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2024年杭州文史学术研讨会…
成明明|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
南宋臨安古都與中國城市文化精…
访吴越文化博物馆馆长:经典背…
 
特别关注
 
2024年杭州文史学术研讨会…
江元祚和他的横山草堂
城雕拾遗 | 踩高跷
明于谦撰镇河铁犀铭文考
艺林文韵
 
清代才女林以宁的西湖情缘
来源:《巾帼何曾让须眉——蕉园诗社与清代杭州才女文化》  作者:朱光明  日期:2024-03-15

林以宁,字亚清,浙江钱塘人。学界一般认为,林以宁生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五月,卒于清雍正八年(1730)三月后。关于卒年,依据是她为梁瑛的诗集《字字香》所作序的落款写的是“雍正八年春三月望,七十六老妪钱林以宁题于墨庄”。

微信图片_20240315102644.jpg

林以宁

林以宁的母亲是顾之瑗,外婆是黄字鸿。顾氏和黄氏均为杭州有名的文化世家,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黄字鸿,字鸿耀,撰有《广寒集》等。林以宁是顾之琼的儿媳妇,其父亲为林纶,丈夫为钱肇修。她诗歌、骈文和绘画皆有名气,撰有《墨庄诗钞》二卷、《墨庄诗余》一卷、《墨庄文钞》一卷等。

顾姒有诗《题林亚清画》云:“梅花竹叶互交加,濡墨淋漓整复斜。忆得昨宵明月下,横拖疏影上窗纱。”从顾姒的诗歌中,可以知晓林以宁绘画水平之高超,潇洒自如,自有气韵,富有高格。林以宁和钱肇修的感情很好,常常进行诗词唱和,唱和的作品被收入《凤箫楼集》,还共同创作了《芙蓉峡传奇》,是中国古代爱情的雅事和佳话。徐世昌《晚晴簃诗话》称其为“蕉园七子之秀”。她的诗歌得到众多选家的青睐和赞赏,入选胡孝思编辑的《本朝名媛诗钞》(清乾隆三十一年刻本)、蔡殿齐编纂的《国朝闺阁诗钞》(清道光刻本)等多家选本。林以宁在戏剧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曾为《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作序。

生活在美丽的杭州,西湖的风光是林以宁为代表的蕉园诸子着墨较多的地方。林以宁的《西湖春泛》写出西湖的轻松活泼。其诗云:“春山晴雨总无常,随处维舟共眺望。堤外暖风翻麦浪,篱边重露湿茶枪。短莼嫩滑泛新绿,老柏连蜷吹古香。每到湖山佳绝处,一齐收拾付奚囊。”西湖的春天,晴雨不定,随处停下小船,眺望西湖周边的景色。苏堤白堤外的暖风,翻起阵阵麦浪,篱笆边的露水湿润了茶树未展的嫩芽。短莼嫩滑,长出了新的绿叶,湖边的老柏树蜷曲着,透出了古香的气息。每次走到湖山佳绝之处,就用文字写下来,放入诗囊之中。

微信图片_20240315102647.jpg

苏堤(清•董邦达《西湖十景》)

从学诗的宗尚来讲,林以宁的诗歌有学唐宋的倾向。“堤外暖风翻麦浪,篱边重露湿茶枪”,与苏轼《儋州》中的“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老柏连蜷吹古香”则有模仿李贺《帝子歌》“山头老桂吹古香”的痕迹。化用唐宋著名诗人的诗句入诗,展现春日西湖的春明景和、湖山清绝,别有风情画不成。

西湖是林以宁常来的地方,不但借以获取灵感,也是打发时间的好去处。春光明媚,何处排遣幽情?毫无疑问,西湖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所在。《湖上行》集中笔墨描绘了西泠桥春游的所见之景,把日暮的西湖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淡淡的雾气笼罩着湖边的群山,群山若隐若现,好像快要飘浮起来一样。早上听到雨水飘落,湖岸的花朵次第落下,不少人在争相挖山泥种芍药。湖边四贤祠畔的春草长得很茂盛,林和靖门前的梅影略显单薄。来到此地凭吊古人,内心四顾悠然,在花底吹笙,紫烟升起,别有一番情味。醉眼看群山,青翠欲滴;千寻飞瀑,鸣响着春泉。日暮高歌一曲,放松内心,歌曲停歇了,仿佛看到了古人的风采。湖光山水浩渺,云脚很低,情不自禁地想乘着小木筏,一直到达天庭。

如果说林以宁的《西湖春泛》是对西湖及周边环境全景式描写的话,那么她的《苏堤行》则是聚焦于苏堤的一个特写,写出了苏堤的灵韵。全诗如下:

苏公堤上看春晓,风堕游丝长袅袅。闲云拂绕翠芙蓉,微露金乌漾天表。光射绮疏鹦鹉绿,吴姬楼头春睡足。纤罗雾縠新妆束,步拾兰苕曳鸣玉。昨宵新涨没鱼梁,桃花软衬杜蘅香。王孙载酒西陵道,日暮高歌花柳傍。故故看人浣纱出,扬鞭笑指双鸳鸯。兰桡画舫行游客,莫使韶华成往迹。彩霞万片照明湖,一路春风啼鹁鸪。从人乞得鹅溪绢,写出苏堤山水图。

苏堤是苏东坡的匠心创造,是西湖富有较高辨识度的文化符号之一,成为后世文士争相描写的对象。

苏东坡把无用的淤泥杂草变成了独到的苏堤,为南来北往的行人提供了方便,为西湖平添了美丽的景致。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仅仅用28个字就写出了西湖的晴雨变化,成为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唱。

若说苏东坡以简约之笔写出了湖滨晴雨,那林以宁的《苏堤行》则把苏堤之美写得更细、更深,如同苏堤的导游词一般,让人能了解苏堤的六桥之美。春夏秋冬是季节的转换,对于西湖来说,各有千秋。春日是无数人喜爱的季节,西湖游春是美好的时光,无数有过此经历的人,常情不自禁地怀念春日西湖。走在苏堤上,欣赏春日风光,暖风熏得游人醉,长长的柳丝或随风飘舞,或垂临水面。西湖的柳树是春天的信使,也是游人踏青的标志。这飘扬的柳丝送走了唐风宋韵,也送走了元散曲明传奇,林以宁想着这些过往,陷入一种深深的思考,或许每一条柳丝上都有着动人的掌故。抬头看了看天空,几朵闲云飘来飘去,阳光灿烂,光芒从天空照射下来,投射到绮窗中,荡漾在水中,芙蓉尚小,楼上女子春睡正浓。一群美丽的女子,早早换上新的妆束,轻松愉快地漫步。昨夜的雨水,使得湖面涨高了些许,没了鱼梁,杜蘅的香气时时袭来,芬芳馥郁。贵族子弟载酒游湖,日暮时分,仍不舍得离开这片湖山,放声高歌在花柳之旁。三三两两的浣纱之人,还有那些双宿双栖的鸳鸯,多么令人羡慕啊!游客或乘小舟,或坐画舫,趁着韶华,游玩西湖。彩霞片片照映在湖面上,煞是好看,一路上春风拂面,鹁鸪声声,简直是一幅美丽的苏堤山水图。

孤山是西湖的名胜,深得文人雅士的热爱。西湖有一好处是诸多景点是相连的,各景点可以便捷地通过小舟到达。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西湖乃至杭州,甚至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林和靖隐居于此,赋予此地独特的内涵。梅妻鹤子的故事,成为一代代国人精神中的深厚记忆。袁宏道、张岱等人都用不少笔墨描写孤山,使得它成为游览杭州一个绕不开的地方。林以宁在月色中到孤山游玩,写出了月下孤山的静美。其《乘月至孤山》云:“月色湖光两合离,舟行冲破碧琉璃。湖心回出一拳石,亭上催成四韵诗。彩笔细书今夜景,画图欲傲古梅枝。还愁后会难频续,归作幽窗十日思。”乘着月色,坐着小舟,在月色湖光若合若离之际,来到孤山。看到美丽景致,写成四韵诗歌。用彩笔细细地书写今夜的景色,画出的图画神韵绝似古老傲岸的梅枝。忧虑接下来的聚会难以继续,回家之后,不禁日夜回想此次美好的夜游孤山之行。林以宁和友人的游玩,颇有魏晋名士的风度。《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故事,当时也是在有月色的夜晚。访戴造门不前,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林以宁和王子猷,虽然两者所处时代不同,但雅兴却相似。

湖心亭是吸引文士的另外一个去处,明末清初著名作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驰名文士圈。湖心亭成为来到杭州不可不去的一个景点。作为杭州本地人,林以宁对湖心亭更是有着深沉的热爱。她一大早就起来游览湖心亭,写下了《晓游湖心亭》一诗:

看山欲上最高台,放艇湖心亦快哉。

柔橹数声天欲晓,晴岚一带雾初开。

堤边小萼因风坼,水底轻云拂棹来。

姐妹联吟诗未就,榜人催去更徘徊。

微信图片_20240315102717.jpg

湖心亭(清•董邦达《西湖十景》)

在东方欲晓之际,林以宁坐船来到湖心亭,远山云雾初开,早晨的风迎面而来,带来丝丝的凉意。堤边的花朵在风中飘动,花萼被风吹开了。天空的流云倒映在湖面上,似乎在追逐着船桨。美好的时光太匆匆,姐妹们联句写诗尚未完成呢,船夫便催促回去,徘徊不定,思虑万千。她不但白天沉醉于湖心亭,晚上也邀请好友一起来此玩耍,累了就在附近休息、留宿。她曾一口气写了三首题为《同石臣、云仪夜游湖心亭,归宿翁庄》的诗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心亭的景色变化:

一枝柔橹冲烟去,几点寒星逐水流。但嗅桂香无觅处,不知身在彩云头。

白槿篱边多吠犬,绿杨深处有藏鸦。薄霜渐变山林色,一带芙蓉初著花。

船回明月将阑夜,梦破晓钟初动时。兴到溪山随命驾,胜情未许俗人知。

林以宁和钱肇修、钱凤纶夜游湖心亭,所见景致与早晨有所不同,向人展现了夜西湖的特色和风貌。轻摇着桨向云烟处划去,背后几点寒星似乎在追逐着水流向前赶去。只嗅到桂花香气,却无从寻觅,原来身在彩云之上。迢遥的几颗星星,衬托出如此宁静的夜晚,别有一番魅力。木槿围成的篱笆旁边多有吠犬,绿杨深处藏着乌鸦。随着薄霜的降落,山林也渐渐改变了颜色,向四周望去,不经意之间,竟发现了一片芙蓉刚刚开花,令人欣喜不已。如果说第一首诗歌还是比较纯粹地写西湖夜色的话,那么这首诗歌中的吠犬、乌鸦等则展示了动态的西湖、充满烟火气息的西湖,别有一番风味。接下来的第三首诗歌,林以宁则继续谈到欣赏了湖心亭的美景后,摇船回去的路上,明月高悬,照亮水面,夜色正浓,晓钟初动,此时正是兴尽而返,让船尽情地漂在水面,一直来到西山,来到翁庄,在此住宿过夜,赏过美景过后,心情仍然很兴奋,此间的胜情,难以尽诉给别人听。三首诗歌从不同层面,将动的西湖和静的西湖都表现出来了,尽管未正面直接诉说对湖心亭的喜爱,但字字在表达对此地景致的陶醉。不愿离去和由着兴致而游而返,体现了悠然自得的心境。或许唯有如此的心境,方可写出一流的文字。在湖心亭的文学书写史上,林以宁无疑是重要的造访者。她见证了湖心亭的日夜,目睹了此地的花开花落,也记录了她的悲欢离合。

通过林以宁的描述,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无限风情和阴柔之美的西湖。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文字,成了山水的最好记录,成为关照自然的一种方式。以林以宁为代表的蕉园诗社才女,正是以卓越的才华,书写了西湖山水,让山水也有了较强的女性气质。


相关内容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湘湖人物|徐渭湘湖题联 2024-11-04
十竹斋,让“木板水印”重回民间 2024-11-01
吴均:山水文章第一人 2024-10-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