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从《竺可桢日记》看国立浙江大学西征始末——西征第一阶段:出浙江记(一)
来源:浙大档案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杭春  日期:2023-04-28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36-1949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日前,浙江大学档案馆藏《竺可桢日记》手稿,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本期我们选编了李杭春老师纪念竺可桢校长文章,以志庆贺。

自1936年4月受命掌校至1949年4月离开浙大,竺可桢有13年的生命与国立浙江大学休戚相连;而这13 年也是浙大处境最险恶却发展最迅速的历史阶段,尤其是“文军西征”那段光荣而艰难的时光。十年前问世的《竺可桢全集》足以向我们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史料,还原老校长当年率校西征的全部因由和过程。

微信图片_20230428162349.png

《竺可桢全集》

1937 年7 月14 日,竺可桢辗转抵达牯岭,作为特邀代表参加7月16-17日由蒋介石召集、160余人出席的庐山抗日谈话会,“由蒋介石报告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之处置,谓政府已具决心”(《竺可桢全集》第6卷《日记》1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36 页。以下出处相同者,只注页码),那番载入史册的抗日宣言《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即是此时发表的。期间,教育组和国立大学校长也分别集会,并“议决建议于大会:如战事发生,学校不停办”(335),指导学生“战时能为国家服务”(337)。

同年7月24日,竺可桢回杭州;27日,“七点半至八点在电话局浙省广播无线电台演讲‘救亡图存中每个国民应尽的职务’”(342)29日,北平失守;30日,“南开大学被日本所毁”(343)。8月2日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各所均愿搬长沙”,而军事当局也“已议决令南京居民迁移他往。如不愿迁将强迫之,使全城只留二十万能留守之人”(345)。对此,竺可桢似不甚认同,绍兴人特有的执拗让他更望国人能“头脑镇静,视死如归”(345)。

的确,恐慌带来的混乱让人头脑失常,行为荒谬,以至“宁波人搬至杭州,杭州人搬至宁波……”(348)。8 月10 号,校内新组成“特种教育委员会”,“嘱黄君理在土山下筑隧道,以为飞机轰击时避难之所”(349)。

微信图片_20230428162354.jpg

棰枳《土山剪影》

(载《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177 期)

土山坐落在当年蒲场巷(大学路)浙大校内,“工学院三面环水,护成土山,风景优美”(据《21年度国立浙江大学概览》),在当时浙大学生看来,“要算是我们学校里最有趣的去处了”(棰枳《土山剪影》)。土山不高,面积却不小,“三面的土山,系遥接着城墙,围绕在军装局的匡外的”(郁达夫《移家琐记》,见《郁达夫全集》第3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4页),可见一直延伸到现在的环城东路、护城河边,其青山绿水的样貌,或许现在的横河公园依稀尚存。在土山下筑隧道作防空避难之所以抵御敌机侵袭,是竺可桢最初的设想。

但战火却不由分说从华北燃到了上海。8 月13 号,淞沪会战爆发,“中午邀请之江李培恩、艺专林风眠及医专王吉人在校中膳……之江将仪器等移往山后,艺专移西湖中之黄庄,故浙大移湘湖实为较远矣”(351)。这是竺可桢在日记里第一次透露迁校,不过也像是应之江、艺专之举随口一说。萧山湘湖有浙大农场,素为浙大地盘。18日,在南京主持中央究院气象研究所“所务会议”时,竺可桢亦仍“劝诸人安心工作,并在山巅作筹备,以为藏身之所……但期地震仪室可以抵当二百磅之炸弹”(354)。

直至8月19日,“日本人飞机轰炸北极阁,延烧中央大学”(354)。这天,竺可桢正在中央大学图书馆定各校取录新生事。“六点二十分将回寓,适又警报,倭寇来犯……时余与姜亚光、宝堃、温甫夫妇等均立台上二层远瞩,忽闻西北方机声……忽一弹下,中央大学屋顶被毁,所中窗破。余等知在台上之危险,而急奔至地下地震室中。时敌机已过,待五分钟再上,则见太平门外火起,延烧子弹库,半小时方熄,而中央大学内又火光融融矣。(354-355)

第二天,得知“中大内部共打死四人,一为校役,三为建筑工人”;而郑晓沧、卢亦秋等当时亦在图书馆楼下避躲,“有一弹落地,离圕不过四五米云”(355)。

这段亲身经历对竺可桢触动不小。8月21 日,一直犹疑的竺可桢决计全家离宁去杭,“新寓方住两年,怅然告别”(356);2日,“中午至孤云草舍晤骝先……渠亦不主张中央研究院一哄而散,并谓浙省府仍照常办公,惟对于大学则主张迁移”(356)。骝先即朱家骅,时浙省政府主席。                        

原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1期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