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似水年华
 
城市记忆丨亲历者说:清河坊保护改造工程留住了老底子的杭州文化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2-03

开展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时,我在杭州市吴山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担任副总指挥。当时整个清河坊历史街区都被列入了杭州市旧城改造的范围,河坊街两侧的建筑上都已经刷上了大大的“拆”字,许多市民及有识之士看到后,就向市委、市政府呼吁保护历史街区,媒体也参与其中。市委书记李金明、市长仇保兴都签批了保护的意见,要把历史街区保留下来。从“拆”到“不拆”再到“保护性修建”,那时的情形,就像是“刀下留人”。

微信图片_20230203102207.png

徐一东

杭州市建委、规划局、园文局三家单位一起进行了街区保护设计的招标,最后杭州园林设计院中标。保护主要是按照《威尼斯宪章》(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 中对修复的“原真性”“可识别性”的原则,即通常所说的“修旧如旧”的原则,原来是什么样就修成什么样,按照这样的方式来保护。

最初的旧城改造方案是把保护区域内的建筑全部拆迁,改造成带有卫生间、浴室及厨房的标房,形成一个住宅区。但河坊街、中山路从南宋以来一直是杭州最繁华的商业区,并不是以居住为主体的。老牌子的胡庆余堂、朱养心膏药店、张小泉、王星记都在这里开店。将街区修旧如旧,恢复原来商业街的面貌,也是尊重历史的一种表现。

清河坊保护街区里的建筑大部分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的杭派建筑,整体的保护方案做好以后,要求每一幢建筑要做到和而不同,所有建筑的效果都要不一样,避免修复后的建筑“千人一面”。所以,当时请了苏州规划设计院、浙大设计院,还有古建筑设计院来设计方案,同时从全国各地请了众多的能工巧匠来完成这项工作。

微信图片_20230203102212.png

20世纪80年代的河坊街

清河坊保护改造专家组现场办公,对每幢修复建筑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批,然后现场指导进行修复。当时我主要的工作是做前期审批、工程管理。

改造方案启动之后,难度比较大的应该是拆迁工作。整个迁房改造涉及的面积有13.66公顷。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需要的资金是要自求平衡的。计划是把原来的居住建筑转化为商贸建筑,保护以后改成商业街,商业街开街以后产生的利润用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但这样前期就需要向银行贷款,资金有压力,于是就拍卖了一部分修复好的建筑。拍卖以后,建筑的价格上去了,当时有些老百姓就想,这个建筑被收去时是几千元一平方米,卖掉时却是一万多元一平方米,政府赚了钱。但他们没看到的是,保护工程不仅仅是把建筑保护好了,而且是把这个区域的一些配套设施全部都提升了,比如雨污分流,电线全部入地,道路都进行了改造等等。

微信图片_20230203102214.png

清河坊修复纪年表

清河坊改造完以后,还是有老百姓住在这些历史建筑里面,当时的政策基本面是居民全部外迁,但有少量的保留。有一个规定是整幢连片是同一个产权人的可留下来。因为如果不是同一个产权人,比如一个院子住五户人家,三户要走、两户要留,那谁留谁走,就没办法操作了。所以说,对于这种不属于同一产权人的房子,我们要求居民全部外迁。

清河坊历史街区从南宋以来一直是最繁华的商业区,但是现代商业和以前商业不太一样:以前商业可以是前店后铺、下店上住,而现代商业从消防规范上来讲,是不允许二合一、三合一的,商住不允许在一起。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居民也是必须要外迁的。

老百姓在保护过程当中,其实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虽然离开了这个地方,但是大量外迁的居民还是安置在上城区,有些也选择到三里亭或者别的区,但房屋面积就增加很多,生活条件也改善了。

改造后的河坊街,在我们看来还不够完美不够漂亮的地方是因为它没有水。所以做南宋御街的时候,增加了一条景观水系,加了水元素。临水而建的建筑就显得有味道多了。

河坊街的保护开创了杭州历史街区保护的先河。以此为契机,杭州也进入了全面保护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轨道。当时,杭州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时提了十个历史街区,清河坊历史街区就是其中的一个。区域里面有一条东西向的河坊街、一条南北向的中山路。两条路在四拐角这个地方重合交叉,四拐角是杭州市文保建筑文保点。

清河坊历史街区在杭州的历史文化保护中起到了带头作用。当时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历史街区保护的一些规范。后来有许多东西被借鉴到别的文保工程中了。比如在消防审批上,通过做保障方案,在地木结构建筑上增加了技防措施,在建筑上加了烟感消防喷淋设施,提升了建筑的消防防火等级,这样才能通过审批,做成商业街。再说其他方面的审批,做好了规划、保护方案,要根据批复的方案,按照规范来做才能通过。后来全国各地的文保项目都来清河坊取经。

历史街区保护越往后做,后发优势越明显,后人可以在前人做过的基础上再提高。就像做南宋御街,中山中路肯定做得比清河坊更好;清河坊二期肯定比一期做得更好。从全国层面来说,清河坊历史保护是第一个由民间呼吁发动,然后政府推动去实行的案例。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要发掘城市的历史文化,不能因为城市改造就把有形的旧建筑全部都去掉了。我们在新城里面讲老杭州文化,没有老底子的杭州,就讲不出来韵味。但我们站在清河坊讲老杭州,就有这个味道了。

不过,和古时繁荣相比,历经近千年变迁的河坊街,免不得蒙上岁月痕迹。那会儿,杭州商业中心北移,除了一些百年老店和传统手工作坊外,清河坊基本退出商业历史舞台,而且房子也开始破败危旧,无可避免地失去了往日辉煌。

今天,老百姓说到逛街就是去延安路、杭州大厦、钱江新城,还有许多新的商业综合体,但那时河坊街大井巷才是杭州的中心区域,是杭州的老底子。

清河坊刚开街的时候,整个业态并不是太好,后来进行了业态调整,譬如说把后面的高银街打造成美食街,把河坊街也提升成民俗街,又把作为“龙头”的胡庆余堂当成主要业态固定在那里,后来边上的商业价值就慢慢提升了。

如今,经过整治的清河坊区域一改过去破落萧瑟、嘈杂混乱的景象,河坊街成为粉墙黛瓦、飞檐雕窗、旗飘灯摇、热闹有序的传统商贸步行街区,保护恢复了大批百年老店、专业特色店,集聚了中药、茶、饮食、古玩和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业态,人气日旺。清河坊街区也成为杭州古城格局的典范。2007年初,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许多外地游客来杭州都要特地来逛一逛、走一走,看看这文化底蕴深厚的老杭州。

河坊街的修复和改造,为杭州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成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转折点。同时,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工程证明了发掘历史传统文化,既能提升区域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能提升经济效益。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一位国民党军官后代的两岸故事 2024-04-12
忆袁浦的平原绿化 2024-03-12
防空洞里也“繁花” 2024-03-04
往事追忆:话说老底子的余杭镇扫帚笔管生产合作社 2024-02-06
梅花样的品格——怀念夏子颐先生 2024-02-0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