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艺林文韵
 
南宋“乾淳诸老”与“永嘉文派”
来源:温州文史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2-02

如果将南宋温州地域文学创作的整体情况比喻成金字塔,永嘉文体(永嘉文派)和四灵诗派无疑是塔尖。那么南宋温州地域文学创作的 “塔身” 是什么?这一群体在散文、诗歌等方面有哪些创作和特点?以下文字来自温州文史馆馆刊第三集温州大学杨万里《南宋温州的文学群体与文学创作》。此为上篇,略有删节。

 “乾淳诸老” 主体阵容有谁?什么是永嘉文体?乾道六年(1170)秋,三十四岁的陈傅良(1137-1203)前往临安太学学习,同行者有族弟陈武(生卒待考,字蕃叟)、郡人陈谦(1144-1216)及学生蔡幼学(1154-1217)等人。陈傅良在温州已声名显著,刚到临安城外的浙江亭(驿馆),“方外士及太学诸生迓而求见者如云”。国子监芮烨 “即以公为学谕,俾为诸生讲说经义”,又令两个儿子拜他为师。吕祖谦、张栻亦以学友看待陈傅良,吕氏并对温籍太学生格外垂顾有加。

微信图片_20230202095959.jpg


南宋太学位置图

乾道八年,温州十七人中进士,耸动朝野,其声势如当年太学“元丰九先生” 。这一榜温州进士中,蔡幼学为省元,陈傅良第二,徐谊(1144-1208)第三。其他如薛叔似(1141-1221)、林季友(曾出使金国,又任广南西路转运使,终江东提刑)、鲍㴋(1141-1208)、蔡必胜(是科武举第一,光宗禅位的关键人物之一)等,皆为光宗、宁宗朝比较活跃的政治人物。加上此前乾道丙戌(1166)榜的王楠(字木叔)、薛绍(字承之),此后淳熙戊戌(1178)榜的叶适(1150-1223)、王自中(字道甫),构成了温州 “乾淳诸老” 的主体阵容。
“永嘉文体” 指陈傅良、徐谊、蔡幼学、叶适等永嘉(温州)籍进士影响形成的新型文体,既可用于科举(尤其是策论),也可用于平常著述。它实际上是北宋古文运动在南宋重续的另一种呈现形态。内容上,永嘉文体以经史结合为基础,偏重于阐明经制之学,喜论历朝成败得失之由。在风格上,行文气势壮阔,议论辨洽宏博。文学精神上,积极入世,文章为时而发,由历史、经术而指向时事,经世致用之意很强烈。
适塑像
永嘉文体的实践者们鲜明的写作指导思想,强调和讲究写作法,所以学习模仿起来操作性极强。加之自南宋起,温州士人的科举考试无论是进士录取人数,还是科场影响力,都让人感到惊讶,温州科举录取人数的猛增,几乎创造了一种科举文化的神话。时人对温州举人的成功经验产生好奇,于是陈傅良、蔡幼学、叶适等人编选的应举教材,被大部分举子视为应试宝典,又经 “名人批点” 后由书商传刻翻印,永嘉文体遂风行海内。乾淳诸老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成绩要体现为“永嘉文体。
永嘉文派分哪三个时期?有哪些作者?
永嘉文派是受永嘉文体影响而形成的散文流派,大致可分为三期:早期(1165-1195,乾道、淳熙、绍熙),主要以温州士子为主体,代表性作家是陈傅良;中期(1195-1224,光宗、宁宗朝),代表性作家是叶适,作者群体扩大到两浙地区;理宗朝以后即永嘉文派晚期(1224 至宋末)。现将这三个时期里温州作家及其创作考订如下。
永嘉文派早期(1165-1195,乾道、淳熙、绍熙)的代表性作家,是永嘉学派鼎盛时的 “永嘉英俊”。分别为:
陈傅良,字君举,号止斋。登乾道壬辰(1172)第。著有《周礼说》三卷、《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合四十二卷),《建隆编》一卷,《读书谱》一卷、《西汉史钞》十卷、《止斋文集》五十二卷、《毛诗解诂》若干卷。陈傅良为永嘉文派早期的旗手。
王自中 (1140-1199),字道甫 ( 一作道夫 ),号厚轩。登淳熙戊戌(1178)第。著有《孙子新略前后序》《历代纪年》《王政纪原》《厚轩文集》。
戴溪 (1141-1215),字少望,登淳熙戊戌(1178)第。少筑精舍岷岗,与王楠读书其中,尽通诸经,声名日起,江浙之从学者数百人。著有《易经总说》二卷、《曲礼口义》二卷、《学记口义》二卷、《诗说》三卷、《续诗纪》三卷、《春秋说》三卷、《石鼓论语答问》三卷、《孟子答问》三卷、《通鉴笔议》三卷、《将鉴论断》三卷、《复雠对》《岷隐文集》各若干卷。另修有《清源志》七卷。学者称岷隐先生。
鲍㴋(1141-1208),字清卿,登乾道壬辰(1172)第。地方志载其 “知识绝异,行事超卓”(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一 “宦业”)。其著作失载。
薛叔似 (1141-1221),字象先,登乾道壬辰(1172)第。著有《薛恭翼公奏议》十卷、《文节公集》。
王楠 (1143-1217),字木叔,登乾道丙戌(1166)第。著有《合斋文集》十六卷,《王秘监诗集》四卷。
陈谦 (1144-1216),字益之,号水云。登乾道壬辰(1172)第。曾著有《周礼说》《诗解诂》《春秋后传》《左氏章指》《易庵文集》《永宁编》《雁山行记》。学者称易庵先生。
陈季雅(1146-1191),字彦群,登淳熙戊戌(1178)第。著有《西汉博议》十四卷。《水心集》卷十四有《陈彦群墓志铭》,对其生平介绍颇生动。
蔡幼学(1154-1217),字行之,登乾道壬辰(1172)第。著有《国史编年政要》四十卷、《国朝实录列传举要》十二卷、《续百官公卿表》二十卷、《质疑》十卷、《育德堂外制集》八卷、《内制集》三卷、《年历》《大事记》《文懿公集》《西垣集》《春秋解》各若干卷。
王绰,字诚叟,未出仕,有气节,水心之畏友。有《春秋传记》及杂文。
陈烨,字表民,工属文,善持论,为叶适所推。

微信图片_20230202100003.png

适塑像

中期(1195-1224,光宗、宁宗朝)发展的特点是:作者群体扩大到两浙地区;文派的大旗交付到了叶适手中 ;文章的经世色彩渐退,文学性增强。温州 “乾淳诸老” 不少人卷入到废光宗、立宁宗的重大事件中,事情进展顺利,本应同享政治成果,但结局却大出乎意料。韩侂胄大权在握后,将赵汝愚赶出朝廷,温州官员多站在赵汝愚一边,故一并受到禁锢。据有学者研究,庆元党禁入榜的三十五人中,温州人即有十四位。温州官员在政治文化中的话语权被大大削弱。本文以此为界,定永嘉文派进入中期(1195-1224,光宗、宁宗朝)。
叶适成名早,本来也属永嘉文派早期重要人物,但考虑到他在光宗、宁宗朝文坛的实际影响力,以及长寿因素,将他列入中期,以领袖群彦。
叶适进入文坛时,当时的文学大家尚有:尤袤(1127-1194)、范 成 大(1126-1193)、 周 必 大(1126-1204)、 杨 万 里(1127-1206)、陆游(1125-1210)。但至宁宗朝,文坛大家逐渐退出历史,或进入创作力和影响力衰退之际,叶适的崛起,正好填补了空白并顺利地接过了文坛大旗。就永嘉文派而言,在陈傅良之后,叶适 “卓然为一大宗”(《四库全书总目》《水心集》提要语)。温州仍然是永嘉文派的重镇,作者如林。
周端朝,字子靖,周去非之侄。绍熙末上书救赵汝愚的 “太学六君子” 之一。曾著《周子靖集》《桂阳志》。
戴栩,字文子,戴溪族子。少师事叶适,故明经之外亦高于文。曾著有《五经说》《诸子辩论》《东都要略》《戴博士集》。
林拱辰,字岩起,曾著有《诗传》(刊于平江)、《春秋传》(刊于婺州)。其弟林应辰同年进士,曾著有《龙冈楚辞说》五卷。
曹叔远,字器远。少学于陈傅良,曾著有《永嘉谱》二十四卷,分年谱、地谱、名谱、人谱四类,识者谓有史才,亦表现了明确的地域文化自觉意识。陈傅良文集亦由其编定。
方来,字英齐,少从叶适学。著作失载。弘治《温州府志》卷十列入艺文传。
林略,字孔英,登庆元己未(1199)第。有名儒之称。著作失载。
钱文子,字文季,绍熙壬子(1192)以太学两优释褐。笃学明经,为儒林巨擘。曾著有《白石诗传》《诗训诂》《论语传赞》《中庸集传》《孟子传赞》《汉唐事要》《汉唐制度》和《补汉兵志》等。
谢梦生,字性之,与陈埴、叶味道为友,圣经贤传无不研究,于是所得沛然有余,下笔不自休,名重当时。
薛师石,字景石,隐居不仕,筑屋会昌湖西,名曰瓜庐。常在此主持文会,有《瓜庐集》。
薛师董,字子舒,号敬亭。薛叔似子,师石弟。天才颖拔,文名重一时。曾游幕金陵,与苏泂有唱和。叶适有《祭薛子舒文》,称其 “虞夏昭回,汉唐苏醒”。永嘉文派温州籍其他作者尚多,不一一尽录。
在永嘉文派中期,更值得探讨的是永嘉文派在其他地区的扩散。《宋元学案》卷五十四、五十五 “水心学案” 载叶适弟子三十三人(吴子良归此)。其中来自台州者有陈耆卿、丁希亮、王象祖、王汶、吴子良、夏庭简,来自婺州者有王植、厉仲方(东阳)、张垓,来自吴郡的有周南、滕宬、孟猷、孟导、王大受,来自越州者有宋驹(绍兴)、王度(会稽)、孙之宏(余姚),其他地方者有赵汝譡(临安)、赵汝谈(临安)、叶绍翁(龙泉)、袁聘儒(建安)。叶氏再传弟子四人,耆卿弟子车若水(台州人),吴子良弟子舒岳祥(台州人),舒岳祥弟子戴表元(明州人)、林处恭(台州人)。永嘉地域文化之影响,可见一大概。
晚期:叶适于嘉定十六年(1223)去世,次年理宗即位。以此为界,定永嘉文派进入晚期(1224 至宋末)。叶适晚年曾提到 , 此时向他请教的青年士子大多针对科举而来 : 
“余久居水心村落 , 农蓑圃笠 , 共谈陇亩间。有士人来 , 多言场屋利害破题工拙而已。”永嘉文派的衰落可见一斑。由于理学盛行,永嘉学术的内涵进一步稀释,以经制之学为内核的永嘉文派,在其发展的后期,已然蜕变成纯散文流派。《黄氏日抄》卷六十八谓:“水心之见称于世者,独其铭志序跋,笔力横肆尔。” 代表了此时人们普遍的看法。不过,此时的永嘉文派传人,仍代表着南宋末散文的最高成就。可惜的是,此时已没有稍稍有名的温籍作家了。
为何能盛行三十多年且影响一代文风?
以陈傅良为代表的永嘉文体早年在读书人中风行的盛况,当时就有诸多记载:曹叔远《止斋集原序》称:“(陈傅良)执经户外,方屦阗集。片言落笔,传诵震响,场屋相师,而绍兴之文丕变,则肇于隆兴之癸未。”
隆兴癸未即隆兴元年,公元 1163 年,这是永嘉文体影响一代文风的开始时期。楼钥(1137-1213)为陈傅良所撰《神道碑》云:“公自为举子业,其所论著如《六经论》等文,所在流播,几于家有其书。蜀中文学最盛,读之者无不动色,文体为公一变。至传入外国,视前贤为尤盛。” 蔡幼学为陈傅良所撰《行状》称:“人相与传诵,岁从游者常数百人。”《荆溪林下偶谈》卷四 “陈止斋”条:“止斋年近三十,聚徒于城南茶院。其徒数百人,文名大震。初,赴补试,才抵浙江亭,未脱草屦,方外士及太学诸生迓而求见者如云。” 李心传(1167-1244)《道命录》卷七下:“场屋之权,尽归三温人。” 三温人,大概是指陈傅良、蔡幼学、徐谊三人。乾道八年(1172),叶适的《廷对》, 吕祖谦曾赞美是 “谓自有策以来 , 其不上印板即不可知 , 已上印板皆莫如也。”
陈傅良早年作品曾被编成《待遇集》板行,“人争诵之”。曹叔远在编陈傅良文集时,尽弃其早年习作,《论格》之类的文章一概删除。叶适再传弟子吴子良曾总结永嘉文体的总体风貌:“主之以理,张之以气,束之以法。”(《荆溪林下偶谈》卷二)这个 “法”,源于陈傅良多年在乡间教书时摸索出来的一整套文章学,曾编成《论格》示弟子。今传《止斋论祖》五卷,收陈傅良论文三十九篇,可视作 “永嘉文体” 的最佳样本,特别是该书经方逢辰评点后印行,影响极大。宋末魏天应《论学绳尺》一书的《论诀》中,还保留有不少陈傅良论文法的文字,如:“凡作论之要,莫先于体认题意。故见题目,则必详观其出处、上下文,及细玩其题中有要切字,方可立意。盖看上下文,则识其本原而立意不差;知其要切字,则方可就上面着工夫。此最作论之关键也。” 其余各环节皆有论列,不一一引用。
吕祖谦好选古文并示作文门径,也许是受陈傅良的启发。如乾道九年(1173)冬,吕祖谦曾选择古文四十篇示学者以作文之法。《增注东莱吕成公古文关键二十卷》入选的作家是(卷一目录):卷二至卷四韩昌黎文,卷五柳子厚文,卷六至卷八欧阳公文,卷九卷十老苏文,卷十一至卷十七东坡文,卷十八栾城文、南丰文,卷十九、卷二十栾城文、宛丘文。如把宛丘换成王安石,则唐宋八大家已在此齐备了(在当时的情形下,王安石是不可能入选的)。这说明,吕祖谦、陈傅良等乾淳之际的学者,已经有意识地去继承韩柳欧苏以来的散文传统。后世 “唐宋八大家” 的称谓、文章学评点热的兴起,都可上溯到永嘉文体及其实践者身上。
文柄之权出自民间,引起了统治阶级本能的反应,庆元二年(1196),知贡举叶翥上言 : “士狃于伪学 , 专司《语录》诡诞之说、《中庸》《大学》之书以文其非。有叶适《进卷》、陈傅良《待遇集》,士人传用其文 , 每用即效。”(《宋史·选举志二》)叶、陈二人之早年作品遂毁板。

微信图片_20230202100007.png

北大图书馆藏朝鲜钞本《永嘉八面锋》卷首罗振常题识 

微信图片_20230202100018.png

明万历九年刻本《永嘉先生八面锋》卷一首页(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藏)

永嘉文体自隆兴初(1163)渐为学子所接受,至此已风行了整整三十年。文风既成,不可能立即扑灭,后《永嘉先生八面锋》《圈点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等科举参考书仍继出无穷,继续领科场之风骚。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佳作欣赏 | 《踏歌图》中的年丰人乐 2024-12-20
《走近西湖》论文集|丁云川:“慕侠亭”上镌刻的楹联文字 2024-12-16
李渔:尝以欢喜心,幻为游戏笔 2024-12-04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