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 | “钱…
阎步克:“同学们,这是我在北…
重磅图录「王陵秘色」|吴越国…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特别关注
 
灵隐山下的钱塘县治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 | “钱…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
熟悉的陌生人
禹杭履迹
 
南宋人在杭州丨张浚:长城万里张魏公
来源:浙大文史出版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8-30


他拥立高宗、从龙有功;他抗击金兵、平定叛军;他以洗雪靖康之耻为己任,虽历经坎坷却至死不渝;他一生力主恢复中原,是南宋王朝的万里长城。他是南宋名臣张浚。从北宋到南宋,张浚实实在在地走过了两宋之间的裂缝,也真真切切地参与了南宋王朝的建立。

高宗曾将张浚比作辅佐司马睿南渡的王导,但是论及张浚屡次兵败时又说:不光朕知道,天下人都知道张浚没什么军事才能,张浚论兵就是没事找事。以至于愤怒发誓“宁至覆国,不用此人”。朱熹与张浚之子张栻交好,二人俱是名满天下的理学宗师,曾一同在岳麓书院开启了学术会讲的历史。朱熹受张栻之托撰写《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赠太保张公行状》,赞扬张浚“忠贯日月,孝通神明,盛德邻于生禀,奥学妙于心通。勋存王室,泽在生民,威震四夷,名垂永世”,但是转头又对自己的弟子们表达了相当客观的评价:张魏公才能很低,虽然大义极分明,但完全不会做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张浚的每一段人生旅程都已经化为泛黄故纸上的历史字句。唯有在历史长河中找到南宋的位置,在地图简册上圈出东南一隅的临安,才能让这个风流人物的形象重新鲜活于世人眼中。

微信图片_20230830092808.png

湖南长沙宁乡张浚墓

传檄天下破苗刘

【建炎三年:临平】

临平是杭州的东北门户,也是张浚来到杭州的第一站。两三年前,他还只是东京城中一个小小的太常寺主簿,后他以平定苗刘之乱的功绩升任知枢密院事。从临平直趋临安行宫,张浚力挽狂澜,自此声闻天下。

张浚,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绍圣四年(1097)出生于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据传,绵竹张氏乃是西汉留侯张良以及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后代。张浚的五世祖张璘在唐僖宗时任国子祭酒,黄巢之乱时随从唐僖宗逃亡蜀地,因此定居成都。曾祖父张文矩早逝,曾祖母杨氏带着三个儿子投奔绵竹娘家,因此落籍绵竹。祖父张铉,庆历元年(1041)举茂才异等,后以殿中丞致仕。父亲张咸,中元丰二年(1079)进士,历任州县属官。绍圣元年(1094),张咸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制科,因此被称为“张贤良”。

据说有一天张咸在白天睡觉,梦到神人自天而降,对他说:“天命尔子名德作宰相。”梦惊醒之后没多久,张浚出生了。在此之前,张咸已经有了四个儿子张澥、张潮、张潞和张滉,总不能给小儿子取名张德吧。因此,他便给小儿子取字曰德远。

张浚四岁时,他的父亲张咸就去世了。母亲计氏当时只有二十五岁,于是娘家父母劝她改嫁,但计氏坚决不同意,勤苦抚育幼儿,教授他父亲的诗文和言行。因此,张浚自幼便行为端正,亲人、邻居们见了之后都相信他将来必成大器。事实上,长大成人的张浚也的确没让人失望。

及冠之年的张浚来到汴京,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学习。政和八年(1118),二十二岁的张浚登进士第。靖康年间,张浚被任命为太常寺主簿。靖康之难发生后,张浚拒绝出任张邦昌朝廷伪职,逃入太学之中。听说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后,张浚立即驰赴南京,投奔新君,除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员外郎,擢殿中侍御史。张浚随着仓促建立起来的南宋朝廷来到扬州,向高宗进言:“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张浚认为金人必会进犯,但当时的投降派宰相黄潜善、汪伯彦都对张浚的谏言不以为意,甚至加以嘲笑。高宗也相信了黄、汪二人信誓旦旦的保证,以至于在张浚传来金军南侵的军报时,高宗仍在扬州行宫中幸御妃嫔,在矍然惊惕下丧失了生育能力。

建炎三年(1129)春,金军攻陷淮甸,高宗慌忙南逃至杭州,张浚则受命驻扎平江府,在苏州、嘉兴一带控扼军马。这时,杭州城中发生了一场由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彦领导的兵变。他们割下了奸宦王渊的头颅,在行宫门前高高挑起,声称高宗得位不正,逼迫他逊位于皇子赵旉,并请出隆祐太后孟氏垂帘听政。退位后的高宗被尊为睿圣仁孝皇帝,移居杭州半山的显宁寺,并更名为睿圣宫。当改元明受的制书下发到平江时,张浚大为震惊,命属下藏匿不宣,与张俊、韩世忠谋划带兵勤王。这时,杭州城中得意洋洋的苗、刘二人致书招揽张浚,张浚直笔指斥“废立之事,谓之大逆不道,大逆不道者族。今建炎皇帝不闻失德,一旦逊位,岂所宜闻”。于是,苗、刘二人派遣重兵防御临平,试图污蔑张浚危害社稷,责贬郴州。当刘光世和吕颐浩的军队接踵而至时,张浚遂传檄中外,历数苗、刘之罪,率军奔赴杭州勤王。

张浚抵达临平时,苗翊、马柔吉的军队仍在这里拼死抵抗,最终韩世忠的部队大破叛军,苗、刘二人拿着高宗所敕赐铁券逃出杭州。建炎三年(1129)四月三日,隆祐皇太后宣布撤帘。这一天,张浚和吕颐浩一起进入刚刚从杭州州治升格而成的行宫,拜见复登大宝的高宗,伏地涕泣待罪。

高宗激动不已,慰劳再三:“从前在睿圣宫,朕与隆祐太后两宫隔绝。有一天朕在喝汤羹的时候,小黄门忽然传来太后之命,不得已将你贬至郴州。朕不知不觉间竟将汤羹洒在了手上,一想到你被贬,国家大事还有谁可担负啊。”

张浚呜咽流涕:“陛下对臣眷遇优厚,擢升臣官至中枢,臣竟不能护卫陛下,以致于金人骑兵进犯,灾祸变故暗中发动。臣犯下如此大罪,怎么敢再论功劳呢?”

微信图片_20230830092808_1.png

宋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

高宗再三感慨,又单独留下了张浚,引入内殿拜见即将撤帘的孟太后,道:“皇太后知道你是忠义之人,想要见见你,正好还在垂帘,便召你过去聆听教诲。”正说着,高宗解下身上的玉带赐予张浚,又欲拜张浚为相,张浚以年轻晚进、资历浅薄辞让。

重重帘帷之内的孟太后,是当年推行元祐更化的宣仁圣烈太皇太后高氏为哲宗精挑细选的贤内助,于元祐七年(1092)册立为皇后,承载了元祐士大夫理想政治秩序的美好期望。绍圣三年(1096),哲宗废孟皇后,时张浚尚未出生。元符三年(1100),向太后复立孟氏为元祐皇后,崇宁元年(1102),徽宗再废孟皇后,时张浚还在家乡绵竹听母亲讲授诗文学识。靖康二年(1127),张邦昌迎孟氏入延福宫,恢复元祐皇后的尊号,垂帘听政,时张浚已逃入太学之中。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灵隐山下的钱塘县治 2025-01-02
吴山广场旁这个“小区”曾出过大人物!他的一个决定,救下好多人… 2025-01-02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游记》 2024-12-30
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周贺诗集》 2024-12-30
湘湖轶事|何舜宾与知县邹鲁 2024-12-3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