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陈红民|杨菁著《无问西东:抗…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招募,…
预告|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
【宋韵溯源】吴越国考古│发掘…
 
特别关注
 
千年等一回:西湖是美丽的传说
杭州城市公交发展史话
龙井寺与龙井
杭州贡院旁的“赛西湖”
武林旧事
 
浙大女教师群体中的盛静霞和徐瑞云(下)
来源:浙大档案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陈馨儿  日期:2025-05-20

二、徐瑞云 

(一)求学报国,科学救国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家乡是知名的棉粮之乡——五洞闸镇。她的父亲徐嘉礼是中国制袜业的先驱之一,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家庭注重传统教育。尽管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小女儿徐瑞云凭借卓越的才华,在家族中独树一帜。

微信图片_20250520102223.png

徐瑞云(1915—1969) 

1921年,年仅六岁的徐瑞云进入上海万竹小学读书,随后考入公立务本女中。她在学业上表现优异,尤其是在高年级时成绩名列前茅。1931年,当徐瑞云进入高中二年级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翌年,日军在上海发动进攻,爆发了“一·二八”事变。当时我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上海市民同仇敌忾,群情激忿。徐瑞云与同班同学曹木兰、韦毓梅等也一起参加了热火朝天的抗日救亡运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徐瑞云开始萌生了“科学救国”的思想。 

微信图片_20250520102226.png

1940年代的浙江大学数学系师生合影(前排右4为徐瑞云) 

1932年,徐瑞云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与苏步青。她勤奋学习,逐渐脱颖而出。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秀成绩毕业,留任为浙大数学系助教。在浙大,她不仅收获了知识,还邂逅了生命中的伴侣——生物系学生江希明。江希明是当时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问渔之子。江问渔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社长,他与黄炎培等主张“实业救国”,这是在当时极富近代思想的举动。徐瑞云与江希明两人在校园中自由恋爱,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长她两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 

(二)西迁艰苦,科学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逐步内迁至贵州湄潭。而徐瑞云与江希明夫妇在这一动荡时期幸运地双双获得亨伯特奖学金,前往德国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徐瑞云师从著名数学家卡拉推屋独利,专攻三角级数论,尤其是有界变差函数的傅利叶级数特征。

微信图片_20250520102228.png

徐瑞云和丈夫江希明在德国慕尼黑留影(摄于1937年) 

学业方面,徐瑞云在卡拉推屋独利的指导下,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乃是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利叶分析的主要部分,这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徐瑞云重点研究了有界变差函数的傅利叶级数之特征。1940年完成了重要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利叶展开”。1941年,该文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Math.Zeits)上。1940年底,徐瑞云顺利完成博士论文,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数学博士。

1941年,徐瑞云夫妇克服了旅途颠沛与经济困难,返回中国,投身抗战中的教育事业。她被浙江大学聘为数学系副教授,回到了战时的贵州湄潭。尽管物资匮乏、经济困难,徐瑞云依然坚持教学与科研,始终不忘中学时代立下的志向——做一个关爱他人,受人爱戴的教师,为“科学救国”而努力。

她主讲的实变函数论广受学生欢迎,那时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越民义、孙以丰、杨宗道、丰宁馨等都是徐瑞云的学生。据曹锡华体会,这门课对许多同学后来深入到近代数学(如拓扑学等)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又据丰宁馨回忆,当时没有课本,上课全靠记笔记,为了便于记录,徐在黑板上把定义、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以及证明过程都写得很详细。徐瑞云不仅教学严谨,板书清晰,而且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当时丰宁馨和母亲住在徐瑞云的隔壁,徐瑞云经常叫丰宁馨到她家去坐坐,问问学习和生活情况。逢年过节,总要邀请同学们到她家吃饭过节,师生亲如一家人。在她的帮助下,许多学生走上了学术之路,日后成为了中国数学界的栋梁。 

(三)师道传承,淡泊名利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徐瑞云不仅为浙江大学数学系的教学做出了突出贡献,还致力于推动数学研究的发展。她在有界变差函数傅利叶级数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1944年,她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英国《伦敦数学会杂志》上,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数学研究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520102230.png

徐瑞云(第2排左4)与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四年级女生合影(摄于1958年6月)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翌年,徐瑞云升任正教授,时年31岁。同年浙江大学总校迁回杭州。徐瑞云与浙江大学数学系苏步青、陈建功等名教授一样,甘为人梯,栽培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她在教学上严谨认真,始终保持着一颗淡泊名利的心,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一代。解放后,徐瑞云参与了杭州大学(前身为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的创建工作,致力于数学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作为系主任,她不仅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为年轻教师的培养与科研环境的改善倾尽心血。在她的领导下,杭州大学数学系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数学研究与教学基地。

微信图片_20250520102231.png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玉泉校区举行“徐瑞云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摄于2015年6月13日) 

徐瑞云的一生,是学术与献身教育的完美结合,她用智慧与毅力践行了自己的“科学救国”理想。尽管命运多舛,她的精神和贡献却跨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结语

浙江大学辉煌历史延近百廿之久,这群女教师们的巾帼风采依然熠熠生辉。如今斯人己逝,斗转星移,但其“大先生”的精神早已化为永恒的珍宝,珍藏在一代又一代浙大学子的记忆里。她们不仅怀抱激情,学识丰盈,还具有让人佩服的才情与风骨,值得后人致以无限崇高之敬意。 

(本文原载于《浙江大学馆藏档案》(2024))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杭州城市公交发展史话 2025-05-20
浙大女教师群体中的盛静霞和徐瑞云(上) 2025-05-15
【余杭往事追忆】余杭长途汽车站 2025-05-09
档案为证丨致敬杭州工业时代的劳动者 2025-05-08
太虚大师与净慈寺 2025-05-0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