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体育会摩崖题记,位于杭州云居山东侧。保护亭,钢砼结构,穿斗式梁架,前设两圆柱承屋盖重,后梁直接借架山崖,亭内近摩崖处设水泥护栏,瓶式栏杆,庄重而坚固,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体育会成立于1912年8月,是由光复会会员和浙江军政要人朱瑞、吕公望、叶颂清等于秋瑾殉难5周年时在杭州举行大会,复建秋瑾创办的体育会,后在云居山东侧刊刻摩崖题记,崖宽约15米,高约4米,亭内庇护有五款摩崖题记。 1989年12月颁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杭州市园文局在摩崖处建保护亭。 

篆刻:浙江體育會摩崖題記 邊款:浙江體育會摩崖題記在雲居山東側,乙巳春沈立新刻。 云居山顶,向来是块风水宝地。唐代,道膺禅师在此结庐筑庵,取名“云居”。宋代,佛印禅师重建云居庵。元代,中峰禅师在此建圣水寺。明代,并圣水寺于云居庵,叫“云居圣水禅寺”。清代,又几次重建。说这里“云山万古”颇为恰当。 
摩崖:雲山萬古(沈钧儒题)。 在云居山,石灰岩,行书,高3米,宽50厘米。 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字秉甫,号衡山。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 
摩崖:中華元年,浙江體育會成立,聖水寺僧大休捐山地,王君湘泉贈山岩供摩崖用,因題四字,以志不忘,永康呂公望記,寧海葉頌青書。 在云居山,石灰岩,行书,高128米,宽95厘米,创建于1911年 大休上人(1870-1932年),清末、民国时期的临济宗高僧,先后住持杭州圣水寺、苏州包山禅寺、寒山寺等江南寺院名刹,兼通琴诗书画,当时江南寺院名刹都以张挂大休的巨幅画作为荣。1928年至1930年,大休完成了驰誉画坛的“百怪图”,所画山石奇诡多姿,李根源、张一麟、金松岑、吴湖帆等著名人士鉴赏后都留有题跋文字。1932年冬,大休在苏州圆寂,肉身坐化石塔葬于木渎地区山上,后与摩崖石刻一起被炸毁,大休的舍利不知去向。 吕公望(1879-1954),男,浙江永康人,字戴之,清廪生。早年参加光复会,后毕业于保定军校。 曾任浙江新军督练公所科员、第八十二标第二营督队官。 辛亥革命时,参与光复杭州和攻克南京之役。1912年后,历任浙军第十一协协统、浙军第六师师长、嘉湖镇守使。护国战争时,在浙江宣布独立,起兵讨袁。1916年被推为浙江督军兼省长,半年后辞职。 1918年至广东,任护法军援闽浙军总司令。1922年蛰居天津。北伐战争时,任北伐军江北宣抚使,旋辞职。后曾在上海、浙江等地经营实业。1946年任浙江参议会副议长。 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救灾总会杭州分会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委员。吕公望先生在民国三十一(1942)年,曾捐国币一万元,资助修建芝石乡中心国民小学(即云和县赤石乡小学)。 

摩崖:逸趣 落款:中華四年學琴撰大休朱以德書並識 在云居山,石灰岩,行书,高80米,宽140厘米,创建于1915年。 
摩崖:貞固 落款:仙居王犖題 在云居山,石灰岩,魏碑体,高140米,80厘米,创建于1915年。 王荦(1867-1937),原名洪杰,字卓夫,别字酌桴,浙江仙居县城东门村人,清末秀才,后赴上海龙门师范学堂求学。光绪36年(1906年)加入同盟会,并投身于革命运动,1908年,去杭州从事对清军的策反工作。辛亥后任浙江省议员。 1912年创办《新浙江潮》并任主笔。1912年9月,王荦与沈钧儒、吕公望等创办全省最早的体育专门学校--浙江体育学校,任教务长兼国文教员,以议长沈钧儒为董事长,省长吕公望为校长。次年王荦任校长,先后主校十余年,培养大量体育人才。1921年王荦当选为浙江省第三届议会议员、浙江省体育会会长。1922年6月,浙江体育学校闹学潮,辞职离校。历任省实业厅秘书主任、江苏省奉贤县财政局长、杭州清华中学训导主任等职。1937年夏因脑溢血逝世。王卓夫先生善书法,有时名,著有《瓯游草》和诗二卷,其书法誉满杭城,在西湖玉泉、岳坟等名胜处均有题词遗墨。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