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讲座预告丨周东华:司徒雷登与…
讲座预告 | 运河遗韵:Ci…
新书 | 《杭州飞来峰摩崖萃…
精彩预告 | 宋学大讲堂 第…
 
特别关注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盛开的《迟桂花》与杭州翁家山…
细数钱塘江出海口的潮神信仰
特别关注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那抹酱香
来源:《运河边的街巷》  作者:严军  日期:2024-10-17

紫荆街为民国以降形成的地名,实际为明代荆街的北段,也即旧称河塍的北段。当地老人说此街在老大关桥以北。旧时有民国杭州十大酱园之一的同福泰官酱园,在冰箱和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没有发明之前,酱园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吴自牧著《梦粱录》中提到百姓生活八件事:柴、米、油、盐、酒、酱、醋、茶。到元代时酒被剔除出去,只余下“开门七件事”。无论是八件事还是七件事,油盐酱醋酒都与酱园有关。就生活习俗而言,旧时杭州百姓家常的早餐,多半是把前一天的剩饭,加水煮成泡饭,就着酱瓜、腐乳、酸辣萝卜等酱菜吃下肚的,有钱时加点烧饼、油条、麻花、包子、馒头、豆浆之类。这种生活方式从古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所以,酱园是家庭主妇隔三差五光顾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41017112129.jpg

▲酱园

同福泰官酱园,在紫荆街靠近老大关桥那一段。始建于清朝同治四年(1864),位列民国杭城十家大酱园店之首,此酱园为石库墙门,“同福泰”招牌高悬门楣上。大门朝西正对运河流水悠悠。酱园白墙黑瓦,外有马头高墙,颇有徽式建筑风格。造房材料主要是青砖、原木、原石,以木构架为主。梁架结实粗壮,中部略略拱起,立柱用料也为粗大原木,上部稍细,因此酱园显得格局大方,高大宽敞。墙角、天井、栏杆、漏窗等用青石割成石条、石板筑就,并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垣高耸,用考究的小青砖砌成,砖头上还刻有砖厂字号。砖头极为讲究,多刻有砖厂字号。外墙用石灰粉白,上书黑墨写就、四米见方的“酱园”两字,行人老远就可以望见这两个大字。

同福泰官酱园是前店后坊格局,大门进去第一进为店铺,三开间横向宽约十几米,纵深也有近十米。曲尺形柜台高大,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店铺里面满是盛着各种调料、酱菜的缸甏钵罐,随时恭候顾客的来临。酱园院落结构和胡庆余堂相似,店堂后面一进大院里摆放数百只大缸,缸上盖的是篾骨竹箬尖顶盖。后面的花园面积也很大,是大关一带最大的酱园,后墙延伸到大浒路。虽然与大兜路上靠近卖鱼桥附近的正兴复官酱园齐名,但正兴复官酱园规模还是比不上它。同福官酱园分店也很多,分布在杭州东西南北中,拱宸桥桥东和桥西也都有分店。同福泰生产工艺分“酱作”“酒作”“磨作”“乳作”四大类,酱种类很多,有酱油、豆瓣酱、萝卜酱、黄瓜酱等。生产规模在清末民初为杭州第一。

民国期间,杭州各大酱园实力雄厚的有多家,光流动资金都在一万以上,为了在同行竞争中立住脚跟,各大酱园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来争取顾客群。同福泰官酱园看到当时杭州的大户人家烹调菜肴时偏好甜鲜口味,于是花了很多精力来研制酱浓味美的太油,来迎合这种需要,渐渐地酱园生产的太油得到达官贵人的喜欢。酱园于是建立太油专供机制,派人送货上门,一时名声大噪,生意兴隆,生产场地扩大。紫荆街上现在丽水路28号的位置,就是当年同福泰官酱园另一处酱作坊,制作和堆积各类酱。一楼为堆放各种酱品之地,二楼是伙计住宿之地。至今尚留有一二层建筑。

微信图片_20241017112131.jpg

▲酱缸

据《运河遗韵》记载,同福泰官酱园的盛老板本是上海人,抗战时,因日本驻扎在附近,没几年就关门了。1945年后,店铺被绍兴人买下。1949年后经过合并改造,在同福泰酱园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生产黄酒、白酒和果露酒三大系列产品综合性酿酒企业——杭州酒厂。其中黄酒与白酒仍按同福泰官酱园传统操作法。

紫荆街过去还有一些店家,其中许杭昭马儿店开铺历史很长。这家店与同福泰官酱园相邻。以卖各种宗教、祭祀物品为主,如纸元宝、纸人、纸马等。马儿是杭州人对纸马的称呼,实际就是旧俗祭祀时所用的神像纸,仪式完毕立即焚化,住在这里的百姓,遇上有这些需要时,都会到这家纸马店购买。这其实是古代祭祀用牲币风俗的延续。秦俗用马,到了唐代王璵用纸马祀鬼神。《宋史·礼志》二七记契丹贺正使为本国皇后成服后,焚纸马、举哭事。后世纸马的品种日益增多,许杭昭马儿店用刻板以五色纸印神佛像出售,名曰纸马。所谓纸马,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旧时时所绘神像,皆画马其上,以为神佛乘骑之用,故称纸马。实际上它就是有着浓厚的民俗意味的中国古代木刻版画之一种。因为它只存在于民间,现被称为民间版画。许杭昭马儿店是石库门房子,厚实的大门取坚硬的栗子树材料做成,这种材质防火要胜过其他木料,一旦门外失火,只需禁闭大门,便可以不让火势烧到自家宅院。许家房子共有三进,为二层木结构,格子窗,第一进为店铺,后面为住宅,每进都有天井,天井门也是石库门。因大家庭四世同堂,也颇为拥挤。现已经拆废。

紫荆街136号过去有福寿宫,宣统二年(1910)在福寿官旧址上创建觉民初等小学堂,这是如今赫赫有名的大关小学的前身。民国时这所学校改名为大关国民学校。1950年更名为大关小学,这所省级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就是在这里扬帆起航。其音乐教育肇始于1954年,沈其梦老师用三元钱创办了第一个儿童乐队,全身心地投入对学生的音乐启蒙,在1956年杭州市的演出比赛中曾获得第一名。此后一发而不可收,以音乐教育特色蜚声杭州乃至浙江教育界。大关小学配备了优秀的音乐老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练习乐器。周恩来、李先念、叶剑英等都曾带外宾参观过这所小学,如当年苏联元帅伏洛希罗夫访华时就参观了这所学校。1966年后大关小学搬迁到莫干山路86号。原址更名为丽水路小学。

紫荆街今已不存,丽水路的南段修建时覆盖旧迹。现旧址附近尚有三条平行的冠以“紫荆”之名的弄堂:紫荆一弄、紫荆二弄、紫荆三弄,还有紫荆家园,紫荆公园,留下了追寻此街的印记。



相关内容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义 2024-10-16
盛开的《迟桂花》与杭州翁家山的美 2024-10-16
细数钱塘江出海口的潮神信仰 2024-10-14
书讯 |《杭州文史》第38辑 2024-10-11
雷峰塔的前世 2024-10-1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