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庚(1903-1986),原名叶樟根,又名叶伟清,原分水县百新乡(今桐庐县百江镇)冯家村人,出生在开化县中村乡西畈村,家境贫苦,8岁替人牧牛,12岁起打零工。1926年6月,他为本村地主当脚夫,去了广东韶关,就地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军北伐。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军区后勤运输部副部长、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部队、民兵和预备役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情系桑梓,曾四次回家乡百江探亲。叶长庚将军一生曲折传奇,晚年时,他整理了17万字的革命回忆录——《从脚夫到将军》,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投奔红军 奖赏大洋不心动 1926年,叶长庚为本村一位陈姓地主当脚夫,跟着他去广东韶关。当时听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列强!打倒北洋军阀!”的口号,叶长庚不甚明白其中的内涵,但彼时还是热血少年的他受到革命精神的感染,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因作战勇敢,年纪轻轻的叶长庚迅速被提拔为机枪连代理排长。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让叶长庚深感不满。1929年12月,叶长庚本受命率队往吉安攻打红军,他却趁这个机会,带了本排的22名战士以及2挺重机枪、8支步枪,投奔了红军。
当时,接见叶长庚的正是彭德怀军长。他把叶长庚拉到房间里坐下。彭德怀忽然问道:“你是共产党员吗?”叶长庚摇摇头说:“还不是。”彭德怀问:“你想不想加入共产党?”叶长庚说:“想呀!”
当晚,彭德怀主持召开党支部大会,讨论叶长庚入党的问题,但没有通过。考虑到部分同志对叶长庚过去是国民党军队军官身份的顾虑,党支部最后决定再考验他一段时间。1930年4月,红军党组织根据叶长庚的表现,吸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叶长庚走上了他向往的光明大道。 叶长庚与妻子的合影 长征带病 翻越雪山不掉队 叶长庚戎马一生,保家卫国。在复杂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敢打硬仗、恶仗,曾多次受到中央军委嘉奖。他参加过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过草地、爬雪山,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2、6军团长征时,叶长庚是红6军团新兵师师长。说来不巧,要过雪山时,叶长庚突发疟疾。他硬撑着一口气骑马行军,渐渐支撑不住,就由两个警卫员搀扶着走,后来还用上了担架。
这天晚上,时任红6军团政治委员的王震来看叶长庚,向他传达了军团党委的安排。第二天一早,部队要翻越大雪山。这座雪山,上山四十里,下山七十里。山上空气稀薄,积雪覆盖,行走很困难。
考虑到叶长庚的身体情况,王震说:“长庚同志,军团党委开会研究,决定将重病号寄养在老百姓家里。我和萧克同志反复考虑,认为你身体太弱,确实难以爬过雪山,打算给你留下一名通讯员、一名马夫、一匹马和一百元银圆。你找个地方养好伤,再北上去找部队。”
然而,叶长庚不同意,他坚决地说:“生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就是爬也要跟上部队。”
要翻越大雪山,困难难以想象,常人都不一定吃得消,而叶长庚却以带病之身攻克千难万险,成功翻越雪山和主力部队会合,靠的就是他内心炽热的信仰力量。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叶长庚将军第二次回乡,与姐妹及亲属在杭州灵隐寺合影。 铁血抗日 强忍失子之痛不畏缩 叶长庚是一位军人,也是一位慈父。抗战期间,由于常年与敌人打仗,部队居无定所,叶长庚便把儿子国庆寄养在赵家庄一位姓赵的大娘家里,隔段时间去看他一次。
1939年9月的一天,叶长庚从军区开完会回来,特意去赵家庄看望刚满三岁的儿子国庆。
刚走进赵家庄,叶长庚就预感不妙,只见村子里一片混乱,有几间房子坍塌了,断垣残壁间冒着青烟。
看样子,日军刚刚在村子里扫荡过。叶长庚不由加快脚步往赵大娘家走去,刚到门口就听到阵阵哭声,等他走进院子里,看到的却是国庆的尸体。
赵大娘看见叶长庚,哭得更大声了,哭喊着:“国庆……他……他让鬼子给……给杀了……”
叶长庚从乡民那里得知,日军进村扫荡的时候,小国庆正在街上玩耍。有个汉奸认出了他,向日军告密,指认国庆是平山八路军游击司令的儿子。为了报复八路军,日本兵残忍地杀死了小国庆。
听了乡民的诉说,叶长庚强忍失子之痛,坚定地说:“乡亲们,日本鬼子侵略我们中国,杀害了我们千千万万个骨肉同胞,鬼子欠下的血债,一定让他用血来偿还!”
虽历丧子之痛,但叶长庚在战场上愈战愈勇。在抗日战争时期,叶长庚历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晋察冀第五专署民兵部长等职,指挥部队和游击队多次痛歼日伪军。
此后,叶长庚还指挥过黑龙江全省的剿匪斗争,率部参加了鄂西战役。在解放重庆、成都等重大战役中,叶长庚所在部队担任主攻任务,皆胜利完成任务,为全国解放和新中国建立作出了积极贡献。 杭州桐庐百江镇叶长庚公园 四回故乡 百江情深不褪色 革命胜利后,叶长庚四次回到故乡。虽身为将军,但叶长庚身上没有什么架子,始终保持朴素作风,关心乡里乡亲的生活。
首次回乡的第一天,叶长庚就在村里召开了“乡亲见面会”。他对乡亲们讲:“全国解放了,农民有田种了。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将来我们都会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第三次回来的时候,叶长庚看到乡亲们出行过河很不方便,提出要在村里建造一座新桥,方便村民出行。
前辈创业历艰辛,长征接力有来人。如今,百江镇已建成叶长庚公园、炮台山公园。另外,叶长庚将军纪念馆也正在规划建设中,纪念馆将成为叶长庚精神的重要载体,让人们更好地缅怀将军事迹,继承革命传统。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