隔林知是藕花开。

共君醉卧不须到,自有香风拂面来。

十年宦海浮沉,身心疲惫,看到西湖边的山水,心情愉悦。无论是白凫、翠壁,还是山月、藕花,乃至拂面而来的香风,均能让王阳明忘却尘世劳顿,陶醉于西湖的怀抱之中。

微信图片_20230116104252.jpg

在王阳明之后,袁宏道也是西湖历史上值得一提的人物。他不但饱览西湖秀色,而且还留下了《西湖》《孤山》《飞来峰》《灵隐》等众多文字。以“西湖”为题的文章,袁宏道写了四篇,道出西湖的“淡妆浓抹”,颇有风致。如《西湖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万历二十五年(1597)二月十四日,袁宏道第一次游览西湖,从武林门出发,向西不远处便看到保俶塔。其人虽未到西湖,而其心早已飞到湖上了。乘坐小舟进入西湖后,所见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美不胜收,目酣神醉。接着他陆续写了三篇文章,谈杭人游湖、望湖亭、西陵桥,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得出“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本欲看梅花,却被桃花所吸引,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二十余里,看到杭人游湖的盛况,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还发现“俗士”难以见到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

台州人王士性也写过多篇游览西湖的文章,如《游武林湖山六记》《出涌金门过孤山至岳坟记》《出清波门游湖南诸山至六桥记》《再出清波门至六和塔望潮记》等,以游览线路的形式介绍西湖景致,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嘉定人李流芳不但写下《西湖泛舟走笔戏呈同游诸子》《西湖答家兄茂初见寄》等诗,还写下《西湖卧游册跋语》,以对画作题跋的形式展现西湖风韵。西湖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秀丽的湖山,激发文士的才思,带给普通市民欢乐,成为雅俗之士的游冶胜地。

二是见证乡邦风物与人物故实的西湖。西湖是杭州城璀璨的明珠,杭州文士对他的感受和体验可能更为独特一些。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田汝成对西湖的一草一木,可谓皆含有深情,谈到“海上之士往往谈蓬莱三岛之胜,恍惚渺茫,莫可踪迹,岂若西湖重青浅碧,抱丽城闽,陆走水浮,咸可涉览,况帝都之余、藻饰华富,即海上之士所称珠宫贝阙、琪树琼花,当不过此,宜乎胜甲寰中、声闻夷服也”。他䌷集见闻,广泛搜辑,详细考证,“叙列山川,附以胜迹,揭纲统目,为卷者二十有四,题曰《西湖游览志》,裁剪之遗,兼收并蓄,分门汇种,为卷者二十有六,题曰《西湖游览志余》”。他编撰的《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两书,用较大的篇幅书写西湖的名胜古迹、历史掌故、市井百态,丰富翔实,是关于西湖不多见的专门性著作。田汝成并不讳言西湖的游冶之事、歌舞之谈,如实照录。《西湖游览志》由西湖总叙、孤山三堤胜迹、南山胜迹、北山胜迹、南山城内胜迹、南山分脉城内胜迹、南山分脉城外胜迹、北山分脉城内胜迹、北山分脉城外胜迹、浙江胜迹组成,西湖的历史遗迹,基本都被收录进此书。《西湖游览志余》则收录不少诗词、趣闻轶事,是《西湖游览志》的补充。二者相得益彰,共同记录了西湖作为一处名胜的历史。书中的不少故事,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题材,以通俗文学的形式传唱着西湖故事。

微信图片_20230116104256.jpg

同样是杭州人,高濂对西湖的热爱,是深刻到骨子里的。他以比较悠闲的口吻撰写了反映西湖四季生活的《四时幽赏录》,全书以春、夏、秋、冬作为记叙的线索,让人领略西湖的四季变化,掌握西湖的“幽赏”指南。春时幽赏有“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苏堤看桃花”“西泠桥玩落花”等,夏时幽赏有“苏堤看新绿”“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湖心亭采莼”“湖晴观水面流虹”“山晚听轻雷断雨”“空亭坐月鸣琴”“观湖上风雨欲来”等,秋时幽赏有“西泠桥畔醉红树”“宝石山下看塔灯”“三塔基听落雁”“胜果寺月岩望月”“水乐洞雨后听泉”等,冬时幽赏有“湖冻初晴远泛”“西溪道中玩雪”“山居听人说书”“除夕登吴山看松盆”等。随着季节的变化,游赏的内容有所不同。

如果说田汝成以地志的形式记录对西湖的认识,那么高濂则是以小品的形式诉说西湖的奥妙。形式不同,却殊途同归。以杭州人的视角,用文士的笔墨,呈现西湖厚重的文化及背后的掌故。生活在西湖边,有着地利的优势,无须走太远的路,便能饱览西湖风光。这是令杭城以外文士羡慕不已的。

三是承载城市想象与历史记忆的西湖。相对于田汝成和高濂来说,张岱则是外地文士。以他的角度来看西湖,自然与本地人略有差别。张岱发自内心地热爱西湖,且是西湖的常客。王雨谦称张岱“盘礴西湖四十余年,水尾山头无处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识者,而陶庵识之独详;湖中景物真有日在西湖而不能道者,而陶庵道之独悉”。张岱对西湖之熟悉,胜过很多杭州本地人,从一个侧面说明,他对西湖的热爱之深和游览西湖的兴致之高。张岱较为频繁地到西湖游玩,“西湖十景”时常出现在他的笔下。如《西湖梦寻》卷三《苏公堤》载:

杭州有西湖,颍上亦有西湖,皆为名胜,而东坡连守二郡。其初得颍,颍人云:“内翰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公事。”秦太虚因作一绝云:“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身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后东坡到颍,有谢执政启云:“入参两禁,每玷北扉之荣;出典二邦,迭为西湖之长。”故其在杭,请浚西湖,聚葑泥,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夹植桃柳,中为六桥。南渡之后,鼓吹楼船,颇极华丽。后以湖水漱啮,堤渐凌夷。

微信图片_20230116104300.png

入明,成化以前,里湖尽为民业,六桥水流如线。正德三年,郡守杨孟瑛辟之,西抵北新堤为界,增益苏堤,高二丈,阔五丈三尺,增建里湖六桥,列种万柳,顿复旧观。久之,柳败而稀,堤亦就圮。嘉靖十二年,县令王釴令犯罪轻者种桃柳为赎,红紫灿烂,错杂如锦,后以兵火,砍伐殆尽。万历二年,盐运使朱炳如复植杨柳,又复灿然。迨至崇祯初年,堤上树皆合抱,太守刘梦谦与士夫陈生甫辈时至。二月,作胜会于苏堤,城中括羊角灯、纱灯几万盏,遍挂桃柳树上下。以红毡铺地,冶童名妓,纵饮高歌。夜来万蜡齐烧,光明如昼。湖中遥望堤上万蜡,湖影倍之。萧管笙歌,沉沉昧旦。传之京师,太守镌级。

因想东坡守杭之日,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令队长一人,各领数妓,任其所之。晡后鸣锣集之,复会望湖亭或竹阁,极欢而罢。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中士女夹道云集而观之。此真旷古风流,熙世乐事,不可复追也已。

张岱此文生动形象地写出杭州西湖苏堤的发展变迁,苏轼、杨孟瑛、朱炳如等人为苏堤的建设贡献良多。尤其是苏轼,“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在湖山之间的风流乐事,令张岱追怀不已。此文后面还附有苏轼、王世贞、李流芳等人的诗歌,让人读其诗而重温西湖景致。《西湖梦寻》以西湖为中心,分西湖北路、西路、中路、南路等详细记载保俶塔、飞来峰、苏公堤、湖心亭、雷峰塔等景点,不啻为一本游览西湖的导游手册。

与《西湖梦寻》的角度有所不同,张岱的《陶庵梦忆》也记述了众多的西湖美景、风俗、掌故等,让人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梦幻的世界。如《陶庵梦忆》卷三《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沅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此文生动地记载了张岱在西湖的湖心亭赏雪的场景,寄托着高远的情怀。与描写冬天的景致有所不同,同样出自此书的《西湖七月半》,则展现了达官贵人、名媛闺秀等人游湖的场景,突出张岱及其友人的高雅洒脱,“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张岱在明亡后,以追忆的形式叙述西湖的山水风物,虽情趣盎然,然文字之间不乏苍凉之感。张岱笔下的西湖,无论是繁华闹市,还是静静的湖山,都是故国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岁月。



相关内容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杭州 2024-11-20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旁 2024-1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