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师张择端的传世名作,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五米长卷,道尽北宋风华! 桥与房屋、人与车马,每一处细节,都活灵活现地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人文风物勾勒了出来。看着画中的一切,就仿佛让人置身到了一千多年以前的城市之中,看人来人往,感受属于北宋的民间生活。 时间,在画师的笔尖永久停留,属于北宋都城曾经的一瞬,得以被世人窥见。这一幅“盛世危图”,用每一处匠心,为我们讲述了繁华背后北宋王朝的“黯然”,也留下了一个个神秘的故事与谜团,等待我们去破解。 在图中,有一个字就引起了很多国内学者大家的关注。那就是在《清明上河图》卷尾部分的一个“解”字。这个挂有“解”字招牌的铺子,究竟到底是干什么的,而这个“解”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神秘的“解”字铺子 《清明上河图》讲述了北宋的城市故事,画中百态。为了让人可以清晰地看到北宋生活的图景,张择端将每一处细节都画的十分细致。小到算盘上的一颗珠子,都有属于它的意义。 在《清明上河图》卷尾部分,有一个挂着“解”字招牌的铺子,在它的门口围满了人,他们有的坐着,有着俯身站在一边,像是在讨论着什么。那么,这个让人“围观”的神秘“解”字铺子究竟是干什么的呢?多年来,许多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做了大量的考释和推断。 观点一:“解”同“廨”,为官吏办公场所 徐邦达先生认为:“‘解’与‘廨’同,大概是官吏办公的地方 观点二:“解”是“解库”,原来是当铺? 朱家溍先生认为“解”就是当押的意思。 观点三:“解”其实是“解命”之意 余辉先生则认为“解”其实是“解命”之所 《西湖清趣图》现“解”字图像案例 纵观两宋时期的绘画,都似乎再难寻到这个神秘的“解”字。而2017年年初,杭州学者姜青青却偶然在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宋末元初长卷画《西湖清趣图》上,发现了三处“解”字的“身影”。 《西湖清趣图》中,第一处“解”字出现在“钱塘门”外石函桥左侧(现在少年宫的位置),这是一条前往北山景区的必经之路。可以看到,这个门口挂有“解”字门帘的店铺,就藏在一排普通建筑之间,门面里斑驳的墨迹,看上去像是一个人影,在人影前,还有一个方形的物件。 而另外两处“解”字,都出现在了 “钱湖门”外的一个由许多房舍围聚而成的方形建筑群中。“我后面也查找了一些资料,根据《咸淳临安志》上面的记载,钱湖门一带都是为娱乐场所。相比其他旁边的店铺,这个‘解’字铺子,从门面与里面的布置来看,都格外的简单,与旁边很多陈设复杂的店铺不太一样。” 通过对《西湖清趣图》与《清明上河图》两幅画卷上“解”字部分的比较。姜青青发现,《西湖清趣图》的“解”字场所与《清明上河图》不同,都是在城外,以今天说法都是在风景区范围内,而且一下子出现了三处,这意味着“解”字场所并非是一种城市日常生活的必须,它还可以应用或作用于人们的休闲时刻,而成为一种消遣去处。 同时,《西湖清趣图》中的三处“解”字,都在西湖风景游览区中,两处身在“瓦子”间,又有点招揽顾客的意味。简单地以“解”字做门面,店内又布置单一,“平和”与“低调”,都为它又添上了一层神秘感。 “从门面看,肯定不是官吏办公的地方;从规模看,也不像典当铺;从人气看,与‘代办运输的店栈’也不太符合;而从‘内涵’看,‘书铺’就更不可能了;从房屋性质看,它们都不是寺院;从‘解’字的重复出现来看,肯定不是‘解’姓商铺;从城市格局来看,《西湖清趣图》这三处‘解’字店铺都在城外景区,故而它们肯定不是盐店。”通过反复对比与研究,姜青青用排除法将自己心中认为不符的答案一一删除。最终,他认为余辉先生的见解最接近历史真相,“解”字即‘解命’。“解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解命、解梦等聊天问道的地方。 而对于这个“解命”,余辉先生还有着一段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张择端在卷尾精心设计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画面集中表现了三个场景(指‘赵太丞家’医铺求医、‘解’字牌下算命、一个村夫向官宅守门人打听地址)。问病、问命、问道三个场景均聚合在此,绝非巧合,‘三问’给了全卷一个精彩而发人深省的结局,也更承托出了画师艺术匠心的高超水准。 千年之前的画卷,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后人所说的“三问”是否为画师心目中最真实的“玄机”,那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究、考释、论证,去寻找更准确的答案。 |