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讲述了华家池为什么姓“华”。不少粉丝在留言区回忆了自己与浙江大学农学院(华家池校区)的故事。 接下来就该说一说浙江大学农学院与华家池的关系了。可以说在很多杭州人心目中,“华家池”与“农大”“浙大农学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里先说说浙江大学农学院、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的前世今生。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浙江大学农学院单独建立浙江农学院,1980年扩建成浙江农业大学。1998浙江农业大学与浙江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杭州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
01华家池的校舍故事 始创于清宣统二年(1910)的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至1929年1月发展为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1934年8月,因笕桥机场扩建之需,时任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拍板购买华家池千余亩土地迁校。刚迁入华家池时,校园建设主要集中在池北,建起了集办公室、教室、礼堂、实验室等一体的三层教学大楼,另建有大温室一座、宿舍若干。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被迫西迁贵州湄潭,后于1946年9月回。 20世纪30年代浙江大学农学院畜牧场 迁回华家池后,浙江大学农学院于1946年下半年开始大兴土木,其中一大手笔,即在华家池南面兴建“品”字形教学楼3幢,均为平面矩形、二层砖木结构洋楼,校园当时已扩张至整个华家池沿岸。1947年2月,3幢教学楼竣工,同年7月21日,浙大校务会议专门作出决定,把这3幢新建教学楼分别命名为“神农馆”“后稷馆”“嫘祖馆”。神农、后稷、嫘祖均为传说中的农事之神,分别掌管草药、耕种以及谷麻、蚕桑,以农神之名作为馆名,是为宣示不忘以农为本之意,可惜后稷馆在20世纪70年代时被拆除,神农、嫘祖两馆仍在,农大时期全校8个系均在这里办公。建于同期的二层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老图书馆西斋亦基本保持旧貌。 1943年,浙江大学农学院华家池校舍鸟瞰 和平馆、民主馆、团结馆、蚕桑馆等教学楼,以及西大楼、东大楼两幢行政楼,均建造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至1958年间,为轴线对称、大屋顶结构多层建筑,有着浓厚的苏式建筑风格,大多仍存。在此颇值得一提的是华家池畔的小二楼别墅群,该别墅群共8幢,建于1954至1956年间,均为两层小别墅,故名“小二楼”。别墅有仿欧意味,亦有苏式风格,这在杭州现存的老别墅中是不多见的。当年小二楼每幢别墅中住4户人家,且只有校级的著名专家学者和领导方能入住。如今因实行了房改,这些老别墅已是私宅。 02华家池与爱国青年于子三于子三是20世纪40年代浙大农学院最著名的爱国青年。出生山东的他于1944年10月考入流亡于贵州湄潭的浙大农学院农艺系,后随浙大迁回杭州。他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代表,后又担任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新民主青年社”华家池分社负责人。1946年9月,他领导全校学生抗议美军侮辱北大女生沈崇的抗暴斗争,次年在杭州大同旅馆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并杀害,年仅23岁。此后,在中共杭州地下党的组织下,全国高校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于子三运动”,此为农学院历史上的重要一笔。现华家池畔东侧有于子三半身铜像和纪念碑,保护完好。 20世纪80年代浙江农业大学校门 或许因有华家池之故,池畔的各幢历史建筑均为层数低、体量小,外墙及屋顶以红或灰色调为主,风格中西合璧,而周边的各式建筑又极尽中国传统建筑之能事,这与西湖边的建筑格调多有几分神似。2017年2月,浙江农业大学旧址建筑群已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