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杭州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 还有13天 有一位先生,他先后就职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杭州高级中学师范部、杭州师范学校等学校,以37年教学生涯见证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变迁。他就是周天初,一位终身从事美术教学的艺术大师。 周天初(1894—1970),浙江奉化江口街道周村人,别号天衣居士,奉化诗人石虞先生之哲嗣。1918年经任广东盐务副使的父亲同意,与弟周天裕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画。1922年回国后终身从事美术教育。周天初初擅西画,继学国画,能以自然为师而独创新风,老年犹作画不息,探索新的艺术境界。 诗画名世 对周天初的诗画,张厚植有这样的评价:藏神秀于典雅,溢古体于豪瀚,词婉气和,一唱三叹,雅有风人深致,益以见君得山水者多也。因其西画、国画双重背景,周天初能将西洋画的一些特点很好地糅合在中国水墨画中,使其所表现的物体既有西方的立体造型,又富有国画的意蕴美。 谈到中西融合的绘画创新和探索,周天初有诗曰:“趋新多险阻,反古亦超趄。谁能酌其中,脱然出囹圄。绘事虽小道,造诣亦良苦。黄荃善双勾,允称无双谱;徐熙没其骨,卓然一枝树。厥初师造化,于焉成鼻祖……一味尚形似,见与儿童伍……” 人物传记《韶华老人周天初》 一代宗师 周天初才华横溢,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毕生主要精力都放在师范美术教学上。有许多知名的美术界朋友建议他去做其他工作,薪金比在师范教书要高得多,但他都婉言谢绝。 他早先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习画,1918年远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习画,潜心研究西洋画的原理,尤致力于透视学与色彩学。1922年秋,周天初学成回国,任教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翌年春,兼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杭州师范大学前身)课务。 《周天初先生担任教席念五周年执教杭师十六周年纪念册》 除了在一师任教外,周天初还在其他学校兼职美术教育。1924年周天初应沈定一之请在浙江艺术专科学校兼教西画一年半;同年起,应林风眠、潘天寿之请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院)兼职任教8年,主要教授色彩学、透视学。1923年秋,女师改称浙江省立女子中学,一师并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杭州师范大学前身)。1931年6月,师范独立,杭高师范科停止招生,周天初转入复校后的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任教,直至1958年退休。周天初在师范学校任教前后达37年,学生遍及浙江省内外美术界。 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由 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由四块石材的浮雕碑座和顶部人物两部分组成。 顶部是两名军人立像。立像中的军官,挺立远望,左手持望远镜,右手指向东北方;身旁的士兵手握枪杆,身略前倾,作随时出击状。在高高的纪念碑上,四角各塑立了一颗垂直向下的炸弹造型,既完整了纪念碑的构成,更真实记录了日军炮弹轰炸的罪行,鲜明地揭示了我抗日将士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英勇气概和不屈的精神气质。 基座浮雕正面是《纪念》:以三个优美的女性为代表,她们手持花圈,向为国牺牲的将士致深切的哀悼。左面是《抵抗》:表现士兵们齐心协力、沉着应战的情状。右面是《冲锋》:以一士官为中心,他给士兵指示目标,命令前进。后面是《继续杀敌》:受伤的士官仍手指敌方,指挥义无反顾的士兵杀敌。 图为重塑过后的八十八师淞沪会战纪念碑,基座四面浮雕未恢复 这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战争题材的纪念碑,从该纪念碑的人物形象、动作效果上看得出,设计者周先生对淞沪会战有独到的理解,兼而又考虑到了老百姓的欣赏习惯,这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纪念碑在展现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精神的同时,也与西湖的美景相结合,给人以回味。该纪念碑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拆,2003年结合湖滨新景区建设得以重塑。可惜的是,基座四面的浮雕没有恢复。 从1922年至1958年,我校校名几度更易,办学地点也因时事、战乱几度变换。但在这风雨飘摇的几十年中,周天初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培养出一位又一位的美术大家,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而先生之名也以其美术之风、育人之风广传后世。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