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成立大会在…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特别关注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艺林文韵
 
南戏在运河边的杭州生根开花
来源:杭州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4-23

微信图片_20230423134757.jpg

微信图片_20230423134800.jpg

北宋末叶到元末明初,运河南端的临安城杭州又流行一种完整的戏曲艺术形式——“戏文”。因源于浙江温州地区,时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到了元代,为了同北曲杂剧即金元杂剧相区别,又称作“南曲戏文”,简称“南戏”。因南戏兴起的时间,已经没有当时的材料可考。根据明代祝允明(1460—1526)和徐渭(1521—1593)的说法,可以推到北宋末。祝允明在《猥谈》里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余见旧蹀,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祝允明论述中提到的南戏形成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也就是北宋末期的1119 年至1127 年之间。另据考证,赵闳夫大约是南宋光宗朝前后人,其时距南渡70 年左右,这时他见到官府张榜禁止一批包括《赵贞女蔡二郎》在内的南戏剧目。据专家考证,祝允明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南戏形成在前,产生比较成熟的剧本在后,其间相差几十年,这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时代较祝允明晚的徐渭在《南词叙录》里关于南戏兴起的说法,可以与祝允明之说相互印证。他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之句。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为‘永嘉杂剧’。”

在此,徐渭对于南戏始于宋光宗朝的说法没有把握,因此他又引用了另一种说法:“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这就与祝允明的说法完全一致了。永嘉和温州这两个地名同指一地,永嘉杂剧即是温州杂剧。由此可证,祝允明关于南戏兴起时间的说法,具有相当的可信度。永嘉杂剧发展较快,大约在南宋中期,开始由温州向四方传播,向北传入了杭州,向南传到了福建,向西传到了江西,足迹遍布东南沿海诸多省份。尽管流布全国,其源头还是在温州。

南戏自宣和间滥觞,至宋室南渡盛行,在其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运河城市杭州是其重要的一个地方。据《南词叙录》记载,初兴时“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即其技欤?间有一二叶音律,终不可以例其余,乌有所谓九宫?……多见其无知妄作也”。可见,南戏诞生之初是何等粗糙、简陋与不成熟。可是到了南宋中后期以后,特别是进入运河边大都市临安( 杭州)以后,这种面貌就大为改观了。

南宋皇朝建都临安(杭州)后,社会的安定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不仅演剧场所遍布城内外,而且人口众多,聚集起大批观众群,以及为之编写剧本的文人士子,所以当永嘉杂剧这种村坊小戏流入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后,广泛吸收了自运河南下的北方杂剧艺术的成就,便迅速得到发展,逐渐成熟演变为较为完整的戏剧形式——南戏。不仅为杭城市民所喜爱,而且引起文人士子们的注意和兴趣,并开始为之撰写剧本。北宋末叶到元末明初,运河边的杭州出现了专为南戏演出编写剧本的民间书会组织“古杭书会”“武林书会”等。据周德清《中原音韵》说:“……南宋都杭,吴兴与其切邻,故其戏文如《乐昌分镜》等类,唱念呼吸,皆如约韵。”指出了南宋杭州有戏文“《乐昌分镜》等类”。元代刘一清《钱塘遗事》卷六“戏文诲淫”条曰:“湖山歌舞,沉酣百年。贾似道少时,佻达尤甚,自入相后,犹微服闲行,或饮于伎家。至戊辰、己巳间,《王焕》戏文盛行于都下,始自太学生黄可道者为之。一仓官诸妾见之,至于群奔,遂以言去。”这条资料说明,南宋末咸淳四至五年(1268—1269)杭州盛演太学生黄可道编写的题为《王焕》的南戏剧本,由于以宣扬男女婚姻自由为主题的“王焕戏文盛行都下”,以至发生“仓官诸妾见之,至于群奔”的现象 。书会的出现,对于南戏的发展壮大,无疑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永乐大典》所收戏文三种之《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那样的大戏,就出自运河南端杭城“古杭书会编”“古杭才人编”这样的专业剧作家之手。据祝允明《猥谈》记载,宋光宗朝在杭州做官的赵闳夫曾榜禁过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等剧目,可知当时的杭州,南戏已颇具势力,不然也不至于引起士大夫如此恼怒,以至下令榜禁。南戏由温州传入杭州,这对南戏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关系非常大。同时,也不得不引起思考的是,南戏作品多出于书会才人之手,而众多的宋杂剧作品都没有见到一例出自书会。《武林旧事》记载临安书会才人也不提他们创作过杂剧的事。仅从书会才人参与编写南戏,而不是杂剧剧本这一点来分析,似可说明南戏的内容已经比宋杂剧更加具备文学性。这时期,临安出现了不少民间戏剧班社组织,在杭州城内外运河之畔的演出场所献艺。根据现存南戏剧本的内容看,早期南戏选择了最能抓取人心,牵动人心情感的爱情伦理和人世悲欢离合的题材,作为自己的集中表现对象。这些表现人生情景与心境的故事,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有的本身就长期在人们口头流传。这些是戏曲最合适的题材,便于舞台的展现。南戏具有完整和独立的长篇演出结构,它以在舞台上展现完整的故事为目的,它在表演中穿插了众多的宋杂剧段子,只是这些段子已经不是单独的内容存在,而附属于南戏的全剧之中。而宋杂剧虽然内容也十分广泛,但它大多只是切取人生片断。两者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南戏克服了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等所有在它之前的“古剧”所无法克服的缺陷:歌舞戏或偏于歌唱、舞蹈;滑稽戏或科白戏,或偏于说白、科范,所演均非完整的故事;诸宫调虽属长篇完整的故事,却只唱不演,它们都不能算作真正的戏曲。只有南戏才熔歌唱、舞蹈、说白、科范、音乐于一炉,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角色装扮,模仿人物的生活情景,运用歌唱、对白和科诨,利用舞蹈和身段,结合一定的人物关系,制造戏剧冲突,演绎一个完整而有意义的人生故事,从而使中国戏曲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已施惠《拜月亭记》插图 经具备了中国戏曲的一般特征,标志着中国戏曲从此走向成熟。为中国戏曲发展史揭开了全新的一页。南宋灭亡后,南戏虽然受到南下的北曲杂剧的影响,一度衰落,但并没有在运河边的舞台上绝迹。

南戏如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算起,至南宋灭亡(1279)止,共经历了约160 年的发展过程。其间创作的剧目定然不少,然而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载录,偶尔在时人的创作里透露出一些信息。据钱南扬在《戏文概论》中统计,已知南戏剧目约有238 本左右。总览现存所有宋元戏文名目,学界认为是宋人编写的戏文,仅有《王魁》《赵贞女》《王焕》《乐昌分镜》和《张协状元》五种。流传至今的唯《张协状元》一种,其余或存佚曲,或一字不存。宋元戏文今天真正能见到存本的一共有17 种,其中《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遭盆吊没兴小孙屠》三种为明初《永乐大典》卷一三九九一收录,为目前所知最早的南戏剧本,保留了元本样式。其余都是经过明人加工修改过的,已经失去了元代南戏的基本面貌。南戏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反映婚姻问题的剧目占很大比重,有描写争取婚姻自由的,有鞭挞书生负心婚变的,有赞美坚贞婚爱的等等。另外反映社会动乱,揭露社会黑暗,歌颂爱国英雄,赞美历史人物,描写重要历史事件,敷衍民间传说,翻编唐宋传奇等,也是南戏经常采用的题材。元代是南戏鼎盛期,其代表作有号称“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和高则诚所作的《琵琶记》,《琵琶记》则是南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元代南戏的作者很少有名字留下来,仅知道几位。从中,我们还是发现了几位与运河边城市杭州有关联的作家或作品。如《王焕》是南宋太学黄可道作,《拜月亭》是杭州人施惠所作,《琵琶记》虽为瑞安人高则诚所作,但其在运河边的城市杭州曾为官10 年,为他积累创作素材、扩大视野提供了无穷源泉。下面介绍南戏剧本。黄可道与《王焕》。

《王焕》南宋太学黄可道作。全本佚,仅存残曲22 支,收入《宋元戏文辑佚》。据元杂剧《风流王焕百花亭》并结合残曲,其故事情节为演开封王焕寄居洛阳叔父家,因善吟咏,精骑射,多才多艺,人称“风流王焕”。一日出城游玩,结识妓女贺怜怜于百花亭。两人一见倾心,经卖查梨条的王二撮合,约定为夫妻。往来半年,王焕钱已用尽,被鸨母赶出妓院。此时,恰值西延边将高邈来洛阳操办军需,看中贺怜怜,欲买下;鸨母贪财,便以三十贯钱卖给高邈。怜怜不肯,哀叹道:“心事无靠托,泪暗滴,灯花偷落。”王焕得知后,持刀欲砍杀鸨儿,又没有成功。贺怜怜被高邈带到承天寺居住,她情系王焕,赋[长相思]词一首央王二送去,暗约王焕晤面。王焕便化装成乞丐乘机进入承天寺与她见面。怜怜赠他路费,劝他到西延边关立功,并作[南乡子]词勉励他。王焕到了边关,果然立功,被授西凉节度使之职。高邈因擅用公款娶妾,受到官府法办。怜怜向官府申诉:“妾是焕妻,不愿从邈。”于是官府判怜怜归王焕,夫妻重得团聚。

此剧在南戏创作上,一改原来的“痴心女子负心郎”的套路,从正面讴歌了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以及追求美满的婚姻而所作的种种不懈的努力。同时亦批判了在封建统治的包庇下鸨儿可任意践踏妓女婚姻的娼妓制度。难能可贵的是剧作者丝毫没有歧视妓女的身份,而是满腔热情地予以同情与关怀,把她们当作良家女子一样来看待,从而为那些卖身妓院或被迫做人小妾的卑下女子树立了争取婚姻自由的榜样。正因为如此,才使京都某仓官的诸妾观看此剧后而纷纷“群奔”而去,在中国戏曲史上留下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上泗山歌 2024-04-19
德寿岁时 | 今日花朝,请收下这份临安赏花图 2024-03-27
吴山明笔下的黄宾虹像 2024-03-25
游记文学里的杭州 2024-03-21
清代才女林以宁的西湖情缘 2024-03-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