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杭州人毕昇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排版时,用一块铁板,上敷松脂、蜡和纸灰等,再加一个铁框,在铁框内密密地摆满字印,满一铁板后,用火烧铁板,胶泥活字即粘在铁板上,再用一平板把胶泥活字压平就可以印刷。根据毕昇试验,只印三两本显不出便利,“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毕昇画像 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一个根本性的改革,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方活字印刷则始于德国人谷登堡于15世纪中叶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术,比毕昇晚了400年左右。 2010年11月,《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