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杭城旧影
 
方裕和南北货号—中山中路64号
来源:  作者:  日期:2016-11-28

方裕和南北货号

                    ——中山中路64号


中山中路64号(老门牌102号),是一座具有西洋风格的四层高楼,高楼上还建有两座高耸的屋顶亭子。这座具有独特风格的老建筑,就是杭州最著名的南北货店——“方裕和”的店址。南北货店经营的不少商品是农副产品,需要加工精制,当时,还没有专门的工厂,因此,不少南北货店都设有作坊:糕饼作坊、蜜饯作坊、炒货作坊、蜡烛作坊、火腿作坊,凡是“五作”齐全的称大型店,“五作”不齐的称中型店,没有作坊的是小店。作为当时杭州最大的南北货店,“方裕和”不仅有四层洋楼作店铺,店铺后面还开设有五大作坊,作坊的边门和后门直通河坊街(125号)和打铜巷(52号),整个方裕和南北货号,占地面积为2亩5厘5毫,房屋建筑面积为709.27平方米。





巨商出资创办南货店


“方裕和”创办于1881年,此前,杭州已有四大著名南货店:顾德昌、胡宏昌、冯仁昌、胡日昌,时称“四昌”。但是,宁波镇海籍巨商方仰峰,还是看好杭州的南北货市场,投入大量资金,在中山中路旁(当时叫清河坊大街)创办方裕和南北货号。


“方裕和”开张以后,实行的是经理负责制,老板方仰峰平时不过问店事。从开张(1881年)到抗战爆发前(1937年),在“方裕和”担任经理的一共有四位,分别是:刘颐观、陆伯笙、王宝联、方积芗。“方裕和”开局不利,第一任经理在店内大搞任人唯亲,导致经营连年亏损。陆伯笙接任经理后,“方裕和”才开始有了起色。陆伯笙、王宝联、方积芗,三位都是经营高手,在他们的努力接力下,“方裕和”走上了不断发展的道路,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原先的“四昌”走上了败落之路。进入民国,杭州南北货行业一度形成“三昌一和”的新局面,即清河坊的恒昌、庆春街的仁昌、清泰街的益昌,加上清河坊的方裕和。




方裕和南北货号旧址



当时,“方裕和”也只是一家石库门面的中式店铺,与其他“三昌”并无多大不同。1926年,在配合道路拓宽工程时,方裕和南北货号出台大动作:拆除了旧式老建筑,建起一座包括四层高楼在内的全新店屋,硬件设施马上就与“三昌”拉开距离。此后,凭借资金实力、管理实力,方裕和南北货号终于力克“三昌”,坐上了杭州南北货行业第一把交椅。抗战前夕,“方裕和”的资金积累已达30余万银元,每年的年营业额在40万银元以上,杭州已没有一家南北货店可以与其匹敌。





一年卖出五万只火腿


 “方裕和”虽说是南北货店,但主要还是销售南货,如火腿、蜡烛、泥螺、蜜饯、藕粉等,而尤以火腿生意做得最为红火,在全国都有不小的名气。那时,方裕和南北货号最大的营业额就是火腿,每年卖出的火腿都在1000件以上,每件50只,共计5万余只。


“方裕和”供应的火腿,大部分来自东阳蒋村,当地有一制作火腿的高人叫蒋雪舫,他腌制的火腿具有“皮薄脚细、腿心饱满、精肉细嫩、红似玫瑰、亮若水晶、不咸不淡、香味清醇”等特点,是火腿中的极品。“方裕和”与蒋家签订购销合同,预付钱款,翌年交货,争得了“雪舫火腿”的专营权。蒋雪舫于1926年去世后,“方裕和”又与蒋雪舫的子孙签订合同,继续保持“雪舫火腿”的专营权。此外,由于“方裕和”对质量好的火腿普遍实施预付款的做法,所以金华的火腿腌制商都乐意与其做生意,火腿一登场,往往是让方裕和南北货号最先挑选,其次是上海先施公司南北货部,第三是万隆腌腊店,最后才轮到一般火腿店挑选。所以,进入方裕和南北货号的火腿,都是火腿中的极品、上品。


火腿进店后,保管工作也十分重要,需要经常整理、翻仓。“方裕和”有30多个员工专门负责火腿的翻、扪、挂、揩,及时剔去火腿外层的杂质,在上柜出售前,还要擦油上光,确保仓库内的火腿损耗小、质量好、香味足。




方裕和南北货号旧址上的广告语



好商品,还需勤吆喝,巧吆喝。“方裕和”的经理们都非常重视这个道理。1913年,“方裕和”将火腿送进南洋劝业会,获得了奖状;1915年,“方裕和”将火腿送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了优质奖状;1929年,“方裕和”又将火腿送入杭州西湖博览会,又获得奖状。这些奖状使“方裕和”的火腿名声大震。当时,有不少外地游客来杭游玩西湖后,总喜欢带“方裕和”的火腿回去。一些官员为了巴结上司,一些商人为了商务往来,更是专程来“方裕和”采购火腿,常常是一次就买下10多只火腿,所以,火腿成了“方裕和”最出名的商品。






一年卖出十万斤蜡烛


“方裕和”的蜡烛生意也做得相当红火,虽然营业额不大,但是商品进出的量很大,每年要卖出10万多斤蜡烛。“方裕和”的蜡烛也是靠质量取胜,该店有专门制作蜡烛的大作坊,出产的蜡烛有两大特点:一是蜡烛芯是置放多年的陈芯,易燃耐用;二是白蜡厚度高,风吹不会溜油。所以,人们爱用“方裕和”的蜡烛。每年春、秋两季香汛到来,头包毛巾、手提香篮、身背进香黄布袋的善男信女,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到杭州,购买香烛是他们要办的第一件事。当香客们涌进“方裕和”时,柜台旁的营业员就应接不暇了。如果遇到游客和香客两路会师,“方裕和”的大门内外就挤满了人群。当时,上海的一些名人也赶到杭州来买“方裕和”的蜡烛,如杜月笙每逢过年或菩萨生日,都会派专人从上海赶来,在“方裕和”买下几百斤重的蜡烛,前往灵隐、净寺等寺庙烧香拜佛。


此外,“方裕和”的泥螺也是畅销商品。这些泥螺是在每年清明前后从舟山桃花岛、六横岛附近的大海中捕捞来的,被称之为“嫡路货”,然后经过腌制、酒浸,闷透后装瓶出售,每斤售价约8角,一年也要卖出1万多斤。“方裕和”蜜饯作坊推出的九制橄榄也很有名,原料是从福建精选而来,采用独特的配方精制而成。每年“方裕和”九制橄榄的销量也超过了2万斤。重视质量,注重特色,是“方裕和”成功经营的一个重要法宝。





 老字号是这样败落的


抗战爆发后,方裕和南北货号的经营立刻从顶峰跌入深渊。在日军侵入杭州城前夕,经理方积芗已经将130多名员工遣散回家,只有少数几人在店内留守。当时,方姓老板曾指令经理方积芗将店内值钱商品(主要是火腿)统统转移到宁波或上海(租界),但由于时间紧迫,只有一部分商品转移到沪甬两地,大部分商品来不及转移。由此引发老板与经理之间的相互埋怨,最后导致方积芗辞职离去。


日寇进入杭州后,“方裕和”遭受重大损失,尤其是该店设立在柳翠井巷的火腿仓库,居然被日军用作喂马驻兵的场所,不仅商品全被掠走,连房屋也遭严重毁坏。在日伪统治时期,尽管日寇强迫杭州各商店开业,以维护市面,但“方裕和”由于货物大损,这座四层洋楼始终没有恢复营业,只是在河坊街125号的边门开设了一个小摊,以作应付。


抗战胜利后,先后有50多名员工回到“方裕和”,方裕和南北货号老板方之焘、方之熊聘请林祖荫担任经理,准备重振“方裕和”当年的雄风。方裕和南北货号重新开张后,经营状况比较正常,但是,马上又遭遇灾难性打击。由于国民党政府滥发货币,导致物价狂涨,“方裕和”店堂内所有商品都被抢购一空,而货源却无法补进,再次陷入停业困境。



当时杭州已有4家著名南北货号,但宁波镇海籍巨商方仰峰仍然斥巨资开了这家,后成为杭州最著名的南北货号,1年卖出5万条火腿。抗战开始后败落,胜利后没能恢复,建国后逐渐消亡。今日此地为羊汤饭店,亦是老号。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风气明显改变,“方裕和”的经营者却还是抱着老的经营思路,一味地追求高贵、极品,与当时大众化消费潮流格格不入,经营状况自然不佳;该店以往的拳头产品——大蜡烛(寺庙用),也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现状。统计资料显示:1949年12月份,方裕和南北货号全月卖出商品的营业额仅为7883.5615万元(第一套人民币,下同),而费用开支则高达6400多万元。没过多久,家底就被掏空了。到了1950年3月,该店只有4000多万元价值的商品,而债务及欠税欠薪则已经高达5000多万元。尽管“方裕和”的劳资双方都作了各种努力,但该店资金短缺的状况越来越严重。1954年12月,“方裕和”以1.1亿元的价格将所有店屋出典给中国油脂公司杭州支公司,典期为5年(1955年至1960年)。典期满后,“方裕和”还是没有能力偿还所典钱款。“文革”中,方裕和南北货号被改名为新成南北货店,“文革”结束后,又恢复了原名。由于杭州商业中心的转移,中山中路整体商业氛围大幅下降,“方裕和”自然也就难以在原地崛起。“方裕和”的店屋后来被用作商业公司的办公楼房,百年老店曾迁移到马路对面(中山中路73号)营业,后销声匿迹。

 


相关内容
云端档案丨惠济桥 2025-01-23
云端档案丨东旸桥 2025-01-21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2025-01-20
西湖百亭|慕侠亭 2025-01-20
西湖别墅系列|潘天寿故居 2025-01-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