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包伟民:《史学问津》编集说明
如果,他们也来杭城悦读文化活…
杭州宋史论坛2025年第二期…
杭州宋史论坛2025年第一期…
 
特别关注
 
文坛常青树琦君
论民国杭州的宗教信仰
如果,他们也来杭城悦读文化活…
千年等一回:西湖是美丽的传说
艺林文韵
 
「读懂湘湖」曹林庵中穿越时空的“唱和诗”
来源:湘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5-05-20

微信图片_20250520101732.png

曹林庵是湘湖边的寺庙,南宋咸淳年间始建,历史上留下的史料非常有限,而嘉靖《萧山县志》卷六中载有明代七位诗人曾在此留下诗歌。如今翻检故纸堆,竟然发现了一些关于曹林庵的史料,这里面还有不少故事。

嘉靖《萧山县志》中,有三个人的诗是连在一起的,即刑部尚书钱塘洪钟、刑部员外郎徐洪、新建伯余姚王守仁的诗。王守仁即王阳明,正德五年(1510)升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因此有人将三人联系在一起,说他们是唱和诗,还描绘了他们三人一起游湘湖的场景。从诗的内容来看,如洪钟诗:“逶迤小径入林间,野寺萧萧枕碧山。与客登临且乘兴,浮生能得几时闲?”徐洪诗:“住近清湘咫尺间,半生今日始登山。夕阳野寺题诗去,未识何时再得闲?”王守仁诗:“好山兼在水云间,如此湖须如此山。素有卜居阳羡兴,此身争是未能闲。”粗粗翻看好像是这么回事,但仔细考证,又有另一番情景。

微信图片_20250520101739.png

《曹林寻踪》之一,张轩硕绘

首先要承认,三人互相认识的可能性是有的。例如,洪钟是杭州人,南宋太师洪皓之后,也是魏骥的孙女婿,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说来也巧,萧山人徐洪,是当年第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比洪钟还要高一名。正德七年(1512),有人弹劾洪钟,理由是他对手下士兵不加约束,乱杀平民,他没办法,只好辞职回了杭州。同年十二月,王守仁升考功清吏司郎中,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上任之前顺便回乡省亲。这么算来,正德八年(1513),洪钟、王守仁二人在湘湖见面是有可能的。

不过,从时间上来讲,徐洪不太可能参与唱和。《萧山县前徐氏宗谱》说徐洪字公溥,号积斋,授刑部员外郎、刑部河南清吏司主事,赠奉政大夫。《宁康王朱觐钧圹志》记载徐洪于弘治十年(1497)任南城兵马副指挥同知,他还把女儿嫁给了宁康王朱觐钧。《明武宗实录》卷一三〇记载,他于正德十年(1515)升任刑部郎中,所以徐洪极有可能一直在京为官。

他们三人的诗,韵脚都落在“间”“山”“闲”,虽然有唱和的形式,却不一定是同时创作的。嘉靖《萧山县志》所载的另一首《曹林庵》可以证明。邑人陈臬说:“寻幽湖上扣禅扃,路远青山入画屏。骚客有诗多刻竹,老僧无事只看经。”曹林庵面朝湘湖,背靠运河,坐落在交通要道上。文人骚客在此有感而发,肯定是很多的。只不过大家写完诗歌,还要刻在竹子上。徐洪很有可能回乡后,见到刻在竹上的二人诗作,隔空和上一首,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从内容上看,三首诗也不像是同时所作。徐洪诗有“夕阳野寺题诗去”,明显是傍晚时分题下的诗。“未识何时再得闲”,像是在抱怨。他肯定是忙于政事,无暇得闲,这与他的身份也是吻合的。洪钟诗中有“逶迤小径入林间,野寺萧萧枕碧山”,时间应该是白天。王守仁诗中的“好山兼在水云间”,这样的场景,描写的正是在白天才能见到的开阔感。

微信图片_20250520101739.png

《曹林寻踪》之二,张轩硕绘

萧山任氏的大孝子任瑄写有《过曹林庵》(《萧山任氏遗芳集后编》)。诗中描述了任瑄被春日湘湖的美景所吸引,在春风的吹拂中来到曹林寺游玩的场景。一路上有红白的野花,山鸟鸣叫,好不快活。朋友们在曹林庵早已摆好了酒席,任瑄入席后就与朋友们开怀畅饮,直到夕阳西沉。看来,曹林庵虽然是个供佛之地,但也允许百姓饮酒吃席,还是比较友好的社交场所。这一点从邑人汪景昂写的《曹林庵》诗中也有体现。汪诗说,小庵自古就面朝湘湖,但对红尘世俗之事一点也不在意,也难怪朝夕香灯烟火不断,人们甚至在寺里祝贺皇帝万寿无疆呢。

注:本文节选自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湘湖全书”《明代湘湖轶事》。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文坛常青树琦君 2025-05-28
当马远在南宋宫廷当画师时,他画些什么 2025-05-28
「读懂湘湖」“丽句亭”中,听秦系诗颂湘湖山水 2025-05-26
以诗为媒,感受苏公笔下的西湖情愫 2025-05-15
西湖百亭|浙江体育会摩崖保护亭 2025-05-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