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畔,山峦间有座耸立在密林之上,红砖砌的钟楼,它与东面的六和塔遥遥相对,并俯视着东流的江水已大半个世纪,它的位置就是外国教会在杭州最早开办的高等学校——之江大学实际校门所在处。 ▲之大标志性建筑经济学馆(钟楼)建于抗战前的20世纪30年代。这是一座独具风格的由红砖砌成的西式楼房,坐落在大草坪的南端 之大校区东起西湖区“头龙头”,西至徐村王衙山,长约三四里,是一所无围墙、无正式校门的大学。钟楼建于校区中部的“二龙头”教学区,所以其底层通道自然形成为之大校门,又凭借许多石块构筑的山道将它与位于山上各处的教学楼和生活区相连。 钟楼全名是钟楼同怀堂,正式名称是经济学馆。1934年11月,银行家、报业家、之江大学董事史量才到之江大学看望在读经济学系二年级的儿子史咏赓后,与儿子及其同学邓祖询一起坐私车返回上海时,在海宁遭到因不满史先生积极支持抗日运动的国民党特务伏击,史先生与邓祖询当场遇害,史咏赓负伤后逃脱。次年,史咏赓与其母亲根据史先生生前捐助之江大学的意愿,捐款建造了钟楼同怀堂(经济学馆),并以此纪念史咏赓的同学邓祖询。它始建于1935年春,1936年秋落成。 经济学馆是一座含有钟楼共6层的主楼和1层裙楼组成的欧美式建筑。它左右对称,线条简洁,风格严谨,高耸的钟楼部分使整座建筑呈山字形。在3层的北面墙上有之大校长李培恩先生所题的“经济学馆”楼名。5楼(层)外面的四面墙均是含有时钟指针的报时大钟的钟面。楼内安装有驱动时钟指针的动力机械装置。但抗战时,被侵华日军破坏,后来一直未修复。我们曾多次到过5楼,见到的只是一堆钢铁残骸,令人扼腕继而愤恨。6楼是安置了一些装饰物的大露台。 之江大学时期,经济学馆1楼是实验室和后勤人员办公室及医务室,2楼和3楼是教室,4楼是办公室。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之大校址用于浙江师范学院,经济学馆2至3楼改为员工活动室和阅览室。因为它是最接近钱塘江边的高层建筑,空旷的视野,能使人感到钱塘江风景的秀丽,尤其晴朗天气的傍晚时分吸引许多师生员工倚窗眺望。这时,夕阳落处发光的黄云衬出西南面远近深黛、浅绿的群山,转而山头剩下一抹浅紫,景物逐渐融入暮色中。有月亮时,能望见江水泛起粼粼细光。雪过天晴日,向西南远眺,只见远近参差,银装素裹的层峦叠嶂,迤逦东去清澈碧绿的钱塘江水及其上的点点江船帆影,构成一幅“雪霁钱江群山图”式的天然山水画卷。如此景色让人百看不厌,难以忘怀。 ▲钟楼(现貌) 这座之江大学校园的最高建筑,其鲜艳的红色使它醒目耸立在周围绿树之上,与六和塔一样,在江对面也能远远望见,这自然使它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