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霄宫遗址 洞霄宫遗址位于临安区青山湖街道洞霄宫村与余杭区中泰街道九峰村交界处。洞霄宫自西汉初创,经发展、鼎盛至衰落,历时一千八百六十年,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洞霄宫遗址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建宫坛于大涤洞前。唐弘道元年(683),奉旨建天柱观。乾宁二年(895),钱镠改天柱宫。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赐田15顷,并赐钟磬法具等,岁度童子1人为道士,并改名“洞霄宫”, 是冬又命张君房等在此整理道籍,经十年成《宝文统录》道教经典。 至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洞霄宫被辟为皇帝行宫,不断敕建殿庙、扩大规模。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诸朝皇帝先后驾临。朝廷专设“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一职。据《宋史》记载,宋代领此职位的官员、学者前后达160多位,其中去位的宰辅大臣达67位,朱熹等名家亦曾担任过此职。陆游曾撰《洞霄宫碑记》,历述洞霄宫的兴衰历史,特别强调它在宋时的重要地位:“至我宋,遂与嵩山崇福独为天下宫观之首……他莫敢望。”彼时的洞霄宫堪称“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与历代朝廷及重要政治人物联系之多、广之密切,实为天下道教宫观和中国道教史上所罕见。 洞霄宫之图 直至明清时期,洞霄宫日渐衰落,但依然是东南一方的重要道观。洞霄宫的殿宇建筑还曾蔚为壮观,后来遭到彻底毁坏,现今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 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洞霄宫志》所收录的《洞霄宫图》大涤山 目前,洞霄宫尚存元同桥、会仙桥、洞霄宫遗址等。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元同桥,是吴越国王钱镠为纪念元同先生所造,后重建于南宋淳熙甲辰年(1184),还可以依稀感受到昔日繁盛荣华的痕迹。 元同桥(南宋) 会仙桥(南宋) 大涤洞入口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