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杭城旧影
 
19世纪60年代法国《画报》上的浙江
来源:浙江档案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韩李敏  日期:2023-03-02

摄影技术发明于1839年,1842年起传入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国影像,产生于1844年的广州。

浙江出现照片影像的时间略晚一些,现存最早的照片档案,出现在1859年左右。

1861年的法国《画报》

1861年11月9日出版的法国《画报》杂志,曾以木版画的形式介绍一位名叫李阁郎的摄影作品,其中就包含了浙江的两幅历史照片。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438.png

△法国《画报》杂志刊登的以版画形式创作的李阁郎摄影作品。(1861年11月9日)

版画中的图3,为《宁波牌坊》,版画中的图9,是桐乡《石门的田公墩》。

李阁郎的摄影作品最早是在1859年出现在欧洲的,1860年初,人们已经撰文对李阁郎的摄影作品进行评价了。法国《画报》杂志刊登的版画主要是依据1859年李阁郎发行的照片创作的。

李阁郎其人

李阁郎(Louis Legrand)是一名法国人,约生于1820年。据《中国摄影史》介绍,李阁郎于1856年到达上海的,1857年8月15日,他在《北华捷报》上刊登广告,“L·李阁郎,钟表工匠。毗邻史密斯市场。又及:拍摄照片,风格雅致拔头筹”从事钟表和照相的业务。1858年,他与靼塔恩公司合作,开了上海首家照相馆,并在《北华捷报》上刊登广告称:“启禀在沪人士,鄙等即将拍摄各种尺寸之照片。拍摄肖像及家庭合影之立体照片。价格公道。如公众满意,望拨冗惠顾。”落款“李阁郎及靼塔恩公司,上海,1858年8月31日”。但时间不久,靼塔恩就亡故了。《北华捷报》在1859年1月1日就刊登启示“鄙人启禀公众:因靼塔恩先生亡故,李阁郎与埃德蒙靼塔恩公司现更名为李阁郎与弗亥斯公司(Legrand,Freres&Cie)。”现存的《北华捷报》上共有李阁郎刊登的四则广告,时间从1857年至1859年。1860年李阁郎又跟随法国的军舰去了烟台,并从事酒水的买卖。此后,就没有了有关李阁郎的更多的信息。

李阁郎在19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以李阁郎与弗亥斯公司的名义公开发行。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441.png

△李阁郎发行的照片,都盖有个人姓名和公司的钢印

目前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了一套李阁郎拍摄的立体照片,一共有76张,为现存数量最多的李阁郎照片集,每张照片都有编号和说明;此外,法国马萨诸塞州塞伦(Salem)的皮博迪·艾塞克斯美术馆(Peabody Essex Museum)1999年5月从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得到49幅李阁郎的作品,这批照片没有编号与说明,其中有2幅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藏品相重复。这是至今收藏李阁郎照片最为集中的两个单位,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零星的个人民间收藏。

李阁郎照片的特点:不仅时间早,而且具有纪实性,视角独特,主要面向历史遗迹、人文特色和乡村社会,尤其是他对每张照片,都作了说明,点明主题和内容,基本具备了照片档案的初步特征。

李阁郎拍摄的照片,从区域范围讲,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三个地区。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分析,反映浙江的照片,主要涉及杭州、宁波、嘉兴三个市地。时间跨度约为19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是目前所知浙江最早的照片档案。

《宁波牌坊》

《宁波牌坊》是李阁郎发行的最早的照片之一。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445.png

△李阁郎拍摄的立体照片《宁波牌坊》(约拍摄于19世纪50年代末)


李阁郎什么时候到宁波拍摄的《宁波牌坊》,目前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在英国人亨利·埃斯特(Henri Este)所写的小说《茶杯》里,曾提到一个英国旅行家,1860年到中国旅行,在上海遇到摄影师李阁郎的故事。李阁郎告诉他,自己是法国商人,喜欢照相。他说在中国照相非常困难,他在宁波拍照时,当地人以为他的相机是武器,向他扔石头。《茶杯》虽然是小说,但文中讲到的时间、人名和地点,应该是与《宁波牌坊》相吻合的,并非完全虚构。

《宁波牌坊》也出现在1861年11月9日出版的法国《画报》杂志上。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447.png

△法国《画报》刊登的以李阁郎照片为蓝本的木刻版画《宁波牌坊》

法国《画报》上的说明文字意为宁波“Ma-Taupa”的一座牌坊。

照片中的说明文字与《画报》上的说明文字基本相同。照片中原有两个人,版画作者进行再创作以后,增加了5个人。

牌坊本是中国最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之一。

《宁波牌坊》是一个一间二柱的牌坊,总计二层斗拱。周边有建筑,估计为家族祠堂。

《宁波牌坊》似为家族祠堂的纪念牌坊。这类牌坊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节孝道德牌坊,一是科举牌坊,一是功德牌坊。《宁波牌坊》属于上述哪种类型,应由牌坊上的文字内容决定。

《石门的田公墩》

李阁郎拍摄的桐乡《石门的田公墩》也是最早发行到欧洲的照片档案之一。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450.png

△李阁郎拍摄的立体照片《石门的田公墩》(约拍摄于19世纪50年代末)


石门是杭州的东大门,京杭大运河从石门穿过。田公墩就在京杭大运河边上,地处崇福镇的西门外。

据介绍,田公墩“四面环水,独立如一个小岛,明代沔阳别贺吕相曾在此建祠。......墩上建有的田公地母祠,在年岁久远的风雨里坍塌了。乾隆三十九年,蔡履元(石门人,清代书法家,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撰有《重建田公墩桥阁记》,详细记载了重建的情况和田公墩的田野风貌。光绪元年,俞炳元又重建神祠。每年秋收后,村民携酒肉来祭祀,以谢赐丰收之年。后来也慢慢荒芜了。1958年,疏通崇福北吊桥到洲泉的河道,拆除了田公墩上的祠堂。”

李阁郎拍摄的《石门的田公墩》时间应在1859年左右。因为,该照片在1859年已经出现在欧洲,与《宁波牌坊》一样,1861年也被法国《画报》杂志以版画的形式,刊登出来。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453.png

△法国《画报》刊登的以李阁郎照片为蓝本的木刻版画《石门的田公墩》

法国《画报》上的说明文字是“Pavillon de plaisauce sur le Yang-tse-Kiang”,意为扬子江上的一处聚会场所。

版画对于原照进行了再创作,除了保留了田公墩上建筑的原貌以外,画作又增加了三艘小船,船上都挤满了人,表示人们都聚集了去田公墩的场景。

由于田公墩处于石门大运河的边上,所以,李阁郎也不知道该地方叫什么名字,就将地点标明为“扬子江”。

《杭州塘栖附近的太平军堡垒》

《杭州塘栖附近的太平军堡垒》是李阁郎拍摄的反映浙江历史的重要照片之一。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457.png

△李阁郎《杭州塘栖附近的太平军堡垒》(约拍摄于1861年左右)

李阁郎在华期间正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的黄金时期,整个华东地区,成为太平天国战争的主战场。《杭州塘栖附近的太平军堡垒》正是反映太平军攻打杭州的真实历史记录。

该照片的法文说明是“N°4 Fort de Tong-Si Taiping Fort, near Tangxi, Hangzhou”,即图4:位于杭州塘栖附近的东市的太平军营堡。

塘栖是杭州的水上交通枢纽和门户,也是攻守杭州的战略要地。杭州曾于1860年初首次被太平军攻陷,一周后被清军收复。1861年杭州第二次沦陷。留存至今的有关杭州战斗的文字史料很多,但是,作为真实的影像资料,李阁郎的《杭州塘栖附近的太平军堡垒》则是独一无二的。

图中的“太平军堡垒”制作非常考究,有墙垛,有炮眼,为砖石所砌。一个名叫葛骆的传教士,在1895年写的《中国假日行》中,详细描述过这个城堡:该要塞离塘栖约一个小时的路程,“这个要塞相当坚固,墙有20英尺高,厚度与高度一样。地上有11个射击孔,墙里面有两个火药库和一口井。要塞有一个大门、一个小门......,这个要塞是太平军为了备战而建的。要塞背后有一面离河稍远,当中有各种大小不一的陷阱,敌人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

据史书记载:“太平军营垒,筑土为城,外绕壕堑,密插竹签、蒺藜,极为险固。”塘栖的太平军营垒用砖石所砌,与一般的“筑土为城”的太平军营垒不太相同。

文献《镇西台记》记载,清军为了控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保卫杭州的安全,曾在1856年前后,用三个月时间,花费了巨资,在塘栖之西运河边的武林头建造过一座“镇西台”(武林炮台)。

综合上述信息,李阁郎照片中的太平军要塞很可能是清军所建,但在1860年至1861年的战争中,该炮台被太平军所占领,成为太平军控制杭州的水上重要战略要地。以致太平天国战争以后,被废弃了的“镇西台”也一直被叫成太平军的营垒。

杭州的双塔历史文化

雷峰塔和保俶塔曾是杭州的城市标志。李阁郎在19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用镜头记录了杭州双塔的历史文化,也是目前杭州发现最早的照片档案。

反映雷峰塔的照片共有两幅。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503.png

△李阁郎拍摄的立体照片:《杭州雷峰塔》(一)(约拍摄于19世纪50年代末)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504.png

△李阁郎拍摄的立体照片:《杭州雷峰塔》(二)(约拍摄于19世纪50年代末)

有关保俶塔及宝石山的照片,共计三张。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507.png

△李阁郎拍摄的立体照片《杭州保俶塔》(一)(19世纪50年代末)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513.png

△李阁郎拍摄的立体照片《杭州宝石山石像》(二)(约拍摄于19世纪50年代末)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518.png

△李阁郎拍摄的立体照片《杭州宝石山石像》(三)(约拍摄于19世纪50年代末)

保俶塔所在的杭州宝石山一带,曾经寺庙林立,佛像和石刻不胜其数。如大佛禅寺,清顺治年间还重修过,太平天国战争中,遭到焚毁。战后虽然再次重建,但是石佛殿一直没有修复。后经民国及解放后的改造,现在的宝石山已经再也找不到照片中石像的踪影了。李阁郎的《杭州宝石山石像》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宝石山石刻影像档案了。

《嘉兴茶禅寺》

李阁郎从上海坐船经嘉兴到杭州,曾在嘉兴留下了嘉兴茶禅寺的照片。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522.png

△李阁郎拍摄的立体照片《嘉兴茶禅寺》(约拍摄于19世纪50年代末)

嘉兴茶禅寺也可谓是千年古刹了,始建于唐代。据《嘉兴府志》记载:吴越国时,钱王赐名为“保定院”。宋代景德年间,改名“景德”。明洪武十五年定为“禅寺”,明弘治年间,郡守佟珍命修三塔和两座大殿,香火大盛。清初,塔圮,康熙十六年,里人捐资铸铁顶重建。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驾临嘉兴烟雨楼和三塔景德寺,并在第三次亲临景德寺后,赐名“茶禅”,从此,茶禅寺成为嘉兴第一名寺。茶禅寺在太平天国战火中被毁,“同治间重建山门。光绪二年,姚文柟、金涵捐资重建三塔及观音殿。”

解放以后,茶禅寺被改作农耕中学、五七干校制药厂,后为建设水泥厂,将茶禅寺全部拆除。

李阁郎的《嘉兴茶禅寺》应该拍摄于太平军占领嘉兴之前,保留了清代嘉兴第一禅寺的原有历史风貌,三塔应是康熙年间的原样,三塔后面就是茶禅寺的山门和寺院建筑了。

李阁郎在1860年之前,已经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了浙江的历史文化,并将它们推介给欧洲。可以说,李阁郎也是用照片宣传浙江的第一人。

(文中所用照片部分来自于[英]泰瑞.贝内特的《中国摄影史1842-1860》,部分来自于网络。)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云端档案丨东旸桥 2025-01-21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2025-01-20
西湖百亭|慕侠亭 2025-01-20
西湖别墅系列|潘天寿故居 2025-01-16
吴山与寡山下的村落——仓前街道吴山前村 2025-0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