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书院牌匾 求是书院位于上城区小营街道老浙大社区大学路160号。原为普慈寺,光绪二十三年(1897),杭州知府林启创办了求是书院,后几经更名。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称求是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名浙江高等学堂,民国3年(1914)因高等学制改革停办,民国9年(1920)复校。民国17年(1928)改为浙江大学。主殿东侧面 求是书院现存主殿及偏殿,两殿均坐北朝南。主殿为原普慈寺大殿旧址,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为主体建筑附加抱厦屋形式,平面呈“凸”字形。大殿为敞厅,明间设六扇隔扇门与抱厦屋相连,地面方砖域铺。内部梁架为七架抬梁式带前后三步廊。外檐平身科明间四攒,次间三攒,稍间一攒。翼角起翘,有卷棚顶前檐廊,节点处采用替木、垂花柱、雀替等装饰性木构件,雕饰较为精美。另施石质方柱,每开间内柱二攒斗棋、牛腿等雕饰狮子戏珠等图案,形象生动。正立面悬挂黑底金字匾,上为隶书“求是书院”。两侧挂隶书对联一副,即“梵天超法界,全凭佛力,巍峨妙相赛诸天;净土接蓬莱,煞费神工,结构精严成乐土”。 主殿西侧面 楹联 主殿一层平面图 偏殿平面呈矩形,五开间,硬山顶,檐口部位饰牛腿、连机等木雕构件。 偏殿全貌 偏殿一层平面图 求是书院的创办,标志着浙江省近代新型高等教育的产生,是浙江省学习和传播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在浙江省近代书院、新型学堂中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全国它则是最早的文理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之一,开创了我国近代教育的新体例,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广阔而深远的意义。主殿正立面 求是书院是浙江省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有“东南革命策源地”之称,培养了浙江省首批具有近代民主思想的知识人才,一代代仁人志士不断从这里涌现。比如在辛亥革命中作出贡献的史寿白、周赤忱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亦曾就读于此,后因清政府迫害,未及卒业而离去。此外,邵飘萍、陈布雷等均为近现代著名人物。1997年8月29日,该建筑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