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阎步克:“同学们,这是我在北…
重磅图录「王陵秘色」|吴越国…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特别关注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
熟悉的陌生人
梅花竹里一舸归——廖可斌教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似水年华
 
口述历史:余杭“四无粮仓”创建亲历者汪柏铭的保粮记忆
来源:余杭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11-24

我叫汪柏铭,出生于1932年,解放前在余杭南门头信源米店工作,1951年夏天,我成为余杭中粮支公司粮食保管员。当时,余杭有5个粮库80座粮仓,绝大部分是利用祠堂、庙宇、民房改建,破旧简陋,潮湿阴暗,小而分散。保管设备只有筛子、扫帚、粮温计等简单工具。我当时工作的粮库就是用地主的房子改的,在泥地上撒一层谷糠,再铺上一层竹席,就开始存放粮食了。简陋的设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最严重的就是粮食遭受的虫害。

我记得闲林有一个粮仓曾用白布覆盖粮面,数小时后布上就爬满了粮堆里爬出来的害虫,密密麻麻得形同蚕种纸一样;还有仓前的一个粮仓,麦蛾在仓内飞,情景就像沙尘暴。保管员进仓检查粮食,出来后满身红块发痒,连邻里群众家里吃饭时菜里都有麦蛾,睡觉的蚊帐上也停满了虫子。当时城关的一个粮仓存小麦八千多斤,被虫子损害了两千多斤,眼看着金灿灿的稻谷遭受损失,我们粮食保管员感到十分痛心。

保粮防虫刻不容缓

粮食是命根子,国家把这么多粮食交给我们保管,如果在我们手里造成损失,就是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中央。1952年7月,余杭县专门成立了“保粮委员会”,领导各粮库做好防虫、防鼠、防雀、防霉、防匪、防特、防火工作。1953年余杭县粮食局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以“减少粮食损失,创建‘无虫’粮仓”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落实“防重于治”的粮食保管方针,重点从“防”入手,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用双手和简单工具,大搞清洁卫生,城关粮库邢福河和闲林粮库喻传秀带头爬进地垄,他们被里面的脏物熏得头昏脑涨、直想呕吐,身上被擦破出血,仍坚持到底,不放过每一个死角。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保管员干劲倍增,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细致而系统的科学方法和经验。

第一是彻底进行清仓消毒。在粮食入库前空仓时,出一仓,清一仓,进行系统地、彻底地消毒杀虫工作,包括彻底扫除、清理仓具、剔刮虫巢、药剂消毒、嵌缝粉刷、复查补课,扫除仓内六面的灰尘、虫网,清除仓外的杂草、砖瓦和垃圾,做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堵住藏虫缝,刨出越冬虫”。第二是保持清洁、防止感染。粮食入库前,各仓库都和有关的乡人民政府签订合同,切实做到晒干扬净,潮粮、虫粮不出村,确保入仓粮食合乎标准;接粮入库时认真检验粮食品质,坚决做到“品种分开、好坏分开、干湿分开、虫粮与无虫粮分开”,防止互相感染,为入库后的保管创造有利条件。第三是及时扑灭越冬仓虫。掌握仓虫生活规律,当4月初气温上升到13摄氏度时,组织力量对漏网的越冬仓虫进行深入细致地搜查和扑灭。第四是经常检查,及时处理。粮食入库后,对各库进行粮食品质普查,对查出有问题的粮食分不同情况及时进行“转仓拼仓”“日光曝晒”“过风过筛”“翻动粮面”“密闭储存”等处理。

微信图片_20231124104111.png

1953年春天,我上省里参加了学习。在保粮业务上,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专家计算出来的虫害细账,十对米象虫繁殖五年后,就能损坏八十一万两千斤粮!我学习回来,全县粮库正热火朝天地开展仓虫防治工作。可是自己所在的山川台粮库的虫子还很多,最严重的一个仓一公斤的麦里有一百二十多只“锯谷盗”。有一些人认为:“山川台是个收购仓,进出粮食多,虫子不好防。”“要不发生虫害,除非是现代化的合理仓库,四面钢骨,六面水泥,加上完善的通风、密闭和机械等设备,才有可能消除虫害。”这事深深地刺激了我,正因为设施条件有限,人的努力才更加重要。我鼓励大家向喻传秀、邢福河学习,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掌握方法,不怕困难,一定能战胜仓虫。山川台粮库的地垄没有打扫过,我爬进地垄和大家一起把仓内仓外、天井、庭院以及仓底进行了彻底清洁。对仓房的梁柱、仓壁、地板的孔隙进行细致地剔刮,清除虫茧和垃圾,用纸筋石灰粉刷嵌缝,并做好“防虫线”。对常用的通气竹垅、箩筐、芦席、麻袋等仓具进行蒸汽消杀,定点 存放,专人保管。黄梅季节采取粮面压盖,防 止“麦蛾”发生。一段时间后,山川台粮库的虫害果然逐渐地减轻了。

微信图片_20231124104113.png

据不完全统计,1953年余杭全县在粮仓内外共清除出垃圾一万九千八百公斤,剔刮清除虫茧、虫尸七百多公斤。开展经常打扫和检查,保持清洁整齐,“平时小打扫,定期全面扫,风雨随时扫”,粮仓内外设施做到“手摸无灰,口吹无尘”。周围群众说粮库“打扫得干干 净净,天天像在过年”,外地参观的同行说“这些粮库打扫得像医院一样”。1953年9月,浙江省粮食厅组织检查组对余杭的无虫粮仓进行检查鉴定,确认余杭全县80座粮仓中有55座实现了无虫。10月24日,苏联仓虫防治专家莫若洛夫在参观考察余杭县仓前、城关和闲林3个粮库的“无虫”粮仓后说:“此地的粮仓可作为粮食保管工作的典范”。

1954年1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食保管工作的报告中,要求各地学习余杭县创建“无虫”粮仓的模范经验。4月底余杭喻传秀、邢福河和山西宁武县周子重作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三个保粮模范,受中央人民政府邀请赴北京参加“五一”观礼,在天安门城楼见到了毛主席、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全国各地粮食部门除了派代表到余杭参观外,还纷纷写信表示创造无虫粮仓的决心。四川省邱崃县粮食局职工在信中说:“报上发表你们创造无虫粮仓的消息后,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目前我们正在学习你们的先进经验,大力展开清仓消毒杀虫等工作,争取今年创造无虫粮仓。”湖南省常德专区粮食局职工也在信中说:“你们创造无虫粮仓是粮食保管工作的好榜样,我们决心学习你们的先进经验,开展创造无虫粮仓的竞赛。”学习余杭经验、把粮食保管工作的质量提高一步的运动在全省、全国范围内迅速形成热潮,并很快取得显著成绩,1953年杭州市区无虫粮仓已占总仓容量的54%。到1954年上半年,浙江仅嘉兴、宁波、温州、金华4个专区初步统计,无虫粮仓就达2680座。

从“无虫”到“四无”

创建无虫粮仓后,余杭粮食系统的干部职工戒骄戒躁,继续发挥集体智慧,决心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在1954年3月初召开的全县保粮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在“无虫粮仓”基础上进一步创建“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四无粮仓”,出席会议的全体人员向中央粮食部和中共余杭县委提出了创建“四无”粮仓的决心书,向全省粮食保管人员提出了倡议挑战书,对此,《浙江日报》在头版作了报道。这是全国粮食部门首次提出创建“四无”粮仓的口号。

我听苏联专家说过,一只大老鼠每年会偷吃三十五公斤以上的粮食,小老鼠每年也能吃掉九公斤粮食,而粮食发热霉坏造成的损失则会更大。要实现“四无粮仓”,就要想办法与鼠害、霉害、雀害作斗争。粮库的保管员对粮仓四周发现的洞隙开沟打夯,填进石子,让老鼠再难以打洞进入,放置防鼠板,发动周围群众集中投放老鼠夹围剿,晚上轮流守夜看护粮食。“老鼠不是那么好抓的,它们很聪明的。当时我们对粮仓仓壁完成嵌缝后,想着连虫都没有地方藏身了,老鼠更钻不进了,但还是有老鼠跑进来的。我就睡到仓库里观察,老鼠是从仓顶下来的,瓦片缝隙间有隐藏的洞缝,老鼠的活动规律,一般夜里九点出来觅食,第二天早上四、五点也会出来,往往几只一起出动。等老鼠全部出动下来后,我就上去把洞塞牢,然后赶它们,赶到老鼠没有力气了,然后眼疾手快按住老鼠的头。抓其他地方是容易被咬的,如果老鼠咬到手,放是不能放的,手稍微一松开它就跑啦。”后来我们对破损粮仓翻盖屋面,还装好防雀网,这样连麻雀也进不来了。那时候最害怕大风大雨,记得有一天深夜,忽然刮风下雨,山川台粮库里的凉棚顶被打坏了。我从梦中惊醒,一想起凉棚里还放着八万多斤黄豆,就急忙起床,也顾不上风雨爬到棚顶上去遮盖。我所在粮库共19座分仓,三个月捕捉了五百多只老鼠,堵塞了八十多个鼠洞。还翻包、摊凉了十一万多斤发热的糯米,翻晒了一百多万斤高水分的稻谷。1954年上半年,余杭各粮库清理垃圾泥土、虫巢虫茧、灰尘稻草、瓦砾等122万斤,捕鼠2500多只,通过暴晒、过风、过筛、摊凉等方法有效改善了问题粮。到8月中旬,全县87个粮仓中,有22个粮仓不但消灭了虫害,而且基本上做到“无虫、无霉、无鼠、无雀”,无虫粮仓也由原来的55个增加到74个。

为了推动“四无”粮仓活动,1954年8月,浙江省粮食厅首次制订了“四无”粮仓标准和鉴定办法,这可称之为全国首部“四无标准”和“鉴定办法”。1954年底,经过省粮食厅组织的检 查鉴定,余杭全县87座粮仓中,实现无虫粮仓76座,无霉粮仓75座,无鼠粮仓30座,无雀粮仓75座,达到“四无”粮仓标准的有27座。余杭实现了从“无虫”粮仓到“四无”粮仓的提升。国家粮食管理部门对余杭首创的“四无”粮仓也给予极力支持。1955年春,粮食部根据余杭提出的“四无”粮仓的内容和广东省蚬冈粮库创无虫、无霉粮仓的经验,提出了《粮食系统全面开展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粮仓工作的意见》,将“四无”粮仓统一调整为“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号召全国粮食系统学习余杭等地经验,全面开展“四无”粮仓创建活动。从此,“四无”粮仓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并很快形成“四无”粮仓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高潮。到该年底,全国创造了2万多个“四无”粮仓。

1955年9月,我应邀赴北京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在会议期间的9月25日,我与来自全国各地其他七名青年保粮代表一起向全国青年粮食保管工作者倡议开展保证粮食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竞赛。

微信图片_20231124104118.png

巩固“四无”和四无粮仓精神

1955年余杭四无粮仓库容占总仓容的81.87%。为进一步巩固四无粮仓率,50年代中后期,我们余杭又探索出了“安静粮仓”“七无粮仓”。“安静粮仓”的特点是:从上年秋粮入库到当年九、十月间出仓为止,虽然中间经过漫长的梅雨及高温季节,但是粮食却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这些“安静粮仓”做到粮食安全进仓,安全出仓,粮食损耗和费用开支比四无粮仓下降明显,1955年余杭首先实现了11座“安静粮仓”。“七无粮仓”则是在四无粮仓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粮食无异味、无变色、无病疫,提高“四无”粮仓质量,但在全省推广实践后,发现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对后三项指标很难作准确的鉴定,很多实际仍处于“四无粮仓”的水平。我们余杭又提出将“四无粮仓”推广到公社,积极发动、帮助民仓(指公社、生产队的粮仓)创四无粮仓。

1956年1月我调到了仁爱粮库,这里的粮库设施条件比其他库更差,屋顶竹壁漏风,地垄木板露烂,于是借来斧头、锯子、钻子进行整修,石灰嵌瓦缝,黄泥糊竹壁,翻砻糠打老鼠,挂芦苇堵雀洞,冬天北风吹得两手发抖,夏天晒得全身流汗。1956年8月初,余杭全县遭遇强台风。我所在的仁爱粮库下属21座粮仓受到台风洪水的冲击,损失惨重,我们冒着大雨赶去抗灾,途径漕桥时,路已冲毁成大缺口,水深流急,我因为不太会游泳,被冲入了水中,将要沉水底时,幸好被同事及时发现,拖着一起游到对岸。赶到白石塘附近,粮仓冲坍了,有100多袋小麦被冲入白石塘水底,会水的同事连忙下水,从水底一袋一袋地捞起,我在岸上拉,周围农民看见了也纷纷帮助。每袋小麦有180多斤重,浸湿后超过200多斤,全部拉上了岸,由于处理及时,减小了损失。洪水退去后,立即组织抢晒湿粮,修补仓房,“粮食仓库当战场,扫帚鼠夹当刀枪”,原先东倒西歪的老房在1958年也达到“四无”粮仓标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仓房设施从传统的木结构仓房提升到现在的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等大容量仓型。储粮工具从筛子、扫帚、粮温计变成了自动化机械化作业,智能化数字化控制。防治手段也从简单的人工物理手段发展到采用充氮气调等绿色环保低碳技术。虽然设施设备在不断升级换代,但保粮人血液里“四无粮仓”精神没有不变。

2014年7月26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任正晓等领导上门来慰问我,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在杭州召开的纪念“四无粮仓”创建60周年座谈会上,还授予邢福河和我为新中国“四无粮仓”创建者优秀代表光荣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四无粮仓”创建的肯定,更是对“四无粮仓”创建精神的肯定。现在的仓储条件和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粮食安全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了,我觉得“四无粮仓”的标准可以变化,但“四无粮仓”精神永远不能丢。“四无粮仓”精神所蕴含的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行业精神,历久弥新,一代又一代保粮人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实际行动赋予更新的时代内涵。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打造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 2024-12-12
回忆余杭鸬鸟羊毛衫厂 2024-12-10
钱茂伟|杭大学习生活忆旧 2024-11-20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的抗美援朝记忆 2024-11-11
良渚古城发现记 2024-11-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