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包伟民:《史学问津》编集说明
如果,他们也来杭城悦读文化活…
杭州宋史论坛2025年第二期…
杭州宋史论坛2025年第一期…
 
特别关注
 
文坛常青树琦君
论民国杭州的宗教信仰
如果,他们也来杭城悦读文化活…
千年等一回:西湖是美丽的传说
艺林文韵
 
当马远在南宋宫廷当画师时,他画些什么
来源:杭州国家版本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5-05-28

马远出身绘画世家,活跃于南宋画院。他拥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从容的心境与充裕的时间,得以专注于艺术的“经营”,以高超技法传达心中充满诗意的感受。

宫廷印迹

作为宫廷画师,马远必须回应皇室生活与帝王意旨。他创作了不少相关题材,画中自有宫廷生活的痕迹与趣味可寻。

马远的《华灯侍宴图》现存两幅,均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一以淡设色画宫殿夜宴,屋宇宏伟,楼台玲珑。墀间丛梅,殿外远山,均现苍茫夜色。阶前有歌伎、舞女提灯起舞,屋内华灯高照,宴饮正欢。画作笔墨沉厚,气韵尤佳。殿宇严整细致而不刻板,显示了其高超的作画水平。

马远的《踏歌图》是一幅表现山川景物的山水画佳作。画中远山壁立,林木葱郁,山岚流动,楼阁耸立,长廊连绵,可见南宋宫殿建于山中的格局。作者对复杂的自然形态进行了巧妙的剪裁,构图简括而又层次分明,营造出渐行渐远无限悠远的空间,意境不凡。

微信图片_20250528111936.jpg

《踏歌图》

南宋皇宫坐落于杭州凤凰山,宫殿亭台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马远笔下的山水画中,处处可见宫廷身影,为我们留下了南宋宫殿的独特印象。

山水长歌

自李唐开创院体山水以来,马远将其推至成熟。他的作品成为南宋中后期山水画的重要标尺。

马远《水图》共十二段,将水的各种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咫尺之间而有千里之势。此图是对不同形态的水的表现方法的实验或示范,意在穷究水之性、水之理,表现水之态、水之趣。图中线条丰富生动,曲尽其妙地表达出水的形态和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极为充分地体现了马远以线造型的能力,是其最受推崇的代表作之一。

微信图片_20250528111938.png

《水图》其一

风雨作为自然现象,是山水画中常见的表现题材。传为马远所作《风雨山水图》,崇山峻岭中,有一人弯腰撑伞,顶风冒雨行走于山间小道。画面中景左部的山间,有精致整饬的屋宇楼阁,表明了行人的目的地。画面右边,以墨线勾勒出风吹雨打而成的荡漾水波,向上逐渐过渡而与自右向左的斜风劲雨相连成片,是“一角”和“半边”构图的结合,描画出水汽氤氲的简淡空间,与左半的陡立峭壁和深重树石形成虚实对应,富有立体的层次感。

花木风姿

马远擅长折枝花鸟画,工致典雅,体现出源自西蜀“黄家富贵”传统并延续于北宋宣和画院的皇家审美。

《倚云仙杏图》以折枝法绘一枝杏花,花枝虬曲柔韧,花蕾含苞欲放,花朵粉雕玉琢。用笔精工,设色淡雅,刻画细致,于宫廷花鸟画的工丽华贵中,透出轻漫如云的飘逸仙气。画幅右上有宋宁宗杨皇后所题“迎风呈巧媚,浥露逞红妍”诗句,“巧媚”二字,是对画中杏花姿态的准确描摹。

微信图片_20250528111940.png

《倚云仙杏图》

松树是马远山水画中出现较多的植物,而且画法独特。《松寿图》(绢本,设色,121.7cm×52.8cm,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图上部题有一首南宋宁宗行书七言诗,系为王都提举祝寿而作。画面中一位白衣长须老者后倾稳坐于长条形石台之上,气宇不凡。画面中部从岩石中横空出世的蟠龙样劲松,主干粗壮,树枝瘦硬如屈铁,内蕴生命活力,把以松喻寿的画意,体现得充分而又饱满。

月色辉映

明月高悬,不仅为自然景观,更蕴藏深厚文化意味,常见于诗画。马远多有月下题材佳作,《对月图》正是其中的代表作。远山千寻壁立,山间烟岚流动,一轮圆月高悬。近景以坡石林木隔出人物活动空间,高士独坐案前,对月举杯,旁有童子抱着酒瓶侍立。山水景物在画中占有主要篇幅,营造出深远、幽静、清逸的自然环境。

微信图片_20250528111942.png

《对月图》



四季节律

两宋时期,山水画家对自然山川的观察感悟,十分深入,能够细致地捕捉和描绘风雨雪雾、阴晴晦明、四季轮回中的微妙变化。马远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技法,绘制了许多以四时之景为主题的作品。

《山径春行图》画面上一位高士捻须闲吟,缓步而行,身后有童子抱琴相随。画幅左上部只画了一株枝条飞舞的柳树,淡墨细线勾勒的柳条为画面增添了轻盈柔媚之感。两只小鸟,一只停在柳枝,一只飞在空中,它们相向而鸣,宛若对晤。其清脆的鸣叫、活泼的形影,引来高士瞩目,形成了画面的视觉中心。

《雪景图》画有四段,每段画后均有宋宁宗杨皇后的题诗。第一段于画幅之左画雪山、白雪覆盖的楼阁、层叠的屋顶和雪中松树,形成主景,画幅右边以墨线勾勒细长白练以示山脉逶迤。其余画幅皆为苍茫空间。第二段更简练,仅于画幅右上以淡墨勾勒半隐半现于氤氲雾气中的数重雪山,画幅下部是茫茫水面,一叶小舟被白雪笼罩,行于其上。作者以大片留白表现水天相接,荒寒冷寂。第三段画连绵雪山,占据从右上至左下的较多画幅,与左下角的平坡、松树遥相呼应。一行飞鸟位于画幅中心位置,给静默的山间增添飞鸣的生动。第四段右上角有明月孤悬,主景集中于画幅左部,雪山环抱中有几株大树立于雪地,向右倾斜。一艘小舟在月色下向左行驶,与右倾的大树形成动势的呼应。

微信图片_20250528111944.jpg

《雪景图》 其一

微信图片_20250528111946.jpg《雪景图》 其二

微信图片_20250528111948.jpg《雪景图》 其三

微信图片_20250528111950.jpg

《雪景图》 其四

结语

总体来看,马远秉承院体传统,技法精湛、结构严谨,在构图、笔墨和意境上不断创新。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丰富的艺术构想与精湛的绘画功力,更饱含浓郁的诗意情怀,这正是他艺术魅力的核心所在。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文坛常青树琦君 2025-05-28
「读懂湘湖」“丽句亭”中,听秦系诗颂湘湖山水 2025-05-26
「读懂湘湖」曹林庵中穿越时空的“唱和诗” 2025-05-20
以诗为媒,感受苏公笔下的西湖情愫 2025-05-15
西湖百亭|浙江体育会摩崖保护亭 2025-05-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