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村坐落于杭州市城西距市中心约6公里处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腹地,是个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地、文化之邦、旅游之府”。说到蒋村,其驰名遐迩的“龙舟胜会”不能不提。 蒋村多水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周边远近各村的大小龙船都会汇集到深潭口,举行龙舟竞渡,于是,一个被称为“胜漾”的风俗渐渐形成。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深潭口目睹了一场龙舟胜漾,龙心大悦,赐题“龙舟胜会”四字。得到皇帝的御封,蒋村龙舟由此声名鹊起。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至今日,蒋村龙舟不仅经常出现在杭州市、浙江省以及国内各种龙舟赛事的现场,而且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吃龙舟饭,是与龙舟竞渡相伴而生的有趣习俗之一,蒋村人民把它与正月十五吃元宵、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看得同等重要。蒋村龙舟一般是从农历四月廿四开始划,一直要划到五月十三止。在这一带,五月初五是大端午,五月十三是小端午。传说东海龙王因为行错云雨,被玉帝斩首,龙头掉在蒋村,龙尾掉在了和睦,所以这里便有了大端午在蒋村、小端午在和睦的说法,也有了大端午和小端午都要胜漾的习俗。 要吃上龙舟饭,有支漫长的前奏曲,须经历祭龙舟、请龙王、讨飨、竞渡、谢龙王这样一个过程,前后历时约半个月。蒋村街道信访办工作人员蒋国玉介绍说,农历四月廿四前,各村都要从船棚里取出龙舟,对龙舟进行保养,并摆好供桌,祀上鱼、肉(从前是猪头)、糕点、瓜果和锡纸元宝等祭品,举行祭龙舟、请龙王仪式。 仪式结束,接下来便是划着龙舟走村串户讨飨,同时也为端午节深潭口胜漾进行热身。讨飨的传统,是蒋村龙舟文化的一大特色,俗称“食唠龙船廿四开”(蒋村方言,意为“嘴馋”)。讨飨,为的是募集置办龙舟饭的钱款、烟酒和米粮。旧时置办龙舟饭所需资金缺口较大,讨飨,是对各村自筹募集的一个补充。 ▲金永炎 摄 农历四月廿四一到,沿岸家家户户都准备好飨,等各村龙船上门,视亲疏关系给付。一般村民给飨,用红色托盘,倒上一碗米,上面放一个红包。早年农民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粮食紧张,给飨时,多用麦子、高粱等代替大米。披红是给飨的一种,较讨飨隆重,一般都发生在密亲挚友之间。披红所给的飨比较丰厚,通常为一袋米、一箱酒、一条烟、一个大红包,并且将一条红绸带扎在龙头角上。红绸带也可用红棉絮代替,但所用的粮食非大米不可。 端午节这天,龙舟胜会上演。时间一般是从下午一点到四点。四点以后,龙舟渐渐离去,深潭口又恢复了往时的宁静。参加胜漾的龙舟回到各自的村子,在喧天的锣鼓声中,龙船头将龙王请上岸,并供奉在家。这叫谢龙王。谢龙王仪式庄严神圣,贡品用传统的三牲三果。三牲即猪头(也可用整块猪肉)、鸡鸭鹅、活鱼(只能用鲤鱼、包头鱼或鲢鱼);三果即苹果、梨、橘子等常见水果,每种水果都取双数,为的是讨吉利。谢完龙王,再由下一任龙船头在锣鼓声中把龙王请回自己的家,连同锣鼓一起保存好,以待来年的龙舟胜会。 ▲金永炎 摄 龙舟饭一般吃两餐:端午节的中午和晚上。中餐后竞舟的壮士们要出征,所以伙食相对简单点,人员基本上为龙舟队员。晚餐则是重头戏。鞭炮燃过之后,硝烟尚未散尽,盛大的龙舟晚宴便在笑语喧哗中开始了。龙舟划手、舵手、踩梢手和锣鼓手,是晚宴的主角。此时的他们,抛开生活中的一切压力与烦恼,在觥筹交错中,接受村民们的轮番敬酒。蒋国玉告诉笔者,龙舟饭最早是专为犒劳龙舟手的,后来演变为全村男丁都来参加;2004年以后,取消了对女人们的限制,男女老少一起吃,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早年的龙舟饭,由于正处贫困年代,下饭菜一般只有咸鱼干、咸鸭蛋等少数几样荤菜,以及包心菜、黄瓜、四季豆、葫芦这些蔬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龙舟饭档次越来越高,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当然,其中少不了端午节传统的“五黄”,即黄鳝、黄鱼、黄瓜、鸭蛋黄和黄酒。只是这“五黄”的做法在不停地变化着、翻新着:爆炒黄鳝、葱油黄鱼、凉拌三丝、蛋黄南瓜……新花样层出不穷,大厨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各出高招、尽展其才。 龙舟晚宴是蒋村一带规模最大的村民聚餐活动,小村人数一般有十来桌,大村人数多达五六十桌。每一年的龙舟饭,都由这一届的龙船头负责操办。轮值的龙船头们都非常重视这特别的盛宴,如同嫁女儿、娶媳妇般,置办得尽心尽力。龙舟饭是团圆饭、吉祥饭。各自然村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大家一起祈祷家乡风调雨顺、国家吉祥安泰、人民生活富裕、孩子快乐成长。对于不能前来的老人或小孩,参与者都会在晚宴结束时,讨一份龙舟饭带回家,让老人或孩子一同沾沾吉利,欢喜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