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方谷园7号建筑,杭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单位,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一幢三开间两层、中西结合的别墅建筑。在以传统民居为主的小营巷、方谷园一带,这样的青砖小洋房十分少见,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整幢建筑清水砖墙,四坡青瓦屋顶。南面二层有出挑阳台,镂空铸铁栏杆,雕刻精美的挂落。院落内还保留着一口老水井。该建筑目前修缮一新,为杭州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附属用房。 
方谷园7号建筑北立面 
方谷园7号建筑南立面  院内水井 延伸阅读
方谷园区域手绘地图 方谷园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东起直大方伯,西接马市街。据记载,南宋时期,方谷园曾是禁卫兵金枪班、银枪班的驻地。到了明朝仁宗时期,这里变成了布政使应朝玉宅第的后花园。相传,应朝玉为了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豪富石崇的金谷园比豪华,将其花园命名为“方谷园”。这一命名不仅体现了当时园林建筑的奢华,也反映了主人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 方谷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中式元素,青砖灰瓦、木质格栅等设计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方谷园小巷 方谷园所在的“小营·江南红巷景区”是杭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里不仅有太平天国听王府等历史遗迹,还有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等多个重要景点。 方谷园不仅是钱学森的故居,还是许多历史名人的旧居所在地。例如,胡宅是民国时期实业家胡迪生家族的聚居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些名人故居为方谷园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钱学森故居外观 方谷园作为杭州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遗址,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早期的禁卫兵驻地到现代的钱学森故居纪念馆,方谷园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演变。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