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阎步克:“同学们,这是我在北…
重磅图录「王陵秘色」|吴越国…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特别关注
 
熟悉的陌生人
梅花竹里一舸归——廖可斌教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特别关注
 
能代表西湖的景物很多,唯有它是历代文人万难割舍的
来源:杭州文史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3-02

每年三月,青青杨柳,踏歌湖上,绝胜满城烟絮,杭州人的山水情、故园情、离别情,就在这样的无穷花柳中酝酿。

微信图片_20230302101503.jpg

柳树是历代文人最不能割舍的西湖景物,它是报春树,也有“离别”和“乡愁”的意象,正所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唐代有贺知章《咏柳》,看柳芽在微风下生嫩,便脱口而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北宋,晏几道醉解兰舟,有“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之句。

到南宋,有陆游叹“湖上新春柳,摇摇欲唤人”,徐俯春游西湖“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还有“一溪烟柳万丝垂”的愁无数,明朝莫思量。

明代有袁宏道写白堤:“湖上由断桥至苏公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番趣味。”

微信图片_20230302101506.jpg

一株柳树,通常只有20~30岁寿命,但西湖柳树因为融入了人文精神,而逐渐成为一个与西湖融为一体的意象,矗立鲜活千百年,深植于杭州的城市血脉之中,柳树与荷花、与孤山、与断桥一样,都是西湖的灵魂精粹。

西湖植柳,在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之前就有了。白居易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危害。后人误传“白堤”白居易所建造,但事实上,“白沙堤”在白居易来到杭州以前,就已经存在了。白居易也非常爱柳,有多首柳树诗作传世,以下这首是其中之一,简洁明白,通俗易懂。

种柳三咏·其一

【唐】白居易

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

不及栽杨柳,明年便有阴。

春风为催促,副取老人心。

北宋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在疏通西湖、修筑堤坝的同时,也栽种了许多柳树,供行人来往,由此形成了“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和子由四首·其三·首夏官舍即事

【宋】苏轼

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裙深树出幽菲。

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胡不归。

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

令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掩扉。

微信图片_20230302101509.jpg

这首诗创作于熙宁八年(1075)密州任上,诗人回忆杭州,最令人难忘的还是西湖垂柳依依的美景。

今天的“西湖十景”里,苏堤春晓、柳浪闻莺都直接和柳有关。而从柳浪闻莺到雷峰夕照一路,亭子命名都带“翠”字。这还是因为柳树。宋人爱植树,早前这些地方都曾是杭州城门边,作为送行离别之所,都种有许多柳树,柳叶青青,漫身翠色,因此有了亭子中的“翠”字。

迎风的柳丝是春意,是情丝,柳枝迎风高低,便将西湖的水韵、云性、人情都激活了。“千丝柳影深遮岸”,正是无限风流。

柳树看似柔弱素雅,又不失绮丽,历史上也时常和“美人”联系在一起,白居易家有“杨柳小蛮腰”,一代名妓苏小小埋葬西湖边,生前也称“柳色春藏苏小家”。到千禧年间,杭州太平坊传有位小名人尤姨,极美,一日倦靠在柳树下嗑瓜子,美院师生外出写生经过,带队教授看见尤姨,西湖边也不去了,只叫赶快散开,各人速写了“美人倚柳”图。

今天,西湖柳更是杭州独特的精神文化符号。每年3月,第一棵发芽的西湖柳树,总会成为当天的新闻头条——杭州的春天来了。2007年暖冬,柳树提前两个月发芽,有游人看到柳芽居然欣喜地大喊“春天来了”。2016年的G20峰会时,二十万米星星光,把西湖边的柳树全部勾边,让整个个西湖也构成了美丽舞台。

微信图片_20230302101514.jpg

对于普通市民更不用说,西湖柳树是身体和心灵一同归处。春暖花开,三两好友柳树下闲坐品茗;中秋佳节,白堤杨柳红灯笼,团圆之家可以在柳下设宴赏月;就连冬天,也有人爱拍残荷配柳枝,称那柳条是自然的“雨帘”。年年岁月,总有无穷乐趣。

杭州人和西湖柳更是双向奔赴。

1988年8月8日,一场凌晨5点的大台风,拔倒柳树白堤123株,倾斜18株,只剩下独独一株依然屹立。“一定要救活它。”紧接着,十万杭州人自发上街,扶起树木。

而今,西湖边的柳树,很多已经随着岁月流逝迭代,但我们依然能延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美好与温情。白堤在2002年、2005年和2009年相继更换过患有病虫害的柳树。到现在,只有四株旱柳年龄超过一百岁。其中,最老的旱柳活了200多年,就是三潭印月那株古怪的柳树。

我们为什么依然热爱西湖的柳树?因为有柳树,才是印象中的西湖。而那个印象中的西湖,临堤台榭,画船楼阁,十里荷花,四山晴翠,续存的是杭州的灵气和居民的幸福。



相关内容
熟悉的陌生人 2024-12-27
梅花竹里一舸归——廖可斌教授访谈录 2024-12-26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开幕 2024-12-26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2024-12-23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