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特别关注
 
明清仿宋瓷生产流变
来源:《瓷中珍品》  作者:邓禾颖  日期:2023-11-16

从元代起,景德镇成为全国性的制瓷中心。到了明代,在制瓷业的激烈竞争下,各地不少窑场败下阵来,所烧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与景德镇的产品抗衡,景德镇的产品几乎占有全国的主要市场,中国的瓷业生产由宋代的“百花争艳”近乎变成了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明代景德镇瓷业烧造盛况空前,各地名师巨匠先后流向景德镇,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称。

为了满足宫廷用瓷的需要及朝廷对内、外赏赐和交换,明初开始建立御窑厂,派遣“督陶官”管理窑务,其产品称作“厂官窑”。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御窑厂设立于洪武二年(1369),其所制瓷,只求精工,不计成本。在御窑厂生产的产品中,不惜财力仿烧前代名瓷、追求艺术欣赏价值的特色非常突出,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仿宋代名窑名瓷。此时也是中国古代大量生产仿古瓷的开端。

微信图片_20231116143411.png

明成化款仿哥釉菊瓣式杯

从传世品看,明代仿汝、哥窑器始见于宣德时期,仿官窑器则始于成化时期,但当时一般只注重模仿官窑的釉色,而保留当朝瓷器的造型,还往往与当朝的官窑瓷器一样落有年款。从传世品及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遗址出土物看,明成化仿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有簋式炉、花觚、长颈瓶等,有的在外底书有“大明成化年制”青花楷书款,有的则不署款。釉色灰青,釉层较厚,釉面光亮,开片除了少数比较密集以外,大部分较稀疏。成化朝的仿官器与同时代的其他瓷器一样,具有胎质洁细、釉质纯净的共同特征。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吕成龙先生介绍,明代景德镇仿南宋官窑器均为灰白色胎,无法形成“紫口铁足”特征,故有的器物在口沿及足底露胎处刷上酱褐色釉汁,以模仿南宋官窑瓷器“紫口铁足”特征。

微信图片_20231116143413.png

明成化款仿哥釉双耳瓶

到了嘉靖、万历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好古之风重兴,形成了庞大的古玩市场,文物价格陡然飙升,必然刺激仿官瓷器的全方位模仿。从宣德年间开始的“官搭民烧”制度,到嘉靖以后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所谓“官搭民烧”是御器厂对民窑进行盘剥的一种方式。明政府每年所烧造的瓷器,在形式上有一个额定的数字。以工部所属的营缮所丞管理工匠,御器厂在政府系统应属工部营缮管辖,每年通过工部颁发的烧造瓷器的额定任务,称为“部限”。但是在部限以外,往往由于宫廷的需要又临时加派烧造任务,这种额外的加派称作“钦限”。嘉靖以后,瓷器烧造数字激增,御器厂一般只烧造部限的任务,而所谓的钦限任务则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分派给民窑完成。民窑根据派给的任务烧造,成器后要经过御器厂近乎挑剔的挑选。若民窑无法烧造或挑选者认为不合格而不能完成任务,御器厂就将它自己烧造的器物高价卖给民窑,让民窑用这些买来的瓷器再上交给御器厂以完成钦限。客观上讲,景德镇民窑遭受如此多的盘剥必然会影响其生产的发展,但从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而言,这种制度无疑有利于提高当时的制瓷技术水平,这也是明代民窑仿宋官窑主要集中在明中晚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时的仿官窑器形主要有尊、瓶、洗、笔山等,一般不书款识,但和官窑一样,也是只仿釉色纹片而不仿器形,许多仿宋官窑器都具有浓郁的明代造型风格,故少有乱真之作。

中国瓷器发展到清代臻于鼎盛,产品质量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但到此时,那些历史上曾闪耀瓷坛的越窑秘色瓷、汝窑及官窑瓷器等等,或由于产量低、原本数量就很少;或因生产时间短暂,数量有限;抑或因其产品性质,都已是难得一见,乾隆皇帝甚至发出了“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稀”的感慨。由此也促使清代历朝仿古之风盛行,尤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间更是仿古瓷生产的极盛时代。此时国力强盛,督陶官学识渊博,勤心供职,工匠身份相对自由,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雍正六年(1728)到乾隆二十年(1755)的二十多年间,督陶官唐英在御器厂与工匠悉心钻研,在“仿古、创新”两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成就。从雍正到乾隆初年,景德镇的仿古瓷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对宋代五大名窑及龙泉窑等无所不仿。此时的仿官窑器有一个区别于明代的显著特点,即有不少器物是以内务府发出的真品为蓝本,不仅仿釉,也仿造型,有些仿品还以新仿器为古器配盖、配对等,据雍正十三年(1735)督陶官唐英所撰的《陶成纪事》载:“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可知仿官窑器在当时被称为“仿铁骨大观釉”,此名的由来,按清代蓝浦撰《景德镇陶录》:

“大观,北宋年号,即有官窑时也,宋本称‘官’字,唐隽公不书‘官’,纪‘观’,称‘大观釉’,盖以镇陶有厂官器,民俗有官古器,故用‘观’字以别之。其实大观即宋官釉,或疑‘官’‘观’为二,皆伪。”

从传世品的情况看,清代官窑的仿宋官窑作品大多和明代一样落本朝款,乾隆时还有“大清乾隆仿古”专门款书于仿古器上,雍正、乾隆时仿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有双耳瓶、穿带瓶、贯耳瓶、双耳扁瓶、八棱撇口瓶、胆瓶、弦纹瓶、贯耳方壶、尊、三足炉、鬲式炉、花觚等陈设用瓷及水丞、笔掭、臂搁、砚等颇具时代特色的文房用品,几乎没有钵、碗、盘等日用瓷,这可能与清代青花、五彩、粉彩等制瓷技术比较发达有关。所仿器物釉质凝厚滋润,有粉青、灰青等色,釉面开片,为模仿南宋官窑“紫口铁足”特征,特在胎中配入紫金土。仿品有的署款,有的则无。无款的瓷器中有的属造型、釉色均仿宋官窑,故鉴赏时应着重考虑器物的造型、底足处理及釉面特征,另一种造型不见于宋代,属于新创,相比较易区分新旧。就前者而言,尽管几可乱真,但与宋代真品比较,还是有一定差距。从造型上讲,宋代瓷器的总体风格是秀丽挺拔,线条自然柔和;而明清仿官器不仅总体造型不及宋代官窑秀美,且线条过渡也不自然,有的则棱角过于分明。底足的处理以雍正仿品为例,足部修坯过于规整,呈滚圆的“泥鳅背”,抚之手感极细腻。釉施至底足边,往往呈现黄、黑褐色线纹。而南宋官窑瓷器并不特别注重底足的处理,有的圈足较高的,往往有变形现象。

微信图片_20231116143415.png

清雍正款仿官釉贯耳六方壶

乾隆仿官早期仿品基本上是雍正仿官的延续,晚期质量稍差。器形有观音瓶、莲瓣直口瓶、葵瓣六足洗、水丞、笔筒、花插、葵口碗等。

乾隆以后历朝仿官产品的造型、釉色较清前期明显逊色。尤其是咸丰以后,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正处在衰落阶段,除了光绪朝有少量精品外,其他瓷器多数质量低劣,仿官产品釉质稀薄、釉色浅淡,没有深沉感,开片亦不清晰。




相关内容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打造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 2024-12-1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