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职业经理人
宓庄晓是经营烟叶的高手,然而,宓庄晓于1900年去世后,“宓大昌”并没有因此而挫折,反而继续加大发展的步伐,1926年,“宓大昌”还盖起了三层洋楼的店铺,这一切则与“宓大昌”实施的聘用职业经理人有关。
宓庄晓当年弃儒业、搞商业,做大了“宓大昌”的事业后,他却并不希望子孙重商业、轻儒业,认为子孙们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上。他说:“惟期子孙读书为善,稍有裨益于国家,不负我平日所期,亦已足矣。”
宓庄晓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宓崇焕,据墓表记载是“二品顶戴赏花翎直隶补用道”;小的叫宓崇禄,走的也是科举之路。所以,宓庄晓于1900年去世后,他的两个注重读书的儿子并没有直接接手“宓大昌”的经营事务,而是聘请了一个名叫王亚庭的外姓人当了总经理。王亚庭是熟悉烟草的经营能手,在“宓大昌”担任总经理20多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总经理下面分设四个部门,即营业部、包装部、采购部、制烟工场,四个部门都设有部门经理,直接管理部门的工作。由于设置合理、责权分明,尽管“宓大昌”后来发展成为一家有400多员工的企业,但是,生产和销售还是相当有序的。
王亚庭在“宓大昌”的管理中还进一步完善包括采购、生产、营销、保管等各个环节的系列制度,并建立起严格的店规店章。为了从严执行这些制度,这位总经理还故意以身试法:一次,总经理嘴吸卷烟走进“宓大昌”,引起员工诧异。原来,“宓大昌”店规中有这样一条“本店员工只准在店内吸本店旱烟,不准吸卷烟,如有违反,罚款2元,充作员工伙食加菜费”。就在员工窃窃私语时,总经理当众表态了:总经理在店内吸卷烟照样罚款。后来2元罚款就进入员工伙食的加菜费。如此一来,员工们就更加看重店中的各项制度了。
“宓大昌”不以血亲关系,而以用人唯贤的理念聘用职业经理人,这是“宓大昌”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字号走向消亡
抗战全面爆发后,“宓大昌”受损严重。日军进入杭州后,“宓大昌”库存的2000包铜元(每包100枚),全被日军抢走。1938年10月,“宓大昌”把经营重点移转到杭州以外,在烟叶产地嵊县开设支店,生产烟丝,又在绍兴小江桥设立门市部,凭借名店的声誉,每天销售的烟丝马上就达到了1000多斤。然而,好景不长,1940年冬天,日军侵犯绍兴、嵊县,宓大昌嵊县支店10余位员工惨遭日寇杀害,数十位员工被“拉夫”,10多万斤烟叶被日军抢走,致使“宓大昌”元气大伤。
抗战胜利后,美国卷烟倾销中国市场,宓大昌烟号的生意大受影响。面临艰难局势,“宓大昌”又出创新举措,将企业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挂出了“宓大昌土烟股份有限公司”的招牌,并聘请陈信曾担任公司总经理。清河坊的三层洋楼原是宓家的私产,房屋业主的姓名是“宓四经、宓德馀”(是否宓崇焕、宓崇禄的别名或化名,待考)。1947年,宓家以1000万元法币的价格,将这座三层洋楼卖给了宓大昌土烟股份有限公司。但是,由于当时整个经济环境严重恶化,股份制并没有使“宓大昌”走出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宓大昌”曾连续在报纸上打出“大减价七天”等广告,并主动参加1952年的省物资交流大会。但是,从社会整体消费习惯看,吸旱烟正在被吸卷烟所取代,而在产品如何更新,如何迎合新的消费潮流方面,“宓大昌”始终没有迈出创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