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年是杭州人,家居清波门外。大致的活动时期是南宋孝、光、宁三朝,也有可能可以上溯至宋高宗朝。他是一位职业的宫廷画师,走过了宫廷画师由学生至待诏的职业生涯。由于画艺高超、尽心守职,遵旨绘制的《耕织图》称宋宁宗之意而获赐金带的荣享。 清波门,俗称“暗门”,位于杭城西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增筑城门,为门十三”,清波门是其中临湖的四门之一。清波门曾是诗人、词客、散文家、画家的寓居之地。北宋词人张三影(张先,字子野)的旧庐在清波门外柳洲。南宋周煇寓居清波门之南,他的笔记即名为《清波杂志》。《武林旧事》作者周密的故居也在清波门附近。 从刘松年“居清波门外”的细节来看,当时宫廷画师各自散居在皇宫大内之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地理位置来看,清波门与位于凤凰山的南宋皇宫之间距离很近,南宋《咸淳临安志》所载之《皇城图》,只是简单的示意图,不足为测算距离的依据。我们以现在的实际距离约略测算,从古清波门碑址至凤凰山脚万松岭一带,其直线距离在3公里左右。这样的距离不论乘轿还是步行往来,即使是每天如此,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我们甚至可以反过来推理,是否就是因为皇宫内没有集中的居所,画师们才散居在外;而为了靠近皇宫方便工作,刘松年才会一直居住在清波门? 刘松年画作所涉门类齐全,山水、人物俱有所成,是一个技法全面精湛的多面手。题材丰富,涉及的主题或隐或显,大致可分溪山幽涧、亭台楼阁、帝王起居、士夫情趣、道释人物、生活小景、历史场面等等。佳秀山水、园林妙造、九五之尊、优游之雅、思古发幽、坐禅访道、市井街巷、渔樵耕织,南宋临安生活的种种场景在他的笔底流泻而出,清丽细润的画风营造了优雅恬适的历史时空,将一段精雅细致的南宋风情留存至今,让我们于千载之下,尤复心驰神往于那个古典的世界。 记录帝王的生活起居与重要事件,或遵照帝王意旨完成相应任务,都是宫廷画师的职责。刘松年作为宫廷画师,与皇家关系十分密切。《画史会要》称刘松年“宁宗朝进《耕织图》称旨,赐金带”。曹溶在《刘松年〈宫蚕图〉》跋中称:“刘松年南渡院中名手,宁宗嬖幸无闻。”杨妹子也有题刘松年《赵清献琴鹤图》:“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谁知默鼓无弦曲,时向珠宫舞幻仙。”据汪砢玉的《珊瑚网》记载,刘松年曾绘有《长乐清吹图》,画的是宫中鼓吹场景,笔法细腻,纤悉在目。《瑶池献寿图》等作品,借传说题材描写庆贺圣诞等宫中生活多种场面,俱是宫廷画师工作职责的体现。 刘松年作为一个宫廷画师,在我们今天很多人的通常认识里,往往会把他看做是一个只能唯诺委命于帝王威严、皇家意志,拘谨固步于界画楼阁、院体花鸟的毫无独立人格和艺术个性的画匠。他和那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具林泉之志、有出尘之思的文人士大夫之间,有着路径的南辕北辙、境界的霄壤之别。然而,当我们真正深入到刘松年的画境中后,才发现其间真是别有洞天。 刘松年画有《十八学士图》《唐五学士图》《高山流水图》《兰亭修禊图》《卢仝煮茶图》《秋窗读易图》《东山丝竹图》《杜拾遗春游图》《子美浣花醉归图》《唐子西拾薪煮茗图》《香山九老图》《竹居文会图》《西园雅集图》《溪隐图》《张志和辞聘图》等作品。画中,有俞伯牙、钟子期、谢安、杜甫、杜牧、张志和、柳宗元、卢仝、唐庚,有王羲之和与他同在兰亭修禊的风流倜傥的世家子弟,有唐太宗文学馆里的房玄龄、孔颖达、虞世南、陆德明等十八学士,无一不与文人士大夫们的思想意识、人生理想、生活趣味想关联。这些学者、文人、隐士和士大夫们优游雅聚、研经论道、对弈品茗、游春赏乐、山野隐居、寒江独钓。刘松年在这些山林野趣与人物故实高度和谐的画幅里,把握人物的神情、仪态,构图饱满,场面生动,布局张弛有度,笔墨游刃有余,无丝毫拘谨沾滞之处,表现出画家对此类人物的活动情形、生活情趣、精神风貌,都有着细致入微的体察、了解和认同,可见其与画中人、事的同声共鸣。正是由于画家与他们有着息息相关的契合、脉脉相投的意趣,方能表现得如此自然、自如、自若。 
▲刘松年《秋窗读易图》 这样的契合和情趣,来自相同的生活环境和对这环境的深刻体悟。同为侍奉天颜的臣子,即便贵为学士的文人,亦或只是卑微的职业画工,逃不脱同在一个帝苑里朝夕相处。皇家精致典雅的宫园、皇族优雅富贵的生活、士夫修雅博识的教养,自会对画师们有文化场域的熏染和影响。赵氏皇室在诗词书画艺术上天赋、素养、好尚以及对艺术时尚的要求和引领,更是南宋宫廷画师们的造化,使得他们可以有眼力、境界和表达上的裕如和优雅。刘松年及其画风,就是集中而经典的体现。 大宋的赫赫皇权在异族的金戈铁马前,宛如风吹雨打花落去。只剩得江山半壁的南宋王朝,尤其需要借助宗教的精神力量来自我疗伤,慰藉其黯淡的心境、维护其受损的尊严、维系民众对王朝的忠诚和信任。于是,南宋一朝,佛教、道教俱兴,世俗化与民间化的趋势明显,而以杭州地区表现得最为集中。这在南宋绘画艺术中,也有明显反映。 刘松年宗教题材的作品中,有不少佛像图。而且十分巧合的是,至今既有纪年、又有名款的刘松年作品,就是他的三幅《罗汉图》,各绘一尊十六罗汉,造型、神态各异,但都构图严谨,笔法精妙,形象生动,具有较高艺术水平。 
▲刘松年《罗汉图》 其中一幅《罗汉图》又名《猿猴献果图》(绢本,设色,117厘米×55.8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的人物形貌奇古,有石恪、贯休遗风。衣纹用铁线描,笔笔中锋。面部及肌肉用线条勾出,再用淡墨及色彩渲染,树石多用中锋之笔勾划轮廓,然后用干笔皴擦点染。枝叶疏密得体,笔法爽朗劲健,层次鲜明,工而不板。 在刘松年的作品中,常常有青溪迥隔、蹊径深深、风散花香、日高影闲的山中幽景与心底闲趣,显然可以把这看成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没有证据表明皇宫的高墙深院和画师的受制于人让他感到了禁锢和压抑,于是会有出世的向往。也许是热爱自然山川的烟霞之痼,也许是西湖山川的清幽秀雅对他的召唤,也许是中国人心中都有的对洞天福地、神仙世界的憧憬,所有这一切汇聚成刘松年笔底的宗教图景,表达着他世外的心境。 历史题材以及我们今天所谓之重大题材的作品,也在刘松年的创作中占有较大比重,重要作品有《中兴四将图》《便桥见虏图》《昭君出塞图》《成王问道图》等。 《中兴四将图》描绘的是宋高宗中兴宋室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四员大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和岳飞的形象。将领与四位仆从,画面处理上画成主大仆小,用对比之法突出将领们的形象,各将领像前均书有爵位名讳。所绘人物比例准确,姿态自然,人物各具个性,衣饰线描劲健。 在直接反映南宋时期历史事件的作品之外,对之前历史年代的一些著名历史事件,也有较多反映,如《昭君出塞图》《便桥见虏图》等。 以反映民族关系为题材的作品的大量涌现,是南宋绘画的一个突出现象。刘松年外,李唐等人都有不少此类作品,这与南宋特殊的时代处境密切相关。在后世评论者中,不乏将其与当时宋金对峙的政治局势与民族矛盾相联系者。其中,《中兴四将图》无疑是一个直接相关的题材,《便桥见虏图》《昭君出塞图》也都关涉民族关系的处理。这些作品确实反映了当时朝廷对于兴亡大业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画家本人对江山、社稷、民族存亡的关心。 但是,如果一味将其中的题材与主和、主战的时论作直接关联,则似嫌牵强。类似题材一直是中国绘画经久不衰的表现内容,基本属于人物画范畴的历史题材作品。尤其元代以前,更在绘画创作中占据主流,与山水画的地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从画史传统来分析,刘松年的这些作品,实可视为一个画家的常规创作行为。进一步分析下去的话,此类题材表现的多乃帝王将相之功迹,作为一个职业的宫廷画师,这是他必做而不能推却的功课。 在刘松年的画作中,除了王室贵族、文人士夫的生活记录外,还有大量平民日常生活的生动描述,画有《溪山楼阁图》《柳阁幽谈图》《溪亭客话图》《雪山行旅图》《溪隐图》《山田图》《沉李浮瓜图》《茗园赌市图》《丝纶图》等作品。其中对日常生活的赞赏和热爱之情充盈于笔墨之间,可让我们在真切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南宋社会的运行节律与生机。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南宋宫廷画师没有集中的居住区域,他们散居于临安城内不同的坊、巷、衢、弄间,日复一日地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走向宫殿的路上,他们目睹了自然山川的清丽、普通民众的生活;在为帝王服务的职业之余,也体察到了当时百工伎艺人的劳作。 刘松年笔下的临安,是一个由自然的、园林的、人文的多重色彩交相融会而成的秀润清逸的居住环境。平和宁静、清润恬适,既是刘松年的绘画风格,也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个关于南宋的印象。 宋孝宗以后的南宋时期,特别是宋光宗、宋宁宗时期,山水画继李唐之后,出现了明显的画风变化。这就是重视章法剪裁,巧妙利用画面大片空白突出形象,画面简洁而富有诗意,具有优美的意境,简率而富有表现力的大斧劈皴则显示了笔墨技巧的提高。 与南宋之前的绘画传统相比,刘松年的绘画风格应该属于南宋四家的体系之内。但与李唐、马远、夏圭相比,却是四家中最具独特面貌的一位画家。刘松年的作品既具有上述这些南宋院体山水画的标准风格,又融合前代诸家之长加以发展,是南宋四大家中画风最为多样的一位画家,个人风格十分明显。 在表现技法上,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兼长,水墨、青绿皆善,既有淡墨轻岚,也善妍丽着色,笔墨精严,刻画细腻,技法全面。尤其成为特点的是他画是雪松,四围晕累,松针先以墨笔疏疏画出,再以草绿间点,其干则用淡赭着半边,留上半者空白,以示雪意。 在作品取材上,山水作品多画青峦耸翠、云烟晻霭的江南景色。也喜画优游林苑的贵族士大夫和春山仙隐的神仙世界,楼台水榭、园林别墅,一派优雅闲适之趣。 在绘画风格上,刘松年的画风与李唐有承续处,尤其侧重于李唐严正细谨的一面,显得温婉优雅,精深严谨,清丽细润,秀洁圆润。虽行笔微细,而一笔有千钧之力。同时还巧妙地将工整青绿和淋漓水墨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风貌,“神气精妙,名过于师”。 这种独特风格的来源,一是地域与个性使然,与李唐个性和绘画中天然生成的北方气质、南渡时颠沛流离的痛苦经历相比,江南的柔媚水土、西湖的旖旎风光、承平日久的社会环境、华美典丽的宫廷风尚,都是刘松年独特的环境和经历,成为他独特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