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特别关注
 
阮元杭州联语摭拾
来源:《杭州文史》第37辑  作者:李利忠  日期:2024-07-16

若干年前,我曾为杭州一家报纸的“写食”版,撰写过如下联语:“调鼎和羹,席上共称伊尹;飞觞醉月,座中谁是阮元?”说到阮元,因其曾先后任职浙江将近12年,杭人并不陌生。譬如龚自珍就写有《阮尚书年谱第一叙》,尽括阮元平生功业德行。他在总结阮元的学术成就时,曾将其学术研究领域归纳为训诂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典章制度之学、史学、金石之学、九数之学、文章之学、性道之学、掌故之学等十个方面,称赞他是一代大师。由于文章写得典雅堂皇,惊才绝艳,以至于过去近70年,仍被名重一时的翰林公周锡恩给抄了个七七八八,用作其恩师、湖广总督张之洞55岁寿辰的寿屏。在被幕府中的一个机要文案赵凤昌揭穿后,原本喜上眉梢的张之洞气得有如当头挨了一记闷棍。说起来这两人的事迹,确实颇为相像,都是翰林出身,封疆大吏,门生故吏遍天下……

微信图片_20240716094316.png

▲阮元

嘉庆四年(1799)十月,阮元奉旨署理浙江巡抚,十一月抵达杭州,嘉庆五年(1800)正月实授。嘉庆六年(1801),阮元主持重修岳王庙。前此因乾隆皇帝自辛未至甲辰(1751—1784),曾先后六次南巡,每次抵杭,或亲自驾幸岳飞墓、祠,或委派皇子、大臣拜谒,是以地方官府对岳飞墓、祠,一直随时修葺,鼎新庙貌,以待临幸。经阮元重修后,大门匾额始由“忠烈庙”改称“岳王庙”;入门,中有乾隆御制诗碑,其北为岳飞部将杨再兴像;二门内,东庑祀张宪,西庑祀牛皋,正殿奉祀岳飞;入内为寝殿,中为岳飞与夫人坐像,东庑为岳飞五个 儿子岳云、岳雷、岳霖、岳霆、岳霭之像,称“五侯祠”,西庑奉祀岳飞五个儿媳巩氏、赵氏、钮氏、周氏、刘氏之像,称“五夫人祠”;西偏建启忠祠,中祀岳飞父母,以岳飞女银瓶、孙岳珂配祀。阮元又于岳飞墓阙两侧,以缴获的安南海盗的兵器,重新熔铸了面墓而跪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奸跪像。


岳飞墓前设置跪像,最早始于明正德八年(1513),都指挥使李隆用铜铸秦桧、王氏、万俟卨三人跪像,赤身反翦双手,跪于墓前。因被游人打得鼻塌耳折、指落臂断,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浙江按察副使范涞认为铜的质地不够坚硬,改用铁铸秦桧、王氏、万俟卨三像,并增铸张俊像。从此四铁像反绑两手,长跪墓前。由于多年来前来参观、凭吊的游人,无不对之狂殴痛击,因此四奸跪像屡铸屡毁,屡毁屡铸,几无间断。阮元重铸后,曾戏撰两联,书于小牌子上,分别挂在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铁跪像脖子上:“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唉唉唉,日晒雨淋,我真难受;喂喂喂,人多眼杂,你道好听。”联语幽默里含讽刺,风趣中有痛斥,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四奸肮脏的内心世界,连阮元自己以后谒岳王庙时,见了也不禁失笑呢。


在任浙江巡抚之前,阮元曾于乾隆六十年(1795)八月在山东学政任上,奉旨调任浙江学政,十一月到任,嘉庆三年(1798)九月任满回京。浙江贡院朝南的大门外旧有“天开文运”牌坊,阮元题有一联:“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旧时,又称“秋闱”的乡试,一般在秋季月望之时举行,故有“香时”“黄后”“月满”“潮来”之句。联语有紧张的动作,有轻松的笑容,有味有色有光有声,写景抒情,流露出考生准备充分应付裕如的喜悦心情,寄寓了上一辈对后起之秀的热情鼓励和殷切期望,切地切时切人切事,读来赏心悦目,余味无穷。记得金庸先生也曾说到:“这联我是在小时候记得的,以后每次学校大考或升学考试,紧张一番而交卷出场时,心头轻松之余总会想到它。”及至到了嘉庆六年(1801)八月,阮元身为浙江巡抚,监临乡试,深感浙江贡院号舍狭小、拥挤,考试期间正好又多缠绵秋雨,号舍中雨水泥泞,士子坐卧颇多不适,于是决定将浙江贡院中的所有号舍一律补砌石板,为此共计筹银四千六百六十余两。今杭州高级中学,即浙江贡院旧址,现校园的碑亭内,重刻悬挂着阮元的此一名联。

阮元热心教育,在其督学浙江期间,曾于杭州孤山南麓构屋五十间,并遴选、组织能够从事经学研究的人,编撰成《经籍纂诂》一书。王引之说这部书是:“展一韵而象字毕备,检一字而诸训皆有,寻一训而原书可识。”是一部很完善的字书。到了嘉庆六年(1801)正月,时任浙江巡抚的阮元,在原修书旧地,利用既有房舍建为书院,即著名的“诂经精舍”,选拔浙江十一郡诸生中经学修明、通于一艺者加以培植。关于诂经精舍的题名,阮元在《西湖诂经精舍记》中曾作过这样的解释:“‘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名。‘沽经’者,不忘旧业且勖新知也。”正如这一名称所反映的经学在诂经精舍的崇高地位,迥然不同于杭州原有的敷文、紫阳等书院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办学原则,诂经精舍以提倡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为主,指导学生研究经义,旁及词赋,多攻古体。阮元曾为诂经精舍撰有一联:“公羊传经,司马纪史;白虎德论,雕龙文心。”《公羊传》乃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司马纪史”指的是司马迁编著的《史记》;《白虎通德论》为班固编撰,考订五经同异之书;“雕龙文心”系指刘勰的文学评论专著 《文心雕龙》。旗帜鲜明地说明其办学宗旨是崇尚汉学,培养经史学术人才。

微信图片_20240716094318.png

▲诂经精舍旧址

诂经精舍地处孤山之阳,位于三忠祠之东,照胆台之西,环境优美清静,可谓得天独厚,后其原址曾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院舍所在。2018年1月24日,“诂经精舍旧址”纪念碑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大门东侧绿地正式落成,纪念碑上有石刻碑文以及石刻阮元像,碑文简要介绍了诂经精舍的历史和阮元的生平。

而早在宋代,孤山竹阁即有祀白居易、苏轼、林逋的三贤堂,乾道五年(1169) 迁至宝石山下水仙王庙内。到了明正德年间(1506-1521),时任杭州知州杨孟瑛,又在孤山东南麓设立四贤祠,祀李泌、白居易、苏轼、林逋四贤。嘉庆二年 (1797),浙江学政阮元修缮了四贤祠。嘉庆三年(1798)七八月间,由阮元和时任杭嘉湖兵备道的秦瀛等捐俸,将孤山四贤祠旧址上的十余间房屋改建成苏东坡专祠,次年完工,定名为“苏文忠公祠”(简称“苏公祠”)。阮元临摹所搜集的苏东坡手书碑版大字“读书堂”作为苏公祠中堂匾额,又题写了楹联一副以示敬仰:“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联中“水仙”“秋菊”语出苏轼《书林逋诗后》:“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自注:“湖上有水仙王庙。”荐即献。又梁章钜《楹联丛话·胜迹上》载:“西湖向无苏公专祠,秦小岘(秦瀛) 观察始创建之。落成后,阮芸台先生书楹帖云:‘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注云:‘宋时杭人呼公为学士,不称姓。今犹然。’”这是因为苏轼曾任翰林学士。楹帖上下联是行动与目的的关系,意为希望通过秋菊的供献,让苏学士与水仙王共享祭祀,从而达到使苏学士长留西湖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240716094320.png

▲白苏二公祠

嘉庆九年(1804),浙江巡抚阮元又在苏公祠东面,建立了纪念白居易的 “白文公祠”( 简称 “白公祠”)。道光十六年(1836)重修,合二祠为一构,阮元为书“白苏二公祠”匾额。阮元为白公祠题写的楹联如下:“但是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联语上下两句均集自白居易诗。上联出自《闻歌妓唱严郎中诗因以绝句寄之》:“已留旧政布中和,又付新词与艳歌。但是人家有遗爱,就中苏小感恩多。”但是即凡是的意思。下联出自《微之到通州日授馆未安见尘壁间有数行字读之即仆旧诗……怀旧感今因酬长句》:“十五年前似梦游,曾将诗句结风流。”上联称赞白居易的仁政造福子孙后代、千家万户,下联则概说白居易的文采风流。咸丰末同治初,苏公祠、白公祠均毁于战火,后又几经变迁,2005年10月,有关部门在原址按原貌复建了白苏二公祠,使其重新成为孤山的一个景点。

阮元任职浙江巡抚期间,兼管关务。杭州北新关税重吏贪,商民裹足不前。阮元撰书一联挂于署前,联云:“上古关无征,后世不得已而榷关,慎勿失其初意;本朝税有额,小民如其分以纳税,何可使有怨言。”声明国家税有限额,警告关吏不得额外征收,晓喻商民如分纳税。联语言简意赅,商家一见拍手称快,北新关税务遂日渐正常。

阮元抚浙时曾别出心裁地将疏浚西湖所得之淤泥,于湖心亭之西“积葑为墩”,这便是后来湖中三岛之一的阮公墩,与始建于宋代的小瀛洲(三潭印月)、始建于明代的湖心亭,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一似秦汉以来人们口口相传的仙境“蓬莱三岛”。今阮公墩建有一座以杉树皮结顶、棕榈作柱,寓含纪念阮元之意的“忆芸亭”(阮元号芸台),而在全以翠竹构建、别具一格的“环碧小筑”中,主体建筑“云水居”也同样采用轻巧的竹木结构,内悬阮元所撰楹联一副:“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阴里;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联语使用句中自对的对仗方式,灵动清新,意境开阔。因系阮元当年为平湖秋月所题,所以在平湖秋月“梅鹤轩”入口的抱柱上,亦镌有此联。

“梅鹤轩”始建于20世纪初,原坐落在闻名一时的英籍犹太商人哈同的私人庄园罗苑中。1927年,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收复杭州的同时,也从哈同手里收回了罗苑,后划归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即浙江大学)管理。同年,国立第三中山大学以一银元租给国立艺术院(后改称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抗战胜利后,浙江大学收回罗苑,作为师范学院教工宿舍。1956年,罗苑的围墙被拆除,其中的梅鹤轩与湖天一碧楼,经过扩建改造,成了平湖秋月的一部分。



相关内容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杭州 2024-11-20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旁 2024-1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