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这一阕《望海潮》,说的是北宋时期的杭州胜景。相传,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见此词中杭州风华,才起了南下侵宋之意,最终丧国殒身。北宋时杭州繁华如此,可以想见南宋时作为都城,杭州更该何其繁华。朝来暮去,时光流逝。时至今日,我们穿梭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寻找那些散落各处的南宋遗存,用考古还原遗址原貌,从宋画中探寻昔日皇城的万千风韵。 主持人楼含松(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说起杭州的南宋建筑,大家想到的是河坊街、南宋御街,但这些都是城市有机更新后才展现在世人眼前的。作为宋代建筑里最有代表性的凤凰山南宋皇城,具有怎样的建筑建制、布局以及特点呢? 姜青青(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副会长,南宋文化专家):南宋宫廷画家马远的《青峰夕霭图》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一位白衣道人临台而坐,眺望着远处宫阙相连的都城。这幅画勾起了我无限的好奇,也让我下决心研究宋画里的临安城。 ↑马远《青峰夕霭图》局部 朱绍良藏 南宋皇城东西约800米,南北约600米,面积近50万平方米,是万松岭路沿线与馒头山、凤凰山所形成的一片区域。宋代宫廷画师多集中于馒头山区域作画,他们的画作共同描绘出当时南宋皇城内的生活形态。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
大门是南宋皇城庄严的象征,也彰显出皇城主人的帝王之气。宋徽宗赵佶在《瑞鹤图》中所画的宣德门门楼,为宫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庑殿形制,于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可见该形制立面示意图。据文献可知,宣德门是五门并列的造型。但南宋皇城丽正门与和宁门,都是三门并列,比北宋皇城降低了一个等级,这就反映了最初在临安城营建行宫时抱着一种暂住的想法。丽正门虽然比宣德门少了两门,但宫门正门城楼的整体构造和外形差距不大。而皇帝停歇、居住的地方都能称为殿。丽正门进去,就是大庆殿,公元1127年之后的几年,这座大庆殿一殿多用:状元殿试的时候,大庆殿的牌匾换成集英殿;皇帝开“生日派对”,就把牌匾换成紫宸殿;皇帝祭天拜祖先,就换成明堂殿;如果需要对文武百官宣布什么大事,就换成文德殿。 北宋佚名画《景德四图》,描述了契丹人前来朝聘的情景。皇帝正坐于五个开间之中,中间设有门帘,使得皇帝的面相不易外露。画面将契丹人置于角落之中,也反映了南宋时对待外交上“以我为尊”的态度。南宋马和之的《小雅·鹿鸣之什图》,则展现出南宋宫廷建筑小巧的特色,这与当时统治者仍有北复的志向密不可分。规制缩小,为今后大业不断准备,行在所的定位也注定南宋皇城不如北方皇城宏伟壮阔。 ▲北宋佚名《景德四图》之《契丹使朝聘》中的垂拱殿 ▲ ▲李嵩《水殿招凉图》 《水殿招凉图》是南宋画家李嵩的杰作。画中水殿构造非常精巧,为十字坡脊顶。因是盛夏季节,水殿四周原有的木格子长窗俱已撤去,成为四面通透敞开的凉亭,宜于避暑。之所以称“水殿”,是因为它临靠一座有桥横跨的水闸。当开闸泄流之时,附近一带水气风气必盛,极易带走暑气而获得纳凉的效果。
南宋宫殿因地制宜,建筑结构更加精致立体,也留给绘画更多的空间,宫殿建筑类型有正殿、宴殿、寝殿和水殿之分,附属建筑有堂、轩、斋、廊,亭、台、楼、阁,以及宫门、高台、舞台、池沼、桥梁和龙舟等,几乎包含了当时最主要的建筑形态,为中国建筑艺术树立了样板。同时,相比北宋宫殿的富丽堂皇,南宋宫殿既有巍峨壮丽的构筑,也有简约风格和俭朴意象的存在,建筑依据《营造法式》施行,多数建筑构造精细、工艺精良、形态精美。营造者追求极致精致的作风,使得这些建筑极具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李嵩《月夜看潮图》中的观潮楼阁,典雅、精致、俊秀,可谓建筑中绝美的极品。 南宋皇城建筑的特点“小、轻、精、雅”,从宋画中略见一斑。它的面目样貌,一脉相承于北宋皇城的范式与风貌;它的妆容扮相,又有极高的美学追求与艺术造诣。 主持人丨楼含松(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除了宋画 ,《梦粱录》《马可·波罗游记》里都有对宋代皇城建筑的描述。宋代皇城建筑核心即为德寿宫,2001年至今,德寿宫遗址已历经四次考古发掘,如今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古老的南宋宫殿内部是怎样的格局,背后又承载着什么样的皇室故事? 陈易(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教授级高工): 陈易(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教授级高工):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双方达成和约,之后和平共处了20年。在这20年间,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迁都至现在的北京,自称为正统的中原王朝统治者。到了绍兴三十一年(1161),完颜亮以30万大军水陆并举南侵,南宋朝廷危在旦夕。 最开始,南宋节节败退,但之后,南宋文臣虞允文在采石一战击败了完颜亮,使得战争出现了转折点。而此时,金兵内部出现哗变,完颜亮被杀害,南宋则又一次幸运地在战争中存活了下来。这次战争虽然只持续了6个月左右,却对南宋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之后的第二年,宋高宗便禅位,养子宋孝宗赵伯琮继承了皇位。 宋高宗的亲生儿子在苗刘政变中过世,所以他选了两个养子养在宫中,其中之一就是赵伯琮。绍兴三十一年(1161)9月,高宗在太庙祭祀后想要亲征,朝中许多大臣都提出避让战略,而赵伯琮却请命出征。第二年2月,赵伯琮受封为皇子,5月晋升为皇太子,6月即位成了皇帝。赵伯琮从入选宫中到封为皇子,整整用了28年;从请命出征到受封皇太子,只有半年;而从受封皇太子到即位,只有13天,这是在宋金战争结束之后短短数月内,南宋宫廷发生的重大改变。 ▲南宋·李嵩《月夜看潮图》 ▲南宋·李嵩《月夜看潮图》
宋金战争之后,朝中主战派力量开始慢慢抬头,宋高宗为了照顾当时的社会情况及朝廷内部的力量转变,禅位做起了太上皇。这是宋高宗以退为进下的一步棋,宋孝宗登基后,先是给高宗上尊号,后又给德寿宫的官员安排高宗生活起居,还规定了每月朔望,自己要率领百官来朝见太上皇等事宜。此外,德寿宫每月至少有六次大大小小的礼仪活动,两次是皇帝率领群臣的大朝会,两次是百官朝见太上皇的中等规模朝会,两次是皇帝率领内宫的小型问安仪式。从中不难发现,此时朝中政权仍然掌握在宋高宗手中,而德寿宫俨然是临安城的又一政治中心。 淳熙十四年(1187),宋高宗于德寿宫去世,为了安置高宗的皇后宪圣吴太后,宋孝宗又在北内中增修慈福宫,与德寿宫并列。淳熙十六年(1189),宋孝宗禅位后,将原德寿宫改名为重华宫,迁居其中。宋孝宗去世后,吴太后成为北内地位最高者,因此又改原重华宫为慈福宫作为居所,而将原慈福宫改为重寿殿,作为宋孝宗皇后谢太后居所。这也是在历史记载中,德寿宫名称出现多处变化的原因。 那么,德寿宫在哪里?南宫门在哪里?“小西湖”又在哪里?从考古发现和历史典籍的考证来看,德寿宫的边界很可能是一曲尺形,分为两大部分,南侧宫室部分从中河边(靴儿河下)沿望江路(原望仙桥路)一直到城墙边,北侧的园林从河边到佑圣观路,宫殿与园林的转折点是新宫桥直对的宗阳宫路(如今的河坊街)。整个区域最北侧大约是在佑圣观桥(铁佛寺桥,今水亭子南)一线,南侧就是目前望江路的南侧。其中德寿殿在场地中间的轴线上,位于南宫门内,是大朝会场所。
▲德寿宫边界图 ▲德寿宫后苑布局 隆兴二年(1164),宋孝宗的北伐以失败告终,朝廷的政策又回到与金和议上,宋高宗赵构更加放心地做起太上皇。宋高宗喜欢山水园林,特别喜欢逛西湖。有一天他和孝宗说,总出门逛西湖太扰民了。孝顺的孝宗心领神会,马上在德寿宫中心建了个“小西湖”。“凿大池于宫内,引水注之,叠石为山,像飞来峰,有堂名冷泉,有楼名聚远。”据记载,“小西湖”面积达10多亩,里面可以划龙舟,并仿造了西湖边很多景致,如冷泉、飞来峰、浣溪,也有很多独特的皇家园林建筑,如聚远楼、万岁桥、四面亭等。建筑四周常常以一种特色植物形成独特景观,如赏梅的香远堂、赏竹的清深堂、赏芙蓉的芙蓉岗等,四季有花,四季有景。
南宋临安城被誉为“最华美的天城”,宋代皇室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艺术气质的皇家,而南宋大内和德寿宫的考古和研究仅仅揭开南宋宫廷神秘面纱的一角,已经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